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內海仔當蚵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文/圖. 余嘉榮
初秋午後,我坐在許崑山大哥的採蚵膠筏上,準備前往七股人稱作「內海仔」的潟湖去採收蚵仔。「蚵仔」是臺灣重要的經濟性貝類,從彰化、雲林、嘉義到臺南沿海幾乎都有養殖。我們沿著龍山航道緩緩的前行著,這航道是七股龍山里的排水渠道,也是連結漁港跟潟湖的航行通道。七股潟湖因著是陸上魚塭與七股海域的緩衝水域,浪流情況相較起來比外海穩定,而且在海水與淡水的交互衝擊作用之下,同時擁有海陸兩域的營養源,因而這裡所生產的蚵仔品質十分優良。
許崑山大哥跟臺灣很多年長一輩的人一樣,年輕的時候都在外面工作奮鬥;等到有一點年紀了,也需要照顧年邁的父母了,於是就返鄉承接家業,當起在海上來去自如的蚵農。許崑山大哥說:「養蚵的過程簡單的來講,就是我們會吊掛蚵殼在潟湖的蚵棚上,讓潟湖裡面天然的蚵苗附著在蚵殼上。而這些蚵苗,就會自己吃海裡面的浮游生物慢慢長大;然後我們會看牠們生長的情形採收。」
駕著蚵船在潟湖上奔馳的許崑山大哥話不多,總是望著遠方的內斂神情之中透露著一股堅毅的力量。他說:
「養蚵是辛苦的行業。像現在太陽那麼大,我們在海上作業的時候是天空一個太陽,海裏也一個太陽;有的時候是天剛亮的時候,要趁著海水還沒漲潮的時候來收蚵仔;那就會有冷冽的海風吹得讓人受不了。所以我們自己作海的人知道這種辛勞,有時候想說希望一下代的人可以接手。不過想到這種辛勞,又不忍我們的子女要忍受這種辛苦。」
不過從崑山大哥的口中知道,漸漸地還是有比較年輕的人回到漁村,投入養殖行列;而且只要願意好好的努力作,其實收入各方面都不會太差。實際上在七股龍山這一帶,與蚵仔相關的產業非常的多。只要你到村子裏頭繞一繞,你很容易看到村民們在製造蚵串、蚵苗買賣、剝殼穿洞、或者廢殼處理…等,蚵仔在龍山漁村可以說是最重要的經濟活動。
隨著崑山大哥的船來到另一處養蚵的棚架旁,動作俐落的下到深度大約到腰部的海裏去觀察蚵殼生長的情形。他表示過去在潟湖裏的鮮蚵又大又肥,把蚵殼剖開就可以直接生吃。現在因為海水沒有過去那麼乾淨了,蚵的生長狀況就會受到影響,我們也不太會這樣直接生吃蚵了。天色已晚,在採收了滿船的蚵仔之後,膠筏緩緩地朝龍山漁港的方向回程。膠筏的馬達聲碰碰碰的劃破航道的寧靜,養蚵這古老傳統的產業隱憂,似乎也慢慢浮現。▌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7會員
125內容數
以「謀求自然和人為的,即天、地、人的和諧,帶給人類充滿豐富物資、健康、親密感情,以及安定、舒適的社會。」為宗旨的日本「幸福會山岸會」;廢校新生:讓居民笑語重新響起,位在日本偏鄉的「森の巢箱」;還有「以稻貫之」遊佐町豐富且深刻的農食走讀。這些都是現在新農村努力的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新農村反思 的其他內容
奇洲麻油廠已有35年歷史,以柴燒著名,至今仍維持傳統的味道。麻油廠的媳婦許明月說:做這份工作,常讓她覺得感動,在麻油廠裡總是看見人情味,辛苦耕作收成後,老人家將芝麻製作成麻油時臉上露出的開心笑容,這就是麻油廠老闆黃奇洲先生經營三十多年的理念,給顧客的信任感及品質保證。
走進掛著瓜子行招牌的小鎮店面,我們表明了來意,想拍攝有關瓜子的影片。老闆娘害羞的說,老闆剛好不在家,她則是不願上鏡頭的。不過小鎮人的熱情溫暖仍在,老闆娘親切的告訴我們好多關於瓜子製作的事。不多久,我只記得聽到一個大問題:「現在,台灣已經沒有在種植瓜子瓜了。」
有次到文淵家,吃到他媽媽煮的仙草土雞湯,好吃得不得了。小葉仙草濃烈的草香味,加上自養的土雞肉,吃過的人才知道我在說什麼。
夏天盛產的瓜果類,需要開花、授粉、著果、孕育成長的過程;比冬天只食用葉子部位的高麗菜、大白菜、青江菜……更容易失敗。我第一年種絲瓜,只結了四五顆;冬瓜則是只長公花沒開母花。第一個夏季過去,全軍覆沒,實在很挫敗。所以除了自己觀察自然、埋頭苦種,更要時時與前輩學習瓜果類的各種知識,才有機會「種瓜得瓜」。
鄉間三合院禾塘前的竹籬笆、田間的風圍、土地的交界處,都是成排的觀音竹。在這有我好多的回憶。大夥在竹叢中尋找啃食竹筍的筍姑,用細線綁住牠的嘴巴,比賽看誰飛的久。或也可剪下筍姑的一隻腳,插上香筋骨,用四隻筍姑組成十字狀,飛翔時便嗡嗡嗡的旋轉起來,成為一座風車。在以前沒有電風扇的日子,牠們可帶來點涼意喔!
