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太過愛自己了。
明明讀的是一本走向幸福之路的書,卻要做出反差的標題,原因是在讀這書的過程中,腦海不時浮現那些從外在尋求自己這類人的輪廓。
現下的人大家都說要多愛自己,經常聽見的是,類似如果周遭的人事物與你的感受不和諧的情況下,不需要勉強自己將就,而是需要內化及抽離來尋求更適合自己的社交。
幸福之路一書提到找幸福的方式是往外的,這跟內化的感受有些落差,當然幸福一書也提到成就的過程個體內在的無聊與內在的強化是必須的。為何開頭會說很多人都太愛自己?因為當人在一個社群及團體中處於不協調的狀態,我們被許多的讀物引導至離開及內化的程序,當然也包含自省的過程。要說的是在自省的過程中許多人並未真正的了解自己,而通常是規避那些無法下結論的事件。再者就是對於自我價值的誤解,說誤解或許有點超過。當你的認為的價值是在滿足虛我的自我實現,也會像幸福一書所說的過度的外欲,而產生對自我價值的誤解。
當我們被引導離開讓自己不舒服的環境時,大多文章也要我們自省,你也做了,然後你換了環境,換了社群,換了受眾,換了你不喜的一切事物,卻發現情況並沒有改變,或者不斷地出現困擾你的新問題,這充分的證明了自省的不足。另一種情況是在尋求外在認可的結果也可能導致你所沉浸的幸褔是一群更的大的虛我。你快樂是因為你沒有感受到威脅,這威脅指的是妨礙你成長的安逸與元素。
所以我們要如何自省?自省的過程是尋找自我價值的關鍵,而自我實現的價值是沒有結果的。
以下是我在讀幸福之路一書及關係的存有時髓手寫下的心得,所以才有了接續的前文。
.
當我試圖想要說明因活動產生的結果,是你所期待或是享受的感受時,你應該是要以活動過程的正確性與價值,或對於你的感受,才是你必須去在意的。這想法會讓你跳脫對於結果的感受有著完全不同的體悟,互動關係也會在主被動中發生置換。沒有結果說的是不需要去在意結果,包含刻意期待,我用刻意期待去概括期待和享受成果這二個感受。你要在意的是活動的正確性與在與你的關係的價值性,其成果將會是你實踐的過程。
舉個例子,我想著在咖啡粉絲頁上書寫文字來得到大家的關注,並增加粉絲頁的曝光率,這件事是我認為我寫的東西可以讓大家感到興趣,而發文書寫這件事就變成主動的目的性,預期(刻意期待)的是大家的回覆與互動。如果書寫這件事對我來說是有意義的,它能帶給我的價值就是在形成的過程中,我沒有必要去期待成果,而只要純粹的把書寫的內容與其他個體分享,這過程將碰撞出更多的關係,這些關係將存有其價值。
.
這天晚上線上共讀會的書本是Bertrand Russell的幸福之路,其中描述我們投身於追求成功或價值的過程中,多是與周遭或他人比較的結果。這競爭意識所產生的價值觀,是多數人生存或生活的目標,成了我們壓力生活的原因之一。
如同我日前說過的一段話,
”多數人汲汲營營一生,多半是責任的羈絆,總為別人負責,活成別人眼中該有的樣子。”
說的其實就是這個意思。
這類書籍其實不是我會主動去讀的作品,但共讀會上參與者分享的心得來自不同的個體,讓整個內容很不一樣。這些討論常帶有個人經驗的成分,讓書本裡文字傳達的雞湯學多了案例的互動,它們未必都與書籍內容描述或試圖傳達的意念相符,但衍伸的話題便是另一種收穫,以上心得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