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主日學,再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昨天(9/20)在親子主日學,帶完固定班底小孩們做結束禱告後,總算能不急不徐的跟他們說,這是我最後一天帶他們(上個月是最後一次說故事)。
2017年年初,第一次親子主日學。家徒四壁,小孩還在地上打滾,是多放鬆?螢幕的教會節期圖,還是參考思儒在主日學的課程內容。
小孩們被這個消息嚇了一跳。「我會到哥哥姊姊小學的那一班去,合班唱歌的時候你們還是會看到我的」。繼上個月最後一次說故事,到今天算是正式「退役」(?),內心五味雜陳。說起來,親子主日學的開始——這個不發點數沒有餅乾糖果的卜土日前學——我也算是有著革命情感在裡頭。
後來陸續從教會拿到二手的櫃子,開啟了百本繪本之路,布聖誕樹也是當時公報社新推的「環保聖誕樹」,但當時我對待降節還沒什麼想法(顯示為讀神學院前)
約莫三年半前,苦惱於教會沒有為學齡前兒童開設的主日學(其實是太常被問……),又剛好家裡兩個小孩處於這個年紀,基於種種原因,完全沒考慮後果就撩落企,在2017年年初,開始了第一次的親子主日學。
當時參與的家庭相當稀少,大概就是三個小孩是固定班底,其中我家就貢獻二個了(笑)。從照片就可以看出來,草創時期,一切相當的簡陋。但教會在主日的上午,有這樣的空間可以使用,很是感謝。
牆壁的創作可以看到,後來加入藝術課時間。很幸運的有碧容跟若珈的幫忙。
當時已經從親子共學團離開(也許我有搞錯時間點),但共學團對兒童權益的某些理念,形塑了當時我開設親子主日學的某些價值。雖然沒有很深思熟慮就投入學齡前主日學這一塊,但不可諱言,我仍是有帶著「稚嫩」的,對兒童人權、對教育、對繪本的想法而進入,也希望能夠做出有別於我看見的傳統主日學的東西。
被我挖到寶的藝術魂若珈。難得的親子班全員照,其中很多都上小學了。
現在回想起來,這些「價值」其實是很關鍵的(我想就是「方法論」吧)。它確立了親子主日學的設立精神,雖然不是很系統化的「宗旨」,但在後來實戰經驗、被小孩搞得雞飛狗跳的迷失惱怒時刻中,這些期初的價值,成為像燈塔般的存在,需要修正的,就只是帶的技巧(方法)。
選擇繪本的理由很簡單,學齡前的孩子不懂國字,圖像就是他們的文字。但繪本也不單純只是「讀完一本書」,或者「要教導孩子禮義廉恥的道德訓誡」。因為犯過「錯把繪本當課本」的錯,因此不會再重蹈覆轍。
草創時期,參考思儒的主日學,購入德國主日學聖經繪本。後來,持續調整主日學內容,才演化到現在從經文衍生出繪本的架構(完全拜神學院所賜)。
2017年,馬丁路德的繪本。常常要一邊帶班,一邊帶我家小孩@@,超混亂
回想起我與繪本、繪本與孩子的契機,應該也算是在共學團的經驗。當時似乎是為了幾個不太能融入團體的孩子(包括我家的)落單孩子而準備,共學時總會備著幾本繪本,有機會就讀給孩子們聽,結果「蛋媽讀繪本」的這個印象(我的品牌嗎?)就因此而建立。
記得和孩子們讀的時候,就只是和他們一起享受在繪本裡,也沒有要教導什麼。但不擅長言語的我,也就因為這樣,和幾個孩子建立了關係。
準備最久的湯德章故事。
和孩子建立關係,在我的心裡,比起背誦或聖經知識,絕對是首要優先的——特別是對兒童權益的認識,影響了我看待孩子的互動與表現。而在幾次的講座裡,大專也都不斷宣導這樣的概念(有沒有慧根聽懂又是另一件事……)。換句話說,我打開繪本跟孩子共讀時,所打開的,其實是背後支撐我的各種價值觀(兒童權益、生態正義、性別平權、歷史故事、自我價值等等),這些價值觀,也並不是道德訓誨,而是對「教育」的想像。也不是學校知識的「教育」,而是從廣義的教育裡,開拓對「人」的想像(是不是很抽象)。而對神學的理解深淺,將會影響到你對「人」的想像(是不是更抽象)。