種筍技術門檻高、眉角多,需要優生學與空間治理的高度干預;採取自由放任政策的竹筍,往往不會有好收成。高度干預,意味著高勞力付出的粗重工作。為了讓自己有成就感些,我先跳過種筍,先學挖筍;直接收割應該容易多了。 我帶著阿公的筍刀,登門拜師,拜託北投筍農慶哥指導教學。從此竹筍成為我既愛、且恨的農作物。
奇洲麻油廠已有35年歷史,以柴燒著名,至今仍維持傳統的味道。麻油廠的媳婦許明月說:做這份工作,常讓她覺得感動,在麻油廠裡總是看見人情味,辛苦耕作收成後,老人家將芝麻製作成麻油時臉上露出的開心笑容,這就是麻油廠老闆黃奇洲先生經營三十多年的理念,給顧客的信任感及品質保證。
走進掛著瓜子行招牌的小鎮店面,我們表明了來意,想拍攝有關瓜子的影片。老闆娘害羞的說,老闆剛好不在家,她則是不願上鏡頭的。不過小鎮人的熱情溫暖仍在,老闆娘親切的告訴我們好多關於瓜子製作的事。不多久,我只記得聽到一個大問題:「現在,台灣已經沒有在種植瓜子瓜了。」
有次到文淵家,吃到他媽媽煮的仙草土雞湯,好吃得不得了。小葉仙草濃烈的草香味,加上自養的土雞肉,吃過的人才知道我在說什麼。
夏天盛產的瓜果類,需要開花、授粉、著果、孕育成長的過程;比冬天只食用葉子部位的高麗菜、大白菜、青江菜……更容易失敗。我第一年種絲瓜,只結了四五顆;冬瓜則是只長公花沒開母花。第一個夏季過去,全軍覆沒,實在很挫敗。所以除了自己觀察自然、埋頭苦種,更要時時與前輩學習瓜果類的各種知識,才有機會「種瓜得瓜」。
鄉間三合院禾塘前的竹籬笆、田間的風圍、土地的交界處,都是成排的觀音竹。在這有我好多的回憶。大夥在竹叢中尋找啃食竹筍的筍姑,用細線綁住牠的嘴巴,比賽看誰飛的久。或也可剪下筍姑的一隻腳,插上香筋骨,用四隻筍姑組成十字狀,飛翔時便嗡嗡嗡的旋轉起來,成為一座風車。在以前沒有電風扇的日子,牠們可帶來點涼意喔!
