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出好人生 / William Zinsser

如何寫出好人生 / William Zinsser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如何寫出好人生》閱讀心得 / Junn

 

如何寫出好人生是社大課程推薦的書單之一,我於台南圖書館系統借閱了它,拿到手翻了幾頁之後,相當喜愛。閱讀過程中我逐章留下筆記,並把喜愛的內文謄寫到閱讀筆記中。我整整花了二個多禮拜才看完它,過程細嚼慢嚥,十分仔細。

 

本書作者利用13個章節來敘述他想要傳達的寫作技巧。每一個章節至少都有一篇以上的案例,這些案例是作者的文章收錄而來,他會透過文章結構的解析來說明書寫的技巧與優缺。這樣的方式雖然冗長,但因為作者收錄的這些文章十分優秀,不僅傳達了作者的寫作技巧外,內容生動有趣,而且有股莫名的吸引力勾動你往下閱讀。比起哪些呆版類型的工具書來說,閱讀此書反而輕鬆,這對於技巧的習得也是一大幫助。

 

接下來我會針對每個章節所做的筆記做概要的描述,也可以說是重點的分享。

 

1.答錄機上的留言

作者認為寫作是一種需求,透過寫作可以將自身的人生經歷留給後世或貢獻給社會。我想這是他寫作的目的之一。他以家族史、自傳、回憶錄及地方圖書館藏的說法來說明這一點。並且指出本書撰寫的兩個重點:第一是你寫出的東西與什麼有關聯;其二是從小事開始想(寫)起。

 

這一篇也提到了幾個寫作技巧的要素:挑選、簡化、組織、一致、語調、氣氛;還有寫作必備的態度:享受、信心、好奇、意念、正直、膽量、優雅。

 

你的靈感除了源自於思想以外,流動的筆也能探索你潛意識的感知。

 

2.我讀的那所學校

這篇主軸在回憶錄的書寫技巧。在書寫回憶錄時寫要保持觀點一致,且不要加入太多未來的事物,讓時間、空間停留在回憶的時空裡。明確的細節描述是最基本的,而說出事實是很有用的。作者說快樂對寫作者來說不是好事,這裡指的是「非小說類型的散文寫作」,這類書寫須以明確的細節為基礎,這一點對於回憶錄的寫作也特別重要,所以寫者需要嚴苛的素材。作者表明自己不是內心型的寫作者,而是偏向對於人的觀察與言行舉止。的確,在我閱讀的過程中,我覺得作者在描寫人的部分真的寫的很棒。

 

3.世界比你以為的大

人生裡只有吉光片羽可以構成有趣的回憶錄,其餘部分只是在過日子。而那些日子濃縮在我們記憶中一個令人難忘的畫面裡。你必須去挖掘它,對於這挖掘的技巧在後面的章節也有再加以描述。基本上就是開頭說的概念,從小事著手。當你在書寫你的人生時,要記得這一點。你最宏大的故事,與故事的主題往往沒有太多關聯,卻與故事的意義更有關係:不是寫你在某個情況下做了哪些事,而是寫那個狀況對你造成了什麼影響。

 

4.一種享受的感覺

當你發覺有個想法或是落筆的靈感,而且對你來說是有趣的,那麼請放下一切,以最快的速度進行書寫,或儘快紀錄下來。這真的非常重要。

 

在幽默寫作與旅遊寫作的角色通常會創造出一種情境,作者像個傻瓜或是土包子,置身於他無法應付的處境裡。這會讓讀者產生優越感,並因而覺的無比開心。

 

寫任何一篇東西時,你都要讓讀這篇文章的人了解他在這趟旅程每一階段需要知道的事物。善用分節符號,或分段落。段落間的承先啟後是必須的,也可以離題操作,但必須注意其結構性,但每一段落若能形成一個完整的斷篇,並符合前面的要素,那就更好了。也就是說想辦法把冗長的段落、內容加以拆解,把它化成幾塊容易控制書寫時間與精力的工作量。

 

作者說,表達出一種樂在其中的感受,是我寫作的一大目標。

 

