《那年,我們在小金門行醫》:兩位熱血軍醫的離島醫療奮鬥記!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raw-image

《那年,我們在小金門行醫》是由江建平與蔡東翰兩醫師合著,記錄了他們將近三十年前在小金門服役、擔任醫官的點點滴滴。兩人是國防醫學系的學長學弟,後來不約而同地抽中「金」馬獎,先後到小金門擔任陸軍 158 師烈嶼黃厝醫院的院長。書中既有驚險也有歡笑,是本讀完會讓人小小暖心又會暗暗反思醫療意義的作品。以下挑些有趣的點和大家分享!

【黃厝醫院】

離島資源本就稀少,而小金門又是離島中的離島,醫療資源自然是相當匱乏。島上居民若要就醫,只能搭船到大金門的花崗石醫院,非常不便。因此,黃厝醫院雖為軍醫院,卻也「便民如流」,開放給一般民眾就診,讓島民能夠即時接受適當的醫療照護。

雖說是醫院,但黃厝醫院其實只是由黃厝國小改建而成的軍用醫務所。診間是以教室為單位規劃:一年一班是掛號室;二年一班是急診室;三年一班則一半作診間,另一半作檢驗室。各類醫療設備也毫不意外地克難:內科診間就只有一張桌、兩張椅,外加聽診器和血壓計(江建平笑稱這是「小而美」);外科手術則更「簡約」,只有一張手術台、一盞手術燈、一具野戰型麻醉機和一台電燒;放射科裡更是連鉛衣都沒有,只有鉛圍裙,勉強能擋一下「重要部位」。

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兩位當時還是菜鳥的年輕醫師只能使出渾身解數,盡力為島上的居民提供最好的醫療服務……

「小而美」的內科診間(截自《那年,我們在小金門行醫》)

「小而美」的內科診間(截自《那年,我們在小金門行醫》)

【萬用小醫師】

由於小島先天資源不足,黃厝醫院幾乎是來者不拒。兩位醫師對於各種五花八門的醫療問題,基本上都是先接再說。遇到棘手的病例,也只能設法處理到一定程度後,再安排轉送到大金門的花崗石醫院。

例如,有位孕婦因陣痛,適逢小金門霧季,無法搭船去大金門,只能緊急送到黃厝醫院。整個醫院瞬間陷入慌亂——畢竟這裡是軍醫院,哪來的婦產科!當時值班的蔡東翰只能運用婦產科實習的知識,迅速確認胎兒狀況,同時緊急推演各種可能情況,並調配好各種臨時的土炮器材,做好萬不得已時要接生的準備。好在幾小時後大霧散去,孕婦順利被送往花崗石醫院,母子平安。

不只要救人,蔡東翰還提到,有次他聽到病「人」踩著奇怪的小碎步走來,結果一看竟是隻軍犬。原來是島上沒有獸醫,照顧牠的士兵小梁發現牠狀況不對,只能帶牠到黃厝醫院求救。遺憾的是,人醫與獸醫的知識終究是隔行如隔山。雖然蔡東翰與醫護兵設法急救,最終仍無力回天。

不只活物要救,就連死者也得處理。由於小金門缺少法醫,當地警政單位只要有遺體檢驗的需求,便會請黃厝醫院的醫官協助。書中,江建平提到一次「拼骨」的奇遇:當時,一位林姓醫官被派去檢視一袋在湖邊發現的屍骨,但無論如何都無法拼出人形,只好趕緊請江建平來「救駕」。江建平起初也感到困惑,直到靈光一閃,發現這是兩具屍骨混在一起,才順利解決這場「活見鬼」的意外。

【軍醫出診】

書中提到一個獨特的「軍醫出診」模式,這是江建平到小金門後自創的一種靈活離院救治方法。他會利用夜間下班時間,主動到病患家中提供醫療服務。後來,蔡東翰也「江規蔡隨」,一同奉獻私人時間幫島民看診。讀到的時候,忍不住在心裡驚呼:「也太有愛了吧!」