種筍技術門檻高、眉角多,需要優生學與空間治理的高度干預;採取自由放任政策的竹筍,往往不會有好收成。高度干預,意味著高勞力付出的粗重工作。為了讓自己有成就感些,我先跳過種筍,先學挖筍;直接收割應該容易多了。 我帶著阿公的筍刀,登門拜師,拜託北投筍農慶哥指導教學。從此竹筍成為我既愛、且恨的農作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清晨七點左右,海面反射粼粼波光之際,王家凌早已穿好雨褲、套上雨鞋,和另一名外籍漁工上了船,開始一日的昆布採收工作。船上的倆人,合力拉起重達一、兩百斤的昆布,成堆擺在漁船中央,散發烏亮光芒。當收成告一段落,岸上另一頭,橋仔漁民世世代代用來曝曬漁獲的大岩盤上,則可見五六位村民等著王家凌的船隻返航,準備協
Thumbnail
四月下旬,某個被薄霧籠罩的春季午後,位於北竿西北方的聚落──橋仔村,澳口邊唯一的動靜,僅有隨波起伏的七彩浮球、兩三艘小型漁船,以及行走在碼頭的幾位海巡人員。此時,身著防風背心、腳踩亮橘色塑膠拖鞋,叼根菸休憩之餘的王家凌,向我們打了聲招呼,一面遙望自家漁場,盤算著海平面下,最後一批掛養昆布的採收時程。
Thumbnail
關於竹南龍鳳漁港 竹南龍鳳漁港位於竹南鎮,也是我居住的小鎮,是一個寧靜美好的漁港。這裡有豐富的海產資源,還擁有悠久的漁業歷史。清晨漁民們在這片海域帶回新鮮的海鮮。 漁港旁的市集則是一個熱鬧的場所,各種新鮮的可以感受到濃厚的漁海鮮和地方特產應有盡有,近年也增加了 Ubike 能沿著海岸旁的自行
Thumbnail
真州絕句 清代王士禎 江干多是釣人居,柳陌菱塘一帶疏;好是日斜風定後,半江紅樹賣鱸魚。 這兩句詩描繪了一幅江邊漁村的生動畫面。江邊有很多漁民的房屋,可見這是一個漁村。村邊有柳樹林蔭小路,還有菱形的池塘,周圍環境十分清幽宜人。傍晚時分,太陽西斜,微風也漸漸停息,天色清涼宜人。半江上紅樹林下,
Thumbnail
在台灣,每個地方都有它獨特的美食文化,尤其是沿海地區的海鮮,總是能吸引大批美食愛好者。這次和老公家人一起前往嘉義,除了探望住在姑姑家的奶奶之外,我們還特地前往了東石漁人碼頭,這裡風景真的好優美,我拍了一些照片^Q^~ 聽說這更有著著名的「蚵老大海鮮碳烤」,姑姑這個當地人也是相當推薦「蚵
Thumbnail
吃,是除了其它事,人生最快樂之一💃 如果我突然想吃海鮮,痛風餐😂😂😂就會來此~ 就讓雅米做個簡單介紹吧… (為了分享,有認真做功課😂🤭) 梧棲漁港是位於臺灣臺中市清水區 原只是個小型漁村,後來因政府徵收了附近的海埔地,兼顧漁業的發展與契合社會的需求,將漁港朝生產、休閒、
Thumbnail
三芝六塊厝位於台灣新北市三芝區,是一個以漁業為主的小漁村。這裡的景色以自然風光為主,有寬闊的海岸線、清澈的海水、以及豐富的海洋生態。 從六塊厝漁港望去,可以看到一望無際的大海,海面上偶爾會有漁船經過。漁港兩側有兩條防波堤,可以沿著防波堤散步,欣賞海景。防波堤上也常有釣客垂釣。 在六塊厝漁港附近,
Thumbnail
蚵寮漁村小搖滾舉辦在高雄市梓官區的蚵仔寮,這裡雖然稱作蚵仔寮,卻不以養蚵維生,而是一艘艘漁船捕魚上岸,在附近集成一個蚵仔寮觀光魚市場。 之前來到蚵仔寮主要有兩個目的,首要是體驗漁港的海鮮文化,現流上岸或是代客料理,這裡的海鮮離餐桌很近,吃法多元;另外則是跟著生物或海資背景友人,陪他們來觀察
Thumbnail
