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海域的珍貴餽贈:昆布養殖業者王家凌專訪(下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珍惜享有這片大海給予的饋贈,大海給多少、就做多少,也是王家凌的漁人哲學,繼續和滋養橋仔村的海域共生共存。

清晨七點左右,海面反射粼粼波光之際,王家凌早已穿好雨褲、套上雨鞋,和另一名外籍漁工上了船,開始一日的昆布採收工作。船上的倆人,合力拉起重達一、兩百斤的昆布,成堆擺在漁船中央,散發烏亮光芒。當收成告一段落,岸上另一頭,橋仔漁民世世代代用來曝曬漁獲的大岩盤上,則可見五六位村民等著王家凌的船隻返航,準備協助下一步的昆布曝曬程序。


|營養鹽孕育的禮物——馬祖昆布|


每年春夏交際,南風便會為馬祖海域帶來大量營養鹽,水質清暢、終年水溫15-20度的特點,也使馬祖海域成為適合昆布生長的環境。「在馬祖養的昆布厚度薄、口感也比較軟嫩!」目前馬祖有養殖昆布的地區,除了北竿橋仔,另一處則是南竿芙蓉澳,儘管都是少量當作副業出產,仍因其優良品質而廣受好評。


為了節省人力成本,王家凌選擇購買已掛在纜繩上的昆布幼苗,在十二月到一月之際,將纜繩放入水中佈苗,養殖期間任由昆布隨著海流自由生長,只有當海漂垃圾卡在浮球之間,才會出海整理。到了春季尾聲,海水溫度逐漸升高時,便開始緊鑼密鼓出海確認昆布生長情形,昆布薄如紙代表還不夠成熟,長絨毛則代表養太久老化。


剛購入的昆布幼苗,色澤較綠,長50公分左右,掛養5個月後,即可長至2公尺,呈現深褐色。(王家凌/照片提供)

剛購入的昆布幼苗,色澤較綠,長50公分左右,掛養5個月後,即可長至2公尺,呈現深褐色。(王家凌/照片提供)


「採收昆布前,需要判斷天氣是否良好,才會決定要出海、還是繼續讓昆布泡在海裡。」中午前完成採收、曝曬,到了傍晚再把昆布保存在塑膠袋內,以防晚間與清晨的露水沾濕昆布,直到隔日重新曝曬,此階段是最需要人力的時候!從遠處俯瞰岩盤,一大片排列整齊的昆布,便是王家凌靠著動員村內左鄰右舍、親朋好友,才得以協力完成的程序。不過,與芙蓉澳的曝曬方式不同,芙蓉澳因為沒有適合曝曬的腹地,而是將昆布曬在欄杆或架子上,好處是可以均勻曝曬,卻也較需要人力、容易被吹到地上。


養殖區前的大岩盤是王家凌家族世世代代用以曝曬漁獲的區域,從祖父輩曬蝦皮到今日曬昆布,都在此地進行。(王家凌/照片提供)

養殖區前的大岩盤是王家凌家族世世代代用以曝曬漁獲的區域,從祖父輩曬蝦皮到今日曬昆布,都在此地進行。(王家凌/照片提供)


|從海洋到餐桌,昆布的生命旅程|


日曬完的昆布,散落在民宿外頭的廣場,王家凌手拿一把剪刀,俐落剪除昆布邊緣附著的髒污;昆布表面覆著的白色粉末,則為水分蒸發後形成的天然成分——甘露醇,是熬煮昆布的甘味來源之一。接著,再將昆布平鋪摺疊為四方形,收進塑膠袋內,待日後再次動員人力進行包裝。最後,在完成一條龍的養殖—採收—包裝程序後,一袋袋印有王家凌肖像、裝有100克昆布、一包售價150元的昆布產品,便會進入市場、特產店販售,最終滿足消費者的口腹之慾,無論是涼拌、滷製,都別有風味。


然而,適逢疫情後國門重新開放影響,自2023年起國旅遊客減少,也讓王家凌決定降低昆布養殖量,原本一年可掛養200條纜繩(約2萬株昆布),「和去年相比,今年的昆布產量只剩三分之一左右。」不多養,夠生活就好,是王家凌順應市場機制、在現有人力下的養殖策略;而珍惜享有這片大海給予的饋贈,大海給多少、就做多少,也是王家凌的漁人哲學,繼續和滋養橋仔村的海域共生共存。


曬乾後的昆布,會鋪灑在自家民宿前剪裁處理。(王家凌/照片提供)

曬乾後的昆布,會鋪灑在自家民宿前剪裁處理。(王家凌/照片提供)