布聖誕樹上的雨傘,為了紀念香港抗爭。照片是第二待降節,完全不記得在做什麼⋯⋯比較欣慰的一件事,是可以在親子主日學教唱一兩首新聖詩。
比較可惜的是,這樣的調性,無法符合短期投資的預期成效。大人的焦慮往往很難被解決(不是本篇的主旨)。
總之(看到這個詞,代表我寫累了XD),帶著我個人強烈價值觀創立的親子主日學,在三年半的(我)被磨練之下(不只磨怎麼跟小孩相處,還磨我自己的復原力),這些經驗都成為我不可被奪走的祝福(大笑,誒我的轉變真的很大耶)。很感謝主日學校長容許我各種「亂來」,上主也奇妙的帶領著這一切發生,相信衪也將繼續照顧這群小羊!接下來,我將轉戰它處,繼續打怪(誤)累積經驗值。
盈佑租處大樓別人不要的小書櫃,正好成為我們繪本的家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0會員
165內容數
從神學連接繪本、文學、哲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bu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步行都不是人為了獲得知識所採取的行動:它本身就是得知的方法。……對加拿大西北部的克林瓊人來說,行與知是難以切分的活動,在他們的字彙裡,「知識」和「腳印」兩字可以替換使用。(《故道》,頁44)
在這次的首發登山中,很可以明顯感受到肉身的「赤裸」——並不是沒穿衣服的那種「赤裸」,而是你與自己每一吋肌肉的近身肉搏、清晰感覺到走路、呼吸方式的「赤裸」,無遮蔽。長期生活在都市與室內,其實已經忘記「肉身」的存在,它已成了一方死硬的土地(連荒野都不算,荒野可是生機勃勃)。
素人媽媽走進山林 說真的,如果不是因為生了兩個精力充沛的小男生(精力充沛是隨著年紀而正成長),我想我應該很難踏進山林裡。
文:桂春‧米雅 圖:種籽設計 我已經很久沒有被臺灣的繪本如此感動到。 前陣子才挖到林廉恩的HOME,內心雀躍不已。沒想到最近因為開始走向自然系書寫研究,在找資料的過程中,意外發現林務局今年出版的首部繪本——樹上的魚《Lokot鳥巢蕨》。
這間臺灣最美的兒童圖書室(之一)空間,在今天將暫時向大家告別。新的兒童圖書室將移至(不確定何時會開張的)「文學樂園」。
其實教會的圖書館,應該都藏著些寶貝吧?我今天邊懊悔邊這樣想著。剛好教會最近有人捐了當時相當昂貴的兒童套書,小孩邊讀書的時候,我想起了什麼,便往教會圖書館去,完全抱著「說不定這裡也會有那本蔣公傳」的心情——畢竟圖書館總是累積著從古(?)至今大家捐出來的圖書。
步行都不是人為了獲得知識所採取的行動:它本身就是得知的方法。……對加拿大西北部的克林瓊人來說,行與知是難以切分的活動,在他們的字彙裡,「知識」和「腳印」兩字可以替換使用。(《故道》,頁44)
在這次的首發登山中,很可以明顯感受到肉身的「赤裸」——並不是沒穿衣服的那種「赤裸」,而是你與自己每一吋肌肉的近身肉搏、清晰感覺到走路、呼吸方式的「赤裸」,無遮蔽。長期生活在都市與室內,其實已經忘記「肉身」的存在,它已成了一方死硬的土地(連荒野都不算,荒野可是生機勃勃)。
素人媽媽走進山林 說真的,如果不是因為生了兩個精力充沛的小男生(精力充沛是隨著年紀而正成長),我想我應該很難踏進山林裡。
文:桂春‧米雅 圖:種籽設計 我已經很久沒有被臺灣的繪本如此感動到。 前陣子才挖到林廉恩的HOME,內心雀躍不已。沒想到最近因為開始走向自然系書寫研究,在找資料的過程中,意外發現林務局今年出版的首部繪本——樹上的魚《Lokot鳥巢蕨》。