槺榔又稱台灣海棗,是從冰河時期留下來的原生植物,分布在台灣濱海一帶,能承受貧脊土壤、耐鹽抗旱,頭頂著尖刺葉形結穗如檳榔豆,高大筆直的槺榔樹突出於沙丘地表,至今西部沿海仍有許多村落以槺榔命名。 即使是一個小地方,也應該有自己的故事,本主題即以台南七股槺榔,一個位於曾文溪河口北岸的農場為出發的生活故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清晨七點左右,海面反射粼粼波光之際,王家凌早已穿好雨褲、套上雨鞋,和另一名外籍漁工上了船,開始一日的昆布採收工作。船上的倆人,合力拉起重達一、兩百斤的昆布,成堆擺在漁船中央,散發烏亮光芒。當收成告一段落,岸上另一頭,橋仔漁民世世代代用來曝曬漁獲的大岩盤上,則可見五六位村民等著王家凌的船隻返航,準備協
Thumbnail
四月下旬,某個被薄霧籠罩的春季午後,位於北竿西北方的聚落──橋仔村,澳口邊唯一的動靜,僅有隨波起伏的七彩浮球、兩三艘小型漁船,以及行走在碼頭的幾位海巡人員。此時,身著防風背心、腳踩亮橘色塑膠拖鞋,叼根菸休憩之餘的王家凌,向我們打了聲招呼,一面遙望自家漁場,盤算著海平面下,最後一批掛養昆布的採收時程。
Thumbnail
關於竹南龍鳳漁港 竹南龍鳳漁港位於竹南鎮,也是我居住的小鎮,是一個寧靜美好的漁港。這裡有豐富的海產資源,還擁有悠久的漁業歷史。清晨漁民們在這片海域帶回新鮮的海鮮。 漁港旁的市集則是一個熱鬧的場所,各種新鮮的可以感受到濃厚的漁海鮮和地方特產應有盡有,近年也增加了 Ubike 能沿著海岸旁的自行
Thumbnail
真州絕句 清代王士禎 江干多是釣人居,柳陌菱塘一帶疏;好是日斜風定後,半江紅樹賣鱸魚。 這兩句詩描繪了一幅江邊漁村的生動畫面。江邊有很多漁民的房屋,可見這是一個漁村。村邊有柳樹林蔭小路,還有菱形的池塘,周圍環境十分清幽宜人。傍晚時分,太陽西斜,微風也漸漸停息,天色清涼宜人。半江上紅樹林下,
Thumbnail
在台灣,每個地方都有它獨特的美食文化,尤其是沿海地區的海鮮,總是能吸引大批美食愛好者。這次和老公家人一起前往嘉義,除了探望住在姑姑家的奶奶之外,我們還特地前往了東石漁人碼頭,這裡風景真的好優美,我拍了一些照片^Q^~ 聽說這更有著著名的「蚵老大海鮮碳烤」,姑姑這個當地人也是相當推薦「蚵
Thumbnail
吃,是除了其它事,人生最快樂之一💃 如果我突然想吃海鮮,痛風餐😂😂😂就會來此~ 就讓雅米做個簡單介紹吧… (為了分享,有認真做功課😂🤭) 梧棲漁港是位於臺灣臺中市清水區 原只是個小型漁村,後來因政府徵收了附近的海埔地,兼顧漁業的發展與契合社會的需求,將漁港朝生產、休閒、
Thumbnail
三芝六塊厝位於台灣新北市三芝區,是一個以漁業為主的小漁村。這裡的景色以自然風光為主,有寬闊的海岸線、清澈的海水、以及豐富的海洋生態。 從六塊厝漁港望去,可以看到一望無際的大海,海面上偶爾會有漁船經過。漁港兩側有兩條防波堤,可以沿著防波堤散步,欣賞海景。防波堤上也常有釣客垂釣。 在六塊厝漁港附近,
Thumbnail
蚵寮漁村小搖滾舉辦在高雄市梓官區的蚵仔寮,這裡雖然稱作蚵仔寮,卻不以養蚵維生,而是一艘艘漁船捕魚上岸,在附近集成一個蚵仔寮觀光魚市場。 之前來到蚵仔寮主要有兩個目的,首要是體驗漁港的海鮮文化,現流上岸或是代客料理,這裡的海鮮離餐桌很近,吃法多元;另外則是跟著生物或海資背景友人,陪他們來觀察
Thumbnail
槺榔又稱台灣海棗,是從冰河時期留下來的原生植物,分布在台灣濱海一帶,能承受貧脊土壤、耐鹽抗旱,頭頂著尖刺葉形結穗如檳榔豆,高大筆直的槺榔樹突出於沙丘地表,至今西部沿海仍有許多村落以槺榔命名。 即使是一個小地方,也應該有自己的故事,本主題即以台南七股槺榔,一個位於曾文溪河口北岸的農場為出發的生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