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總是要求你「情緒穩定」的人,或許其實只是怕你失控罷了。
但我發現那不是真正的情緒健康,那是「僵硬控制」。
我去年年底有參加過政府的諮商補助方案。
跟諮商師對談的過程中,我才發現:真正健康的情緒狀態,不是永遠冷靜,而是能「流動」。
也就是,該生氣的時候生氣,甚至該爆炸的時候也不怕爆炸;
該笑的時候就開懷大笑,難過了就哭。
比起「情緒穩定」,其實更重要的是,你知道自己為什麼有這些情緒,願意去面對、也願意去承擔情緒帶來的後果。
「有火就發,想笑就笑」,如果是在有自覺、有邊界、有責任感的情況下,那其實是非常有力量的一種活法。
因為你沒有讓情緒控制你,你也不壓抑它,你是在和情緒和平共處。
這樣的人,內在其實是非常穩定的——不是表面平靜,而是深層有底氣。
畢竟 我們明明是人,不是機器啊。
人本來就會有情緒波動,會有好情緒,也會有壞情緒,
為什麼我們卻把「有情緒」當成是一種失格?
現在的我,反而覺得:
真正的情緒穩定,不是「沒情緒」,而是「容得下情緒」。
是你可以爆炸,但你知道為什麼、也知道怎麼收。
是你可以被激怒,但你不會讓情緒變成武器去傷人。
是你知道情緒有來有去,但你不再逃避、不再裝沒事。
這種穩定,是柔軟的,不是僵硬的。
是流動的,不是冰封的。
所以現在我更欣賞那種有情緒的人。
欣賞那些敢笑、敢哭、敢失控,也敢承認自己脆弱的人。因為他們正在真實地活著。
也許,這才是我該學的「情緒自由」——
不是無波無瀾,而是可以有浪、也有岸。
你不需要時時平靜,但你知道,自己會一直游到對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