文/原典創思

圖/王家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西尾半島的沙龍
6會員
12內容數
西尾半島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09
四月下旬,某個被薄霧籠罩的春季午後,位於北竿西北方的聚落──橋仔村,澳口邊唯一的動靜,僅有隨波起伏的七彩浮球、兩三艘小型漁船,以及行走在碼頭的幾位海巡人員。此時,身著防風背心、腳踩亮橘色塑膠拖鞋,叼根菸休憩之餘的王家凌,向我們打了聲招呼,一面遙望自家漁場,盤算著海平面下,最後一批掛養昆布的採收時程。
Thumbnail
2024/11/09
四月下旬,某個被薄霧籠罩的春季午後,位於北竿西北方的聚落──橋仔村,澳口邊唯一的動靜,僅有隨波起伏的七彩浮球、兩三艘小型漁船,以及行走在碼頭的幾位海巡人員。此時,身著防風背心、腳踩亮橘色塑膠拖鞋,叼根菸休憩之餘的王家凌,向我們打了聲招呼,一面遙望自家漁場,盤算著海平面下,最後一批掛養昆布的採收時程。
Thumbnail
2023/01/11
在馬祖南竿的四維村有間名叫「林義和工坊」的餐館,從村口就能見到裊裊炊煙,走近還能聞到紅糟飄香以及碰杯吆喝的熱鬧聲響。「林義和工坊」老闆黃克文先生,是百年前馬祖梟雄林義和的外孫,在這間老老的祖厝裡,釀出一篇又一篇的動人故事。
Thumbnail
2023/01/11
在馬祖南竿的四維村有間名叫「林義和工坊」的餐館,從村口就能見到裊裊炊煙,走近還能聞到紅糟飄香以及碰杯吆喝的熱鬧聲響。「林義和工坊」老闆黃克文先生,是百年前馬祖梟雄林義和的外孫,在這間老老的祖厝裡,釀出一篇又一篇的動人故事。
Thumbnail
2023/01/05
民國86年出生的陳柏儒,是馬祖最年輕的道士,國中開始柏儒跟著爺爺一起做法事,學習鑼鼓、經文等後場工作,20歲正式奏職成為道士。道士像一條脫離現實的神秘路徑,遊走在人與神的交錯空間,尤其在不夠成熟的年紀,做著成熟的事,更顯得進退維谷......
Thumbnail
2023/01/05
民國86年出生的陳柏儒,是馬祖最年輕的道士,國中開始柏儒跟著爺爺一起做法事,學習鑼鼓、經文等後場工作,20歲正式奏職成為道士。道士像一條脫離現實的神秘路徑,遊走在人與神的交錯空間,尤其在不夠成熟的年紀,做著成熟的事,更顯得進退維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如今,馬祖的淡菜養殖業已成為當地漁民最重要經濟支柱,馬祖也成為全國幾乎唯一的淡菜產地。那麼,究竟是什麼成就了馬祖淡菜現今的亮眼表現呢? 本文除了淡菜養殖歷史外也會提到馬祖漁業時代背景
Thumbnail
如今,馬祖的淡菜養殖業已成為當地漁民最重要經濟支柱,馬祖也成為全國幾乎唯一的淡菜產地。那麼,究竟是什麼成就了馬祖淡菜現今的亮眼表現呢? 本文除了淡菜養殖歷史外也會提到馬祖漁業時代背景
Thumbnail
史料紀載,澎湖的開發治理最早可追溯到元朝。 然而,冬天幾乎可把人吹走的東北季風,不僅強勁又夾帶著鹽霧,加上土質淺又不易涵水的特性,讓早期原本專事於農牧的移民,面對的是艱困的生活環境,以及險惡環境下的各種現實磨難。今日,近百座的島嶼與岩礁,雖僅20個島有人居住。 但,歷經歲月的磨練,鑿刻在澎湖人骨子裡
Thumbnail
史料紀載,澎湖的開發治理最早可追溯到元朝。 然而,冬天幾乎可把人吹走的東北季風,不僅強勁又夾帶著鹽霧,加上土質淺又不易涵水的特性,讓早期原本專事於農牧的移民,面對的是艱困的生活環境,以及險惡環境下的各種現實磨難。今日,近百座的島嶼與岩礁,雖僅20個島有人居住。 但,歷經歲月的磨練,鑿刻在澎湖人骨子裡
