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帳戶

含有「心理帳戶」共 2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付費限定
秋哥還是要強調,秋哥寫的這些文章,並沒有保證短期股價的漲跌,秋哥只能告訴你,在長期的趨勢下,股價最終一定會回歸個股的應用價值,股價沒還你公道的話,成本會還你。如果你歐印了,你承受市場波動的能力就等於0,所以秋哥一再強調,你必須注意自己的風險,還有抵抗市場波動的工具和能力,在股市裡,這是很重要....
Thumbnail
投信公司跟投資人說,錢主要來自高股息,而我跟同學說,錢部分來自於投資的本金或是每月的自己再存入,其實是同一件事,也都沒有說謊。大家測試自己,元大投信說的:股息主要來自高股息公司獲利,大家比較敢拿出來花?還是我說的:部分來自於本金?一般人的『心理帳戶』的答案通常是:公司獲利。
Thumbnail
女人除了要有錢有房,更要有帶自己出去玩的帳戶。 海外留學生、年輕專業人士的理財首選 在異地求學最主要的課題之一就是理財,如何管理自己的支出與消費是每一個海外留學生必學的課題。在日常消費支出下,仍能有餘裕進行社交、娛樂、旅行等 Bonus 活動,幾乎是每個留子的目標。
Thumbnail
在人生的樂園中,有些人銀行帳戶充盈,卻總在高檔餐廳裡大大的感嘆“沒錢”。他們手持閃亮的門票,內心卻似乎總有填不滿的空隙。這是心靈的饑渴還是不知足的貪婪?
Thumbnail
如何有效地激勵員工、吸引客戶,是當今商業環境中,企業管理者面臨的重大挑戰。然而,許多人在設計誘因時往往忽略了一個關鍵因素:人類的心理。在Uri Gneezy 所著的《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討論了關於「損失規避」和「心理帳戶」的概念對於提升誘因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Uri
Thumbnail
本書介紹了金錢心理學,讓人瞭解消費行為背後的非理性因素,以及如何避免落入金錢迷思。其中涵蓋了10種金錢迷思,如金錢相對性、心理帳戶、花錢之痛、定錨效應、損失趨避傾向等。對於每種迷思,提供瞭解方,例如增加知識和資訊、警惕免費忠告、增加自制力等。閱讀反思了理財方面的挑戰和投資心態的改變。
Thumbnail
5/5《金錢心理學》
好書!
心理帳戶是指人們在經濟決策中將支出和收益劃分到不同的帳戶中,這一現象影響消費和投資行為。然而,將心理帳戶應用於投資回報計算可能導致過度複雜化,忽視市場只關注現價的實際情況。本文探討心理帳戶對投資決策的影響,並指出其在投資回報計算中的誤用。
Thumbnail
特許金融分析師的教科書裡面有特別提到個人投資行為偏差(The Behavioral Biases of Individuals),相信很多有在投資前輩們都聽說過也十分了解其內容,在這裡還是容小弟簡單的跟各位讀者說明CFA教科書裡面有提及的內容。
Thumbnail
付費限定
從行為經濟學家Richard Thaler的觀點,人人都有一個心理帳戶,這心理帳戶將會決定你的消費取向,透過心理帳戶支配你的所得、決定你的支出。而從這個觀點來看,便會發現人們的不理性消費,很大的原因來自內心的缺乏,甚至是匱乏。雖然是金錢消費行為,但就像是無處不跟心理學有關,消費行為當然也跟心理有關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