這間臺灣最美的兒童圖書室(之一)空間,在今天將暫時向大家告別。新的兒童圖書室將移至(不確定何時會開張的)「文學樂園」。
其實教會的圖書館,應該都藏著些寶貝吧?我今天邊懊悔邊這樣想著。剛好教會最近有人捐了當時相當昂貴的兒童套書,小孩邊讀書的時候,我想起了什麼,便往教會圖書館去,完全抱著「說不定這裡也會有那本蔣公傳」的心情——畢竟圖書館總是累積著從古(?)至今大家捐出來的圖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幼兒園是寶貝踏入校園生活的第一個階段,與分離焦慮主題不同,上學繪本書單希望能幫助孩子了解上學的原因、認識學校的作息與學習內容、如何與朋友相處,以及可能遇到的緊張、不安情緒,最後終將適應,並且欣然邁向上學之路。藉此建立孩子對校園生活的期待感,對學校有正向認識。
Thumbnail
每當幼兒園學期一開始的那幾個月,總會在門口見到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以及不斷輕拍孩子安撫的家長,即便我們已經熬過了那段艱辛的歲月,但看到孩子奮力掙扎不願意離開父母懷抱的模樣還是令人感到揪心不已。 「上學」通常是我們經歷第一次分離焦慮的時候,而且時間還長達數小時,這對於打從出生即在父母時刻照料
國中吵雜的教室,忘了哪一門課要我們分組編排一個約會行程,那時我問:「交往意義何在?」,而恰好前陣子有了些想法,就讓這篇文章,來回應過去的自己吧! 要好好回應一個問題可不容易,先讓我試試看用成長童年的角度切入。 我成長在一個,類似教會的環境。父親類似於牧師,有空會到處家訪,關懷附近的信徒;家裏類似
Thumbnail
最近又是幼兒園的招生期, 這是我們幫孩子挑選幼兒園的經歷。回想他人生的第一個學期,公幼跟私幼都唸到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篇文章將分享我對於何時應該上幼兒園、公幼還是私幼、需不需要學雙語、幼兒園孩子最重要學的是什麼、還要面對的是孩子生病、孩子開始長出自己的世界等心得。
Thumbnail
經過了十個月,終於我讓孩子可以好好離開我,獨立參加兒童主日。 身為一個媽媽,陪伴小孩是理所當然,因為我們愛孩子,媽媽的愛有時是犧牲的愛,把自己放在很後面,看著孩子逐漸長大,成為一個能好好與我分離的個體時,就要放手,讓他獨自面對現實環境中的一切。
Thumbnail
一個學期一次的親師座談會&家長日又來了,但說實在的,我是到了都市才知道有這種活動。印象中,以前小時候,家裡的長輩平日都非常忙碌,學校也不會舉辦什麼親師座談會這種活動,因為家長壓根不會想出席。所以,那時候老師們一個學期或學年會安排時間,在課後去拜訪學生家中做家庭訪問,好好瞭解學生平常在家的生活習慣。
Thumbnail
想起從前,每當開學前兩週,會與兒子們聊天,問他們放假期間哪些事情最開心,哪些事情最害怕。了解他們的學習心態。當時長子因參加全國科展得奬直升台中一中資優班,唸完高一上學期,課業超前而且很沉重;次子在居仁國中唸國二,課業壓力也不輕,但成績都尚可。開學前十天我宣示開學日已‘’倒數計時“...
Thumbnail
前幾天妞的幼兒園是最後一天上課 學校辦了期末成果發表會,並且有個「抽獎」的環節 但是…您們知道的…因為獎項有大有小 孩子有時抽到獎了…反而不開心XDD 喜的是孩子的好友J送了妞另一個禮物 憂的是沒多久…J又反悔了想要回去GG 面對孩子間的人際議題,該怎麼解呢?
