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洛姆

含有「佛洛姆」共 5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當代情感關係中,人們對於擁有愛情的焦慮與追求,以及對於生命短暫與無常的反思。藉由《聖經》的哲學觀點,強調了擁有是幻象,真正重要的是體驗當下的每一刻,關注當前的伴侶而非未來的期待。文章呼籲人們重新思考相處的意義,尊重彼此的存在,從而擺脫對未來的焦慮,享受眼前的生活。
Thumbnail
付費限定
團隊”除了組成的有形人員之外,還需要有內在的精神凝聚。內在精神的終極是績效目標,但是要達成目標,絕對不會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大家齊心齊力,才能夠合力完成。
Thumbnail
既上本《愛的藝術》之震撼,我接續閱讀了這本佛洛姆的著作《聆聽的藝術》。 有趣的是,這書比起我以為的會著重探討人與人間互動的不管是技巧、心態或是觀點等等,反而更像是一本分析治療師的教科書哈哈。書中內容我看完感覺多是在描述作為一位分析治療師,如何看待自己、病患,以及如何看待社會與世界,而除了價值概念的
Thumbnail
作者:佛洛姆 譯者:梁永安 內容: 這是一本佛洛姆談論愛的書籍,內容有別於以往我們對愛的體認,拉高了我們以為愛的高度,但卻也使得愛重新回到我們之中。 愛不是「獲取」,而是給予;愛不是技巧,而是態度;愛不在他人那,而是一種可以也需要練習的藝術。 為什麼我們需要愛 ? 佛洛姆認為,每個時代
Thumbnail
愛情中的三個核心要素:接納、信任與自由。接納彼此的本來面貌和自身的情感狀態,建立信任作為關係的基石,並在愛情中保持個體的完整性。分享這些要素如何促成健康且持久的情感連結,並引導我們在愛中實現自我成長。
Thumbnail
☀️接納、信任與自由,超級棒的體悟。 從匱乏走向充盈,這條愛的旅程,累了、獨了可以駐足停留,休息整理後再找機會出發。
作者朴贊國是首爾大學哲學系教授,對佛洛姆的認識和研究非常全面,深入淺出地寫下這本書,非常適合作為了解佛洛姆哲學思想的起點。在看完這本書後,如果佛洛姆的任何想法引起了讀者的共鳴,作者也在最後建議了各種後續的閱讀方向,引領讀者更深入地探索佛洛姆的哲學世界。
Thumbnail
我看到的千禧曼波有好多依賴,每個角色都需要著、依賴著對方。 而有些離不開的關係,看起來像是害怕,害怕沒了關係之後所要面對的自己。 本文簡介佛洛姆《逃避自由》書中提到的施虐、受虐的心理機制,並探討在千禧曼波中角色之間依賴關係。
Thumbnail
雞湯安慰藥喝多了,暫時止痛,卻抑制成長未來。心理學家認為,要放下空洞口號,認清現實,對未來抱有希望,這才是真正帶來改變的思維。文章提到了史托克戴爾悖論以及自傲者的認知偏誤,並鼓勵人們以一起找方法的態度去回應對方。同時,作者分享了值得研究的生活藝術並推薦韓國人際溝通專家吳秀香的著作
Thumbnail
有位原來是高雄寫作班的學員,後來她來台北幫她女兒,我在台北工作室的小型寫作班她也來參加。她大我好幾歲,是國中老師退休。寫作班結束後,有一天她傳訊給我說,想來跟我聊聊,我說好。那一陣子,我頗低盪,什麼都不想做,好像有跟二、三個朋友說過,看看她們能不能給我解方?講了半天,原來她要跟我說做什麼會很快樂,如:她跟她的姊妹們白天約吃飯,或去看展覽什麼的,她覺得很快樂。(她傍晚開始要幫忙帶孫子,白天孫子上學時有空)我心想,那對我是行不通的,我就是「什麼都不想做」,不是「不知道要做什麼」。何況我沒有姊妹,沒有那種聚會。原來她在給我雞湯,只是我沒接。
佛洛姆在《To Have or To Be》一書中深入探討了「擁有模式」和「存在模式」之間的區別,並指出我們所選擇的模式也會展現在語言的使用上。這篇文章將探討語言如何反映我們的生活模式,並談及完形治療如何從當事人的語句看出端倪、協助當事人通過改變語言來促進自我覺察和內在整合。
Thumbnail
佛洛姆認為現代社會(特別是資本主義的影響)導致人們對佔有和控制的迷戀而逃避了存在。 本文討論了佛洛姆的擁有與存在理論,闡述了擁有模式和存在模式的差異,以及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對於擁有模式的偏好。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