這個模式的形成源自一段特殊經歷。書中提到,一位老奶奶因心臟問題昏迷送醫,江建平做完緊急處理後,原計劃將她轉往花崗石醫院進一步治療。然而,家屬得知病情不樂觀後,執意要帶她回家。身為醫者的江建平無法接受放棄治療的決定,遂提出下班後到府診療的建議。他每天到老奶奶家看診,之後也真把人救回來。正是這次經驗,開啟了夜間出診的先例。

那為什麼家屬寧可送人回家,也不願繼續治療呢?這與小金門的風俗有關。當地崇尚自然死亡,許多人希望在自己家中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居民甚至相信,若遺體死後才被送回家,往生者的靈魂會成為孤魂野鬼,留下的遺體只是空殼,還可能被附近的「好兄弟」附身。若發生這種情況,不僅會為子孫帶來災禍,連鄰居都會受害。

因此,對小金門人來說,將在外死亡的遺體「送回家」是一大忌諱。這也是為什麼家人會想送老奶奶回家的原因。因為他們擔心若不幸救治無效,在外過世的奶奶魂魄就會無法返家。而江建平的出診模式恰好調和了治療需求與當地習俗。

這種居家看診模式後來更發展成為幫病患走完最後一程的「全套服務」。書中提到,有位鄧大哥不忍肝癌末期的父親受苦,但又須遵守在家中去世的習俗,遂拜託江建平以軍醫出診模式照顧父親,讓他在離世前減輕痛苦。之後,不少病人也遵循這種模式,在家中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

有意思的是,江建平還因此習得一項特殊技能——穿壽衣。當地習俗認為,病人必須在斷氣前穿好壽衣,才能將衣服帶到另一個世界。依慣例,穿壽衣應由家中晚輩執行,但許多年輕晚輩不會弄,便會請託醫院人員協助。這項「絕活」之後當然也傳到了蔡東翰手上。

這種到患者家中打點滴、加藥,協助患者舒緩直到安詳離世的做法,其實與現在備受重視的長照與安寧療護的理念很相近。江建平就說,因為小金門這樣的民情,他與蔡東翰可說是提前學習並實踐了安寧療護的精神。

【改建醫院】

除了醫療服務的全面展開,兩位醫師最後甚至連醫療建設都「參一腳」。前頭提過,黃厝醫院只是教室改裝,各項設備都相當簡陋。不僅醫療設施不完善,連各種基本設施也十分破舊,例如「廁所」。

當時醫院的廁所超級簡陋,排便的地方是一條長溝,必須自行舀水沖洗;小便池同樣是一條溝,沒有自動沖水設備。而其中最讓蔡東翰無法接受的是,這樣的廁所沒有熱水,根本無法洗澡!因此,每到下午四五點,值勤的醫護兵就會集合所有病人到附近民宅洗澡。

滿腔熱血的蔡東翰決心改變這窘境。他決定先從熱水下手,招來了所有醫護兵,宣布將掛號費從三十元提高到五十元,用這筆錢購買熱水器。大家聽到即將有熱水,都非常振奮,幾個月後便順利攢夠錢買了熱水器。

搞定熱水後,蔡東翰的下一步便是要徹底改建廁所。這次,他找來了住在醫院的阿龍幫忙。這位阿龍會接水管、牽電線,基礎的土木工程也難不倒他。因為他的「水電工」能力太好用,黃厝醫院便擅(善?)用職權把人留下來。每當阿龍的部隊來要人時,醫院便稱他「需要長期復健」。阿龍一聽到蔡東翰的計劃,立即提出改建方案,還和蔡東翰到廢棄營區去找「優質」的中古馬桶。

馬桶到位後,下一步是尋找水源。江建平想到醫院附近的阿婆家有一口大井,便建議蔡東翰去借。經過阿兵哥們各種溫情攻勢,終於成功說服阿婆借水。最終,蔡東翰趁幫副師長量血壓時進言,師長便下令使用軍中資源協助提供水管、馬達等設備。在一番努力下,新廁所終於完工,大家總算不用再辛苦出外洗澡。