5.難忘的幾個地方

這一篇我想把我的筆記直接謄過來,最後在給予小節的心得。

 

《筆記》

這一類書籍所慣用的文學手法,是把原住民族視為製造喜感的道具—這些古怪的人存在的目的,似乎是要用他們的笨拙來折磨歐美的作家與觀光客。至於這些寫作者,小心翼翼把自己交給「土人」,讓自己置身於荒謬或危險的情境裡。

 

我在雜誌社撰寫那些旅遊文字時,學會了把我對文化的假設留在家裡。現在,我會捕捉我所寫的每一個地方所蘊藏的含意:理解它真正的風貌,或是理解它試圖展現的風情,而不是我期望它以什麼樣子出現,甚至執意要它以什麼模樣出現。

 

旅遊寫作得仰賴許多細節的積聚。

 

我喜歡安排一個敘述方式說出一些細節,讓讀者讀到他原先不曉得的有趣或好笑的事情。而那些細節必須是我覺得有趣或好笑的事情。光有觀察和報導還不夠,你必須把筆下這個地方與你個人建立起關係。

 

每一個地方都有特點,有某個鮮明的性質,寫作者應該要為讀者找出這特點,否則何必費事兒描寫該地呢?

 

在描寫你走過的地方時,要尋找可以引發共鳴的事物。你的讀者會把他們自己的鮮明回憶添加到你的故事裡,於是,他們在潛意識裡為你分擔了一點工作。

 

說到底,只有人物,值得懷念的人物,才會使某個地方永遠印在我們心田。

 

《心得》

實在是太厲害也太神奇了,作者的非洲之旅把每個國家、地點都跟知名的人、事、物做結合,其中包括電影、事件、名人、書籍、音樂等。這不僅要有相當程度的知識,還要能靈活運用。先不管這些是不是他本來就知道的,至少能寫出這樣的關聯實在是令人徹底佩服。

 

我喜歡安排一個敘述方式說出一些細節,讓讀者讀到他原先不曉得的有趣或好笑的事情。而那些細節必須是我覺得有趣或好笑的事情。光有觀察和報導還不夠,你必須把筆下這個地方與你個人建立起關係。

 

每一個地方都有特點,有某個鮮明的性質,寫作者應該要為讀者找出這特點。

 

我覺得這本書每個章節都是一種非常好的文範。

 

6.一生一次的邂逅

一生一次的邂逅寫的是作者對於初次見面的人物的紀錄、描述與關聯為主。這些人物雖有名氣但對我來說是徹底陌生的,所以有種虛無感,也讓這段落讀起來抓不到重點,又或說這些重點全寫在文字裡了,比方說「那是一雙信心堅定的眼睛,我相信那雙眼睛會帶領他到他想去的地方。」所以有一種穿梭在一堆人名、作品與事蹟之間,但能有太多收穫。這一篇應該事所有篇幅裡邊心得較少的部分。

 

7.回憶的運用

「回憶是老天賜給寫作者的強力字眼之一。我只要提起回憶,讀者便會對我的文章產生他自己的聯想,並帶著它去到自己人生的角落哩,那是我所難以想像的角落。」

 

當我們在描寫自己的人生時,會花很多篇幅描寫某一地點。你必須給讀者一個畫面,說說那地方看起來是什麼樣子、給人什麼感覺;這時你做的是純粹的敘述。可是這個地方為什麼至今還留在你心中?因為它體現了一個大於自己這個地方的概念。試著把那個概念找出來。假如非小類的書寫可以提升到一門藝術的地位,通常是因為那位寫作者賦予「事實」一個形狀或是一個見解—也就是一個概念—而且從來沒有人用這個概念來描述那件事。

 

這篇中也提到當我們描寫自己的嗜好時,要讓人家知道你一開始是如何喜歡上它的,以及它如何宰制你的生活。

 

這篇的題材是用棒球帶出回憶技巧的書寫,而自己剛好有那麼一段滑稽的過去,於是也就簡單的寫了下來。

 

