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上周的規劃建議,我想補充以下下觀點,『心理帳戶』。
我先舉一個跟同學有關的例子,先跟大家解釋,這裡不是有意貶低打工的同學,事實上我也鼓勵女兒打工,目的只是為了比較不同ETF的效果。
我相信學業成績絕對和投入時間有關,這個大方向沒有同學有異議,對吧! 假設大學生一有時間就只有讀書,沒有別的事,於是,我把全校一年級的新生區分成打工組和沒打工組,各組隨機抽取30位同學,並在一年級學期末時,比較這兩組同學的平均成績,我們應該有足夠的信心宣稱:沒有打工組的學生因為投入讀書的時間較多,理應有較高的學期總成績。
所以,就長期獲利的角度,市值型006208應該優於00940這類高股息ETF。邏輯就這樣。如果有心投入ETF而不太理解的同學,應該想辦法弄清楚以上比喻。
上一篇100萬的策略,用了3種產品來包裝,分別是:006208、微台指期、定存。事實上,這樣的操作只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月月配息。我們都知道,一般市值型ETF半年配,沒辦法滿足想月月配的投資人,而賣股配息的缺點是增加交易成本、降低ETF績效,所以何不留下部分現金供配息使用?然而,現金是留下來了,ETF績效會受現金的比例提高而減損,因此必須開槓桿彌補這個缺口,因此在ETF的資產中導入了微台指期。
00940等高股息ETF這樣包裝會更賺錢嗎?當然不可能,如果市場中有那種『成長優異』、『賺錢快速』、『配息頻率高』的ETF,誰不會去買他?其他的ETF誰不會去學他?事實上,006208、微台指期、定存分別就是:成長優異、賺錢快速、配息頻率高的翹楚。因此,追求極致成長的同學請all in 006208、追求極致快速的同學請去了解微台指期、追求極致配息的同學請全部放定存。搞投資的財務工程真酷,把錢的時間差和槓桿使用的出神入化。
上一篇拆解月月配ETF的方式不是為了推廣,而是讓同學了解一種經濟心理學:一般人對待不同來源的錢,有不同的『心理帳戶』。『心理帳戶』是由芝加哥大學行為金融教授Richard Thaler提出,人們會把錢分配給不同類別和用途,並認定某些類別值得花多一點錢,或以不同態度對待等值的錢財。
元大跟投資人說,錢主要來自高股息,而我跟同學說,錢部分來自於投資的本金或是每月的自己再存入,其實是同一件事,也都沒有說謊,然而,我不喜歡被別人當成傻子。大家測試自己,元大投信說的:股息主要來自高股息公司獲利,大家比較敢拿出來花?還是我說的:部分來自於本金?一般人的『心理帳戶』的答案通常是:公司獲利。
「諸法皆空,自由自在」出自於佛教的經典《心經》,其實金融商品複雜的包裝都是法,也會成為空,2008年的次級房貸危機就是包裝過度所造成典型的危機。
在台灣,最接近原型、市值型、無包裝的ETF就是006208(0050),對於目前在工作的同學,如果只能投資台灣,這檔ETF就是追求無風險,且資本最大化的標的。
又如果在投資之餘,同時想有現金流,就每個月少扣一點,留多一些薪水在活期存款。
又如果花不了這麼多,抱怨閒置現金浪費時間成本,就需要現金時賣零股,補貼現金需求。
無論是哪一種,終究會耗損投資的總績效表現。
說穿了,學投資就只有控制預算、延遲滿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