Thumbnail
蚵嗲、石蚵湯、蚵仔煎、石蚵麵線、蚵乾飯是金門餐館中經典料理之一,過去吃台灣飽滿大顆的蚵仔,現在吃著小小Q彈較少腥味的石蚵,相較起來金門石蚵更合我的喜好,養殖方式以石條養殖為主,用一條長方形的花崗石條,直立插入潮間帶泥沙土,隨著潮水來去,陽光日照,讓天然蚵苗自行附著於石條上生長,這樣特殊的養殖法已歷經
Thumbnail
蚵嗲、石蚵湯、蚵仔煎、石蚵麵線、蚵乾飯是金門餐館中經典料理之一,過去吃台灣飽滿大顆的蚵仔,現在吃著小小Q彈較少腥味的石蚵,相較起來金門石蚵更合我的喜好,養殖方式以石條養殖為主,用一條長方形的花崗石條,直立插入潮間帶泥沙土,隨著潮水來去,陽光日照,讓天然蚵苗自行附著於石條上生長,這樣特殊的養殖法已歷經
Thumbnail
在馬祖南竿最西邊的小澳口芙蓉澳,從林義和開發、漁業黃金歲月、戰地政務到如今是馬祖養殖淡菜最大宗的海域,從小在芙蓉澳長大的陳孝民大哥,見證著澳口不同時期的流動軌跡。
Thumbnail
在馬祖南竿最西邊的小澳口芙蓉澳,從林義和開發、漁業黃金歲月、戰地政務到如今是馬祖養殖淡菜最大宗的海域,從小在芙蓉澳長大的陳孝民大哥,見證著澳口不同時期的流動軌跡。
Thumbnail
在乾涸土地頑強生長的地瓜,陪伴無數馬祖人走過兵荒馬亂的動盪年月,地瓜餃對於馬祖人而言,吃的不僅是甜潤滋味,更是回味記憶裡的別樣情懷。
Thumbnail
在乾涸土地頑強生長的地瓜,陪伴無數馬祖人走過兵荒馬亂的動盪年月,地瓜餃對於馬祖人而言,吃的不僅是甜潤滋味,更是回味記憶裡的別樣情懷。
Thumbnail
初秋午後,我坐在許崑山大哥的採蚵膠筏上,準備前往七股人稱作「內海仔」的潟湖去採收蚵仔。七股潟湖因著是陸上魚塭與七股海域的緩衝水域,浪流情況相較起來比外海穩定,而且在海水與淡水的交互衝擊作用之下,同時擁有海陸兩域的營養源,因而這裡所生產的蚵仔品質十分優良。
Thumbnail
初秋午後,我坐在許崑山大哥的採蚵膠筏上,準備前往七股人稱作「內海仔」的潟湖去採收蚵仔。七股潟湖因著是陸上魚塭與七股海域的緩衝水域,浪流情況相較起來比外海穩定,而且在海水與淡水的交互衝擊作用之下,同時擁有海陸兩域的營養源,因而這裡所生產的蚵仔品質十分優良。
Thumbnail
錦葵科旋葵屬約有10種,物種起源於中美洲,其中有2至3個物種被引入舊世界栽植,用以獲得纖維。旋葵因能在莖中獲得類似黃麻的纖維而聞名,常被用以製作繩索、麻布袋等,原產熱帶南美洲北部秘魯、厄瓜多爾,通過中美洲到墨西哥和西印度群島,台灣過去僅分布於高雄,目前歸化南部低海拔地區,多出現在荒地、廢耕地等。
Thumbnail
錦葵科旋葵屬約有10種,物種起源於中美洲,其中有2至3個物種被引入舊世界栽植,用以獲得纖維。旋葵因能在莖中獲得類似黃麻的纖維而聞名,常被用以製作繩索、麻布袋等,原產熱帶南美洲北部秘魯、厄瓜多爾,通過中美洲到墨西哥和西印度群島,台灣過去僅分布於高雄,目前歸化南部低海拔地區,多出現在荒地、廢耕地等。
Thumbnail
為了要讓學員們能夠深刻了解,水稻田福壽螺及雜草管理的重要性,早上課程一開始,曾文昌老師再次要求大家,沿著田埂走一圈,仔細觀察這兩週以來,田間裡有哪些不同的變化。 同時,員山鄉是水的故鄉,水是農田的命脈之一,既然來學種水稻,非要好好了解水的奧秘不可。
Thumbnail
為了要讓學員們能夠深刻了解,水稻田福壽螺及雜草管理的重要性,早上課程一開始,曾文昌老師再次要求大家,沿著田埂走一圈,仔細觀察這兩週以來,田間裡有哪些不同的變化。 同時,員山鄉是水的故鄉,水是農田的命脈之一,既然來學種水稻,非要好好了解水的奧秘不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