這次廁所改建讓蔡東翰信心大增。於是,他趁著當時健保局總經理葉金川到小金門視察時,大膽提出醫院改建計畫。葉金川聽完蔡東翰的慷慨建議,加上江建平的補充說明,決定撥款一百萬作為改建經費,同時參謀長也保證師部會全力支持,並派人協助建造。

雖然蔡東翰後來考上研究所,提前離開小金門,未能見證新院舍的模樣。不過退伍幾年後,江建平曾回到小金門走走。回來便調侃蔡東翰說:「看到你改建的那座『東翰樓』了!蓋得還不錯喔!」顯然應該是蓋得挺讚的吧(笑)。

右方空地就是爭取到經費整修的急診區(截自《那年,我們在小金門行醫》)

右方空地就是爭取到經費整修的急診區(截自《那年,我們在小金門行醫》)

【後記】

兩位醫師的風格我覺得很不一樣。江建平給人的感覺較為溫文儒雅,或許是因為他是基督徒,讀的時候總給我種「聖光」感(?)。蔡宗翰則有種熱血男兒的味道,文筆活潑又幽默。兩人的文章相互呼應,讀起來相當有意思。

當初接到晨星出版邀約閱讀這本書時,我問女友對這兩位醫師的印象(她之前在三總當護理師)。她說這兩位醫師人都很好,之前她們還會叫江建平「平平」。讀完這本書,確實能感受到兩位醫者的仁心,很是佩服。即便當時小金門的醫療環境是如此地匱乏,他們仍以各自的方式,竭盡所能為小金門提供更好的醫療照護。讀完默默地滿感動的,分享給大家囉!