“雖然我不是會打棒球的人,但我有幸進行了一場棒球比賽。高中時有位滑稽同班同學與他校邀約了一場相當克難的比賽,兩邊各自人數都不及九人,但他卻表現出一副千軍萬馬的威風。當輪到我打擊時,他說你只要站著就好,不用揮棒,他投不出好球。對一個不會打棒球的人做出這樣的指導,他不僅不聰明而且也不善良。他大可說,你可以把局勢搞成二好三壞你仍佔盡上風;或是採取不動如山的態勢用眼神與對方交戰。於是在他失敗的指導之下,與其說是貶抑,倒不如說我當下是很努力的揮出汙辱,但這污辱便更深了。我和他都知道計劃來說肯定是能上壘的,可就在我擊出球的那一剎那,情況改變了。那個矮小的游擊手在內野撿到一顆滾動的球,並把他拋給一壘手。這場比賽就這樣結束了,我的棒球生涯也告一段落。”

 

8.教書的日子

這個章節作者一開始用他目前工作的處境與趣事來帶入文章。接著將時空拉回從前工作的體悟,他把經歷與隱憂作出一結論與說明,並強調了他的志向。在做出轉換工作的改變時,過程並不是那樣的順利,更何況他並沒有任何教書的經驗,但他做出了該有的努力。如果你向夠多的對象宣傳你的夢想,總有一天會串起一個圓。二年後,作者進到耶魯教受「非小說的寫作課程」。

 

在挑選選課學生的條件書寫段落,他傳達了他的理念,這與他說「我不想為我不尊敬的人工作。」形成對比,而且他也說明了耶魯英文系逐步建立起陣容堅強的論說文寫作課程—而且至今還在努力。

 

你要明白並不是改變就會讓你的未來更好,而是必須投入更多的心力與熱情、專業與提升,這些才是引領你向善的要因。改變不是口號,而是一種生存態度上的轉變。

 

這是我覺得最棒的一章,所以我想把這些佳句記錄下來。

 

「我說的是「意圖」與「執行」之間的差距。」

 

「我會當上老師,是我徹底改變自己人生所得到的結果。」

 

「我不想為我不尊敬的人工作。」

 

「我的過去,堆滿了敗北的新聞事業殘留的白骨。」

 

「自由寫作不僅是一種有風險的工作,也是一種孤單的生活。」

 

「我不是那種渴望有一間林間小屋的作家;待在那種小屋裡,我一個句子都寫不出來。我需要巴士與計程車的呼嘯聲—我需要門外就有證據說明生命的存在。」

 

「如果你向夠多的對象宣傳你的夢想,總有一天會串起一個圓。」

 

「住宿督導的身分,對於一個自由作家心中的孤獨感恰恰是一劑治療良方;這工作就像牧師,以從早到晚與人相遇並聊個幾句當作職務內容。」

 

「我希望所有年輕人都能不受到「未來」的冰冷箝制。我希望莘莘學子能細細品味教育過程裡每一步所包含的豐富感受,不要把當下的每一步看成是在為下一步做準備。」

 

9.每月一書

一個非常重要的意圖:你寫的東西,要對別人有所用處。

 

這一章節作者說明他在每月一書會工作的經歷,每月一書會將他們評選良好的書籍推薦給會員。作者認為透過這樣的機制跟類似機構的蓬勃發展,已構成社會風氣的影響,進而改變一個時代的特質。

 

10.如何書寫回憶錄

這章節說明對於寫作正當性的重要。好的文章帶來的力量是必須鼓勵人往前行的,而不僅僅是抒發情緒,或作為報復的工具。在你的那些苦難中,你得到怎樣的啟發與力量,如何走過這樣的經歷,這些過程必須轉為正面的力量來鼓勵讀者。由於此篇內容也相當值得節錄,所以也把筆記放上來了。

 

《筆記》

一九九零年代是回憶錄的年代。自述式的故事從來沒有這樣像雨後春筍般從美國的土壤中冒出來。人人都有故事可說,而且人人都在說自己的故事。那個年代是這種創作形式的美好時光……。那也是最糟糕的時代,製造出一大落沉溺於自憐和喃喃自語的回憶錄。