Thumbnail
2024年1月26日 記得上一回參與教會針對國小學童的兒童夏令營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當時還沒有冬令營,當時對品格教育才剛導入,主要是在平時的主日學教學中導入,並沒有在營隊時以此為主軸。在時代更替變化中,品格教育已經成為顯學,是在正規學校課後可以強化的性格引導。
Thumbnail
在孩子進入公幼小班之後,我們每週開始有兩天,是有回家作業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幼兒園是寶貝踏入校園生活的第一個階段,與分離焦慮主題不同,上學繪本書單希望能幫助孩子了解上學的原因、認識學校的作息與學習內容、如何與朋友相處,以及可能遇到的緊張、不安情緒,最後終將適應,並且欣然邁向上學之路。藉此建立孩子對校園生活的期待感,對學校有正向認識。
Thumbnail
每當幼兒園學期一開始的那幾個月,總會在門口見到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以及不斷輕拍孩子安撫的家長,即便我們已經熬過了那段艱辛的歲月,但看到孩子奮力掙扎不願意離開父母懷抱的模樣還是令人感到揪心不已。 「上學」通常是我們經歷第一次分離焦慮的時候,而且時間還長達數小時,這對於打從出生即在父母時刻照料
國中吵雜的教室,忘了哪一門課要我們分組編排一個約會行程,那時我問:「交往意義何在?」,而恰好前陣子有了些想法,就讓這篇文章,來回應過去的自己吧! 要好好回應一個問題可不容易,先讓我試試看用成長童年的角度切入。 我成長在一個,類似教會的環境。父親類似於牧師,有空會到處家訪,關懷附近的信徒;家裏類似
Thumbnail
最近又是幼兒園的招生期, 這是我們幫孩子挑選幼兒園的經歷。回想他人生的第一個學期,公幼跟私幼都唸到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篇文章將分享我對於何時應該上幼兒園、公幼還是私幼、需不需要學雙語、幼兒園孩子最重要學的是什麼、還要面對的是孩子生病、孩子開始長出自己的世界等心得。
Thumbnail
經過了十個月,終於我讓孩子可以好好離開我,獨立參加兒童主日。 身為一個媽媽,陪伴小孩是理所當然,因為我們愛孩子,媽媽的愛有時是犧牲的愛,把自己放在很後面,看著孩子逐漸長大,成為一個能好好與我分離的個體時,就要放手,讓他獨自面對現實環境中的一切。
Thumbnail
一個學期一次的親師座談會&家長日又來了,但說實在的,我是到了都市才知道有這種活動。印象中,以前小時候,家裡的長輩平日都非常忙碌,學校也不會舉辦什麼親師座談會這種活動,因為家長壓根不會想出席。所以,那時候老師們一個學期或學年會安排時間,在課後去拜訪學生家中做家庭訪問,好好瞭解學生平常在家的生活習慣。
Thumbnail
想起從前,每當開學前兩週,會與兒子們聊天,問他們放假期間哪些事情最開心,哪些事情最害怕。了解他們的學習心態。當時長子因參加全國科展得奬直升台中一中資優班,唸完高一上學期,課業超前而且很沉重;次子在居仁國中唸國二,課業壓力也不輕,但成績都尚可。開學前十天我宣示開學日已‘’倒數計時“...
Thumbnail
前幾天妞的幼兒園是最後一天上課 學校辦了期末成果發表會,並且有個「抽獎」的環節 但是…您們知道的…因為獎項有大有小 孩子有時抽到獎了…反而不開心XDD 喜的是孩子的好友J送了妞另一個禮物 憂的是沒多久…J又反悔了想要回去GG 面對孩子間的人際議題,該怎麼解呢?
Thumbnail
2024年1月26日 記得上一回參與教會針對國小學童的兒童夏令營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當時還沒有冬令營,當時對品格教育才剛導入,主要是在平時的主日學教學中導入,並沒有在營隊時以此為主軸。在時代更替變化中,品格教育已經成為顯學,是在正規學校課後可以強化的性格引導。
Thumbnail
在孩子進入公幼小班之後,我們每週開始有兩天,是有回家作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