raw-image

↓↓也歡迎大家來追蹤〈姆斯的閱讀空間〉的臉書、哀居和Podcast↓↓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姆斯的閱讀空間 IG
姆斯的閱讀空間 Podcas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姆斯的閱讀空間
208會員
277內容數
分享讀書所感,期望藉由書寫梳理自己的思考,透過文字與他人產生交流。
姆斯的閱讀空間的其他內容
2025/02/23
本書開宗明義地說:「瑞.達利歐(Raymond Thomas Dalio)不希望你讀這本書。」瑞.達利歐是何許人也?他是知名對沖基金「橋水」的創辦人,並以《原則:生活與工作》這本自傳性質的勵志暢銷書聞名於世;然而,《暗黑原則》卻揭露了瑞.達利歐的不為人知的黑暗面……
Thumbnail
2025/02/23
本書開宗明義地說:「瑞.達利歐(Raymond Thomas Dalio)不希望你讀這本書。」瑞.達利歐是何許人也?他是知名對沖基金「橋水」的創辦人,並以《原則:生活與工作》這本自傳性質的勵志暢銷書聞名於世;然而,《暗黑原則》卻揭露了瑞.達利歐的不為人知的黑暗面……
Thumbnail
2025/01/19
這本書是美國知名喜劇演員喬伊.「可可」.狄亞茲的自傳式回憶錄。(「可可 (CoCo)」是他的藝名。)原文書名為《Tremendous: The Life of a Comedy Savage》,直譯是「驚世:喜劇野獸的一生」。但中文書名其實也很精準,因為他的人生真的只能用「狗屁倒灶」來形容。
Thumbnail
2025/01/19
這本書是美國知名喜劇演員喬伊.「可可」.狄亞茲的自傳式回憶錄。(「可可 (CoCo)」是他的藝名。)原文書名為《Tremendous: The Life of a Comedy Savage》,直譯是「驚世:喜劇野獸的一生」。但中文書名其實也很精準,因為他的人生真的只能用「狗屁倒灶」來形容。
Thumbnail
2025/01/12
本書收錄了坂本龍一從 2018 年到 2022 年於《婦人畫報》上連載的專欄「坂本圖書」,共三十六篇。每篇都以一位人物為主軸,並帶出其著作,一種「書評 × 人物談」的概念,相當有意思的切入手法。
Thumbnail
2025/01/12
本書收錄了坂本龍一從 2018 年到 2022 年於《婦人畫報》上連載的專欄「坂本圖書」,共三十六篇。每篇都以一位人物為主軸,並帶出其著作,一種「書評 × 人物談」的概念,相當有意思的切入手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圖說:鹿港小鎮醫師張容毓院長與林口長庚兒童醫院陳志榮教授,對抗腸病毒故事分享 記者李婉如/綜合報導 鹿港小鎮診所張容毓院長親身經歷的故事。她是一位視病猶親、深富愛心的小兒科醫師;同時,她也曾體會過身為家長面對腸病毒71型時,心中那股恐懼與煎熬。十多年前,台灣爆發腸病毒71型大流行,母兼父職的
Thumbnail
圖說:鹿港小鎮醫師張容毓院長與林口長庚兒童醫院陳志榮教授,對抗腸病毒故事分享 記者李婉如/綜合報導 鹿港小鎮診所張容毓院長親身經歷的故事。她是一位視病猶親、深富愛心的小兒科醫師;同時,她也曾體會過身為家長面對腸病毒71型時,心中那股恐懼與煎熬。十多年前,台灣爆發腸病毒71型大流行,母兼父職的
Thumbnail
後來我便離開了大寮那間醫院,因為實在太累了、工作量繁雜又重、薪水也不高 加上每次晚餐都無法好好吃完,導致胃痛>< 但那間醫院真的是正妹護士海,只是大都結婚了 離開後到一家位於屏東的診所工作 真覺得這間的醫師(老闆)可以排名南部最好老闆前幾名 客氣和善、也從不發脾氣、待人親切 而我在這間診
Thumbnail
後來我便離開了大寮那間醫院,因為實在太累了、工作量繁雜又重、薪水也不高 加上每次晚餐都無法好好吃完,導致胃痛>< 但那間醫院真的是正妹護士海,只是大都結婚了 離開後到一家位於屏東的診所工作 真覺得這間的醫師(老闆)可以排名南部最好老闆前幾名 客氣和善、也從不發脾氣、待人親切 而我在這間診
Thumbnail
整理照片時,看到一張年輕時在804總醫院附設民眾診療院服務的照片,醫院對面就是「赤崁樓」。那年是民國52年才畢業一年。那個年代醫療水平還較差。 有個病人讓我印象深刻,他罹患癌症年紀還很輕是家中唯一男孩。那時得癌症等於判了死刑無藥可救,家人想盡辦法希望奇蹟出現。除正規中西醫治療外也信一些民間偏方,或到
Thumbnail
