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教會教育事工中的成長與影響

孩子在教會教育事工中的成長與影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3/30

#阿傻總幹事日日書寫

#阿傻總幹事碎碎平安

今日是教會教育事工紀念主日。教會的事工全由主日學生負責。其實孩子能在信徒會眾面前大聲唱歌,就能輕易地讓人心動,感動。孩子的歌聲,清亮,純粹,自然好聽。


特別領唱姐姐-明慧說著:只有有愛,孩子就能相信奇蹟。是啊,如果我們一直讓孩子在有愛的環境裡成長,他們的長大茁壯,就會有奇蹟,相信他們也能長出面對人生的各樣挑戰的能力。

raw-image

只是在大人的認知世界裡,似乎認為部落的文化或其他活動會影響孩子減少參與教會活動。是這樣嗎?教會的活動和部落其他活動為何無法兩全,是孩子時間不夠?還是大人在主觀意識上,覺得教會以外的活動不夠「信仰」?!

我倒覺得,不管孩子參加的是部落活動抑或教會都是重要且有意義。孩子若能在各樣活動裡用心投入,有所學習,都是讓他們一次一次地累積將來面對世界各樣技能的基礎,而孩子都能得到上主的祝福。

反倒是帶領孩子的大人,我們如何站在孩子的立場,有設計的,有系統的讓他們學習和成長,甚而應該是教會和部落社區一起規劃思考孩子們的學習方向及發展才是。若出席教會活動才是政治正確,會不會在無意中就劃開了孩子心中的部落歸屬,孩子對教會的信任,甚而將來可能成為孩子的焦慮來源之一。希望不會。

希望孩子將來都有能力記得,直接、大聲、高歌、單純的頌讚上主經驗。


avatar-img
阿傻總幹事靈光閃動時刻
11會員
69內容數
回到部落18年了,離開部落時候也是18歲。回頭看自己有了些變化,部落也發生了不少變化。只是,有察覺,有些部落經驗,是自己心底深刻的能量來源。希望~這股力量一直都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這篇文章分享了在潮州圖書館參加的「馬來西亞文化之旅」活動的體驗,介紹了馬來西亞的傳統服飾和美食,特別是娘惹峇峇的意義及其文化背景。活動中,參與者親身學習如何穿著沙龍,並品嚐色彩繽紛的娘惹糕。透過這些文化交流,大家對馬來西亞的多元文化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
這篇文章分享了在潮州圖書館參加的「馬來西亞文化之旅」活動的體驗,介紹了馬來西亞的傳統服飾和美食,特別是娘惹峇峇的意義及其文化背景。活動中,參與者親身學習如何穿著沙龍,並品嚐色彩繽紛的娘惹糕。透過這些文化交流,大家對馬來西亞的多元文化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