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自己系列——我最喜歡的五本投資理財書
方格精選

投資自己系列——我最喜歡的五本投資理財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前幾天,

有讀者問我最喜歡的投資理財書籍。

所以,今天就來說說這5本我最喜歡的書。

但還是要說一下,

這5本書是「我個人」最喜歡的,

不代表是什麼聖經、必看好書,

但它們很適合我、對我產生了好的影響。


我最喜歡的5本投資理財書⬇️

①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

② 《持續買進》

③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

④ 《股息cover我每一天》

⑤ 《槓桿ETF投資法》


——

①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

raw-image


這本書最點醒我的,是購物原則⬇️

❶ 若物品將使用1年以上、且在經濟許可範圍內,就選最貴的新品。

❷ 若已有正規停車場,就不要再耗費時間考慮其他的去處了。

❸ 「付費就是撿便宜」。只要購買服務能節省下自己的時間與注意力,那就盡量購買。


——

② 《持續買進》

raw-image


這本書最點醒我的,是投資原則⬇️

❶ 與其等待最佳時機,你應該果決行動,現在就把你的錢拿去投資。

❷ 大多時候,定期定額績效 <all-in績效。若你擔心風險,或許可考慮以「現在買」策略,買入「較保守」的投資組合。

❸ 你應該盡早投資,且盡量經常投資。持續買進就對了。


——

③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

raw-image


這本書最點醒我的,是記得享受人生⬇️

❶ 如果我們60-65歲退休,大概只剩5-10年的時間,去做我們年輕時想做、但一直沒時間做的事。

而這些事等我們60歲時,也可能不會想去做了。譬如以我來說,高中時的我超級嚮往可以去歌劇院聽現場歌劇。但現在的我即將奔四,聽歌劇早已不在我的願望清單裡。

很多事情,過去就是過去了。

❷ 人生的事業就是擁有回憶。畢竟到最後,那才是人生的全部。

一直賺錢賺錢,卻忘了其實你賺錢的目的,是要能夠花在體驗上面,這些才是構成你人生的真正樣貌。很多人好像忘了這才是自己賺錢、存錢、投資的真正目的。

❸ 你的確要有錢才能退休養活自己,但退休後你最仰賴的,將會是你的「回憶」——所以請記得一定投資你的人生體驗,而且要盡早開始、盡早開始、盡早開始。

那到底要多早呢?

從錢財獲取享受的高峰期,大約為26-35歲。

在這個年齡層裡,當你獲得一筆財富、或是把你的錢拿去體驗人生,都會對你產生非常大的回饋與快樂。


——

④ 《股息cover我每一天》

raw-image


這本書最點醒我的,是如何控管投資資金⬇️

❶ 漲看戲、跌買進。

❷ 買進前,算好手上剩餘資金及距離下次配息的交易日。例如00878,假若手上剩餘資金為30萬元,距離下次配息交易日為30日,所以每日可以買入10,000元的00878(30萬元÷30)。假設00878今天開盤為20元且下跌,則可以買進500股(1萬元÷20)。

❸ 每次買進股票時,都用這種方式重新計算一次,如此便可確保整個下跌過程中,都有資金可以進場,再也不會有『子彈太快打完』的情形發生。


——

⑤ 《槓桿ETF投資法》

raw-image


這本書最點醒我的,是對正二有完整的認知


整本書寫得非常完整詳細,由淺入深介紹正二ETF,作者也示範正二ETF長期投資績效,讓投資槓桿ETF更有脈絡可循。

即便不打算投資正二ETF,也可閱讀一番,學習如何把一檔標的研究透徹,再進行投資。























avatar-img
艾比小劇場
176會員
172內容數
艾比投資筆記,敘述我對投資的想法以及心得分享,偶爾會有標的分享與操作心法,歡迎訂閱支持。也歡迎到我的IG觀看更多免費文章喔!(@ibizpdrama)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艾比小劇場 的其他內容
前陣子,我和朋友有一次小小的不愉快。 那天我講了一句話,他聽了之後不太高興。 他對我說:「你以後說話可不可以注意一點?」 我當下愣住了,因為我說的那句話,真的沒有惡意。 我立刻解釋:「我只是講我自己的感受,如果讓你覺得不舒服,我跟你說聲抱歉。」 但他的情緒還是卡著,甚至覺得我為什麼不願意「
那些總是要求你「情緒穩定」的人,或許其實只是怕你失控罷了。 現在很多人提倡「情緒穩定」,但那個「穩定」,卻常常是「壓抑」——不能生氣、不能難過、不能有太強烈的情緒波動,好像你只要露出一點不安或憤怒,就是「不夠成熟」、「不夠理智」。 但我發現那不是真正的情緒健康,那是「僵硬控制」。
前陣子,我和朋友有一次小小的不愉快。 那天我講了一句話,他聽了之後不太高興。 他對我說:「你以後說話可不可以注意一點?」 我當下愣住了,因為我說的那句話,真的沒有惡意。 我立刻解釋:「我只是講我自己的感受,如果讓你覺得不舒服,我跟你說聲抱歉。」 但他的情緒還是卡著,甚至覺得我為什麼不願意「
那些總是要求你「情緒穩定」的人,或許其實只是怕你失控罷了。 現在很多人提倡「情緒穩定」,但那個「穩定」,卻常常是「壓抑」——不能生氣、不能難過、不能有太強烈的情緒波動,好像你只要露出一點不安或憤怒,就是「不夠成熟」、「不夠理智」。 但我發現那不是真正的情緒健康,那是「僵硬控制」。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作為一個老派投資人,其實對於給投資建議這件事,一直感到戒慎恐懼,甚至能不做就不做 我知道要是我在那叫進台G店甚至長榮,粉絲可以漲得更快,但一來我就不靠這個吃飯齁,二來更讓我顧慮的是高喊叫進一檔股票,對我來說是有責任的 坦白說人性就是這樣,喊對理所當然....
作為一個老派投資人,其實對於給投資建議這件事,一直感到戒慎恐懼,甚至能不做就不做 我知道要是我在那叫進台G店甚至長榮,粉絲可以漲得更快,但一來我就不靠這個吃飯齁,二來更讓我顧慮的是高喊叫進一檔股票,對我來說是有責任的 坦白說人性就是這樣,喊對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