 

對於回憶錄的善加運用與濫加利用,在一九九零年代來說是一混亂時期。

 

撰寫回憶錄,你必須製造出一套文本。你必須建構出一個有說服力的敘述方式,讓讀者想要一直往下讀。簡言之,你必須練習一門技藝。你永遠不能忘記一個說故事的鐵則:維持張力與氣勢—從你小時候聽爸媽在床邊講故事給你聽開始,這鐵則便已經化為你的直覺,使得你日後會用這個原則來聽故事。

 

然而,在你的故事中,主角是你,所以你必須給你自己一套情節。…….那也許是改變了敘事的順序,或是把幾件事寫成一件事,…...把故事加以重新編排、濃縮歸納,讓他的故事像一齣戲劇。

 

寫作,不會照著我們事先畫好的地圖往前進。

 

1.回想記憶中清晰得出奇的事件;鮮明的記憶。

2.描述事件發生的完整經過,寫下感受;有頭有尾。

3.重複1,2,但必須是記憶中不同的事件。

4.以上反覆進行。

作者稱這樣的練習可以鍛鍊記憶的肌肉,寫作的肌肉,組織的肌肉。潛意識在這種狀態下,會幫助自己尋找更多的回憶。

 

所有的書寫,都是在紙上對別人說話。請用你自己的方式去說。

 

寫這本回憶錄的過程中,我得到許多關於我自己和幾段感情關係的認識。這很出乎我意料。然而這些領悟對於這本書來說並不重要,於是我自然要略去這些發現。我省略了很多對我的人生很重要、但是與這本書毫無關係的事情,比方我十五歲那年在懷俄明州度過的夏天。我只敘述我在匹茲堡的活動。我沒有理由因自己想描述我那個十五歲的暑假就把讀者拉到懷俄明。你必須用力克制自己,不要在回憶錄裡像個醉漢似的扯著讀者的胳臂不放,拼命說:「然後我做了這件事,我這件事實在很有趣。」

 

一九九零年代中期,回憶錄的聲名逐漸敗壞了。電視談話性節目把關於教養和品味的舊式禮教破除帶盡。書市裡擺滿那些心理治療的回憶錄,那些作者打擊親人,大談自己如何抵抗酗酒、毒癮、厭食、過胖、情慾依賴、憂鬱、自殺等內容。那些苦難的紀錄,是一波細說人生的風潮之下的黑暗面。倘若回憶錄落得僅僅只是一種自我耽溺的工具,淪為報復與解決宿怨的工具,那它就成了一種墮落的書寫。

 

這幾位作者誠實面對小時候的自己,也坦率面對長大後的自己。「我們不是受害者」,他們要讀者明白一點:我們來自於一群容易犯錯的人,他們受困於人性裡傾向於毀滅的那一面,我們忍受下來,而今可以不帶批判立場說出過往,並讓人生往前進。

 

維持主題的一致性很重要,在你書寫的過程中不要偏離主軸。

 

11.以傳道精神寫作

當你的文字足以影響他人時,除了保持其正當性外,最好能適時的提供分析與建議。這樣做不僅可以幫助到需要的人,也可以透過寫作來完成一些微薄的貢獻。當與你書寫的人事物持反面觀點時,也要將自己的看法說明清楚,而不是採負面的心態去書寫,這樣做會使你讓人冠上不好的刻板印象。寫作是用來肯定世間的道理—或者,假如我一開始採取的是否定態度,譴責某些寫作者認為有害的情況或趨勢,其目標必須是提出建設性的論點。

 

意旨就是作家的靈魂。作家的筆,可以確認道理,讚頌美好,或著拆穿表象,毀壞事物;選擇權就在寫作者手上。

 

從事心靈探索的寫作者,會把自己放在一個觀察心靈交流的位置。如果你把你的寫作視為一場探索,那麼你將會與讀者建立起連結,它蘊含的力量會令你驚訝。

 