整理照片時,看到一張年輕時在804總醫院附設民眾診療院服務的照片,醫院對面就是「赤崁樓」。那年是民國52年才畢業一年。那個年代醫療水平還較差。 有個病人讓我印象深刻,他罹患癌症年紀還很輕是家中唯一男孩。那時得癌症等於判了死刑無藥可救,家人想盡辦法希望奇蹟出現。除正規中西醫治療外也信一些民間偏方,或到
Thumbnail
出生於清貧的彰化農村,一直努力向學,從為父親奔走醫藥費的公費醫學生,到成為花東唯一醫學院的院長。陳宗鷹以水牛般的毅力、回報社會的感恩心,不但翻轉人生,更開創出花東麻醉醫療與醫學教育的多重宇宙。  一月十九日,節氣進入大寒,但在花蓮慈濟醫院一樓大廳,卻洋溢著歡喜的暖流。許多醫學生、醫師、護理同仁都來
Thumbnail
出生於清貧的彰化農村,一直努力向學,從為父親奔走醫藥費的公費醫學生,到成為花東唯一醫學院的院長。陳宗鷹以水牛般的毅力、回報社會的感恩心,不但翻轉人生,更開創出花東麻醉醫療與醫學教育的多重宇宙。  一月十九日,節氣進入大寒,但在花蓮慈濟醫院一樓大廳,卻洋溢著歡喜的暖流。許多醫學生、醫師、護理同仁都來
Thumbnail
山岡市立醫院一等大型醫院,在全國醫療院所的等級中,是數一數二的,所以鄰近縣市的重大病症與急症,都會送往此醫院來救治。 院內的醫療器材也是使用高等級的儀器,醫師與護理師也具有一定的水準,讓前來求診或做健康檢查的病患都能夠信任與安心。 但是在多年前,山岡市立醫院原本只是個三等一般區域醫院,後來在新的院長
Thumbnail
山岡市立醫院一等大型醫院,在全國醫療院所的等級中,是數一數二的,所以鄰近縣市的重大病症與急症,都會送往此醫院來救治。 院內的醫療器材也是使用高等級的儀器,醫師與護理師也具有一定的水準,讓前來求診或做健康檢查的病患都能夠信任與安心。 但是在多年前,山岡市立醫院原本只是個三等一般區域醫院,後來在新的院長
Thumbnail
不知怎地,眼睛發癢起來,用手柔得整眼紅了,還是癢。
Thumbnail
不知怎地,眼睛發癢起來,用手柔得整眼紅了,還是癢。
Thumbnail
這天,過了津和野,以及崛庭園,來到深山深處,有一個「畑迫醫院」,在歇業之後,變成了文化財,現在為地方性的小博物館,進行展示。 瓦為當地紅通通的石州瓦,中央突出的寄棟造空間為手術室。當時不管是醫療、手術、甚至麻醉,都是嶄新的技術。在台灣也是,例如,把麻醉劑稱為「魔睡劑」,聽起來就很獵奇。 評展示
Thumbnail
這天,過了津和野,以及崛庭園,來到深山深處,有一個「畑迫醫院」,在歇業之後,變成了文化財,現在為地方性的小博物館,進行展示。 瓦為當地紅通通的石州瓦,中央突出的寄棟造空間為手術室。當時不管是醫療、手術、甚至麻醉,都是嶄新的技術。在台灣也是,例如,把麻醉劑稱為「魔睡劑」,聽起來就很獵奇。 評展示
Thumbnail
多棟雄偉的醫院大樓,醫院的一樓裡有著許多的醫護人員,周遭擺設著林林總總的醫療儀器,有著專業的氣氛。許多的醫師在急診室裡忙碌的工作著。 身穿著白色防護衣的張先生,在花蓮門諾醫院的急診室裡,辛勤的工作著,不管是病危的病人、生病或是受傷等等的病患,都全力以赴、認真對待。
Thumbnail
多棟雄偉的醫院大樓,醫院的一樓裡有著許多的醫護人員,周遭擺設著林林總總的醫療儀器,有著專業的氣氛。許多的醫師在急診室裡忙碌的工作著。 身穿著白色防護衣的張先生,在花蓮門諾醫院的急診室裡,辛勤的工作著,不管是病危的病人、生病或是受傷等等的病患,都全力以赴、認真對待。
Thumbnail
到了某種年紀之後,深深覺得加護病房和急診室是人間修煉場,提醒了無常的存在,要珍惜當下,也在狀況危急惡語紛飛之際,一秒優雅變決絕,隨著上場人物人品而演成偶像劇或鄉土劇,而第一幕常常是驚慌失措的,為突發危機做醫療選擇,還可能被親戚口水淹沒。如果早點閱讀《ICU重症醫療現場:熱血暖醫陳志金 勇敢而發真心
Thumbnail
到了某種年紀之後,深深覺得加護病房和急診室是人間修煉場,提醒了無常的存在,要珍惜當下,也在狀況危急惡語紛飛之際,一秒優雅變決絕,隨著上場人物人品而演成偶像劇或鄉土劇,而第一幕常常是驚慌失措的,為突發危機做醫療選擇,還可能被親戚口水淹沒。如果早點閱讀《ICU重症醫療現場:熱血暖醫陳志金 勇敢而發真心
Thumbnail
這種車禍擦傷,大概是急診室最常見的傷口了,金碩珍處理起來得心應手、行雲流水。但在這過程中,一直有一雙圓圓的大眼睛盯著他瞧──要金碩珍說啊,大概見習醫生都不會這樣觀察他的手法。
Thumbnail
這種車禍擦傷,大概是急診室最常見的傷口了,金碩珍處理起來得心應手、行雲流水。但在這過程中,一直有一雙圓圓的大眼睛盯著他瞧──要金碩珍說啊,大概見習醫生都不會這樣觀察他的手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