12.交換往事

交換禮物主要是述說文章的編寫最重要是以自己在意並有興趣的主題去發揮,當你覺得重要,讀者也會跟隨你的文字與情緒。另一方面是在說明透過文字建立的連結。那些獨特性,與哪些你經歷過特別的事物也都會有人有所共鳴,雖然作者沒有這樣描述,但有一種現象是,當你發現你自己與人不同的記憶有人與之分享的話,更能給出回應與感動,因為那是作者跟讀者間彼此的共鳴,它會有更強的連結力,其反饋要比一般讀者來得強烈。

 

13.允許自己改變

作者在書中不只一次提到不要害怕改變,他闡述自己的人生好幾次都是連根拔起的重置。這一篇幅也是要鼓勵大家順從自己的渴望,而且努力投入。改變最大的敵人永遠是自己,而下不了決心的永遠是不夠勇敢的週全。人生只有一回這種老掉牙的說法早已令人麻痺,但面對自己的選擇這件事十分的重要。最後我想引述一段自己課堂上的筆記。

 

“當Asa提到他選擇提早退休進到嚮往的生活時,我同他說明抉擇的本質應該是在我們衡量利益得失下的選擇才是真正的選擇,那是一種反思與內化的思考產生的想法,這想法是我們的期待與想望,這抉擇是自己給自己的。在我們生命自然走到的路口或是生活事件將我們引領到必須作出決定的當下,這樣的選擇與上述的抉擇本質上是不同的。前者是我想要,另一個則是不得不。

我並不是要強調這二種的抉擇有何不同,而是想說明在我們的生活中要更能自省的去觸發那些我想要的觀點。”

 

《後記》

這本書意外的好看,其內容給了我很多很好的想法與寫作的觀念。雖然我不能確定自己能把這些技巧完善的運用,但我可以很肯定的是它給了我很多的啟發。以上內容確實冗長,它是我的閱讀筆記與心得整理而成,也有不少的文本節錄,有心看完它的話,相信您也會有不小的感受,因為這些都是精要的重點。以上心得跟大家分享,謝謝。

avatar-img
Junn的閱讀筆記
5會員
58內容數
一個賣咖啡的人的閱讀筆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Junn的閱讀筆記 的其他內容
一如佛洛姆說的,他並沒有找到一個令人滿意的實踐方法,它存在不同的面向與觀點,在不同的個體間交叉反應出無數的狀態與情境。透過作者說明,我們可以從中去分析這些複雜的愛的本質,並用客觀謙卑的態度去面對,秉持著照顧、責任、尊重和了解的原則,處以專注與耐心,用此信念去善待這個世界,這是我對這本書粗淺的心得。
我是金英惠,我做了一個很真實的夢,可怕到我不再吃肉。沒人問過我夢的內容是什麼,僅管逼我吃肉。
生活 「生活有時候沒有什麼道理好講,它只是要你去參加。」 這次的讀書會文本是蔣勳的《萍水相逢》,原以為散文會很難進行討論,沒想到散文寫的都是生活,這現實瑣事的利刃也狠狠地切中我們的日常。 這些生活上的瑣事連動了我們的生命,宛如詩的曼妙,小說的曲折,而散文成了
一如佛洛姆說的,他並沒有找到一個令人滿意的實踐方法,它存在不同的面向與觀點,在不同的個體間交叉反應出無數的狀態與情境。透過作者說明,我們可以從中去分析這些複雜的愛的本質,並用客觀謙卑的態度去面對,秉持著照顧、責任、尊重和了解的原則,處以專注與耐心,用此信念去善待這個世界,這是我對這本書粗淺的心得。
我是金英惠,我做了一個很真實的夢,可怕到我不再吃肉。沒人問過我夢的內容是什麼,僅管逼我吃肉。
生活 「生活有時候沒有什麼道理好講,它只是要你去參加。」 這次的讀書會文本是蔣勳的《萍水相逢》,原以為散文會很難進行討論,沒想到散文寫的都是生活,這現實瑣事的利刃也狠狠地切中我們的日常。 這些生活上的瑣事連動了我們的生命,宛如詩的曼妙,小說的曲折,而散文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