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慧、各行業的機器人都在持續提升功能發展的過程中,從商業角度來說,機器人為短缺人力帶來成本效益,如Amazon;而從老年安養來說,它是在人們持續工作中的家庭照護員,如2012年的電影《機器人與法蘭克》以上內容探討側重於「人」與「機」,彼此因缺乏陪伴、補足所需之面向而互相產生需要。
然而,最近上映改編彼得布朗《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冠軍同名小說的《荒野機器人》,近似於《機器人歷險記》的核心內容,但故事主角圍繞在機器人與動物的互動關係開始談起。動物的天性是第一眼看到認定為自己最親的家人,家人賦予生命,便有了扶養和陪伴長大的責任,具有情感依賴的特性,依賴和感知環境的能力同等強效。對機器人來說,動物只是從0到1的小零件,仔細觀看的時候,驚訝1的東西具有生命力,會活動,有動作表示或用動作表現,本身對環境的感知與理性強於情感面。原以為此部片僅適合於孩童觀看,推測只是像卡通片而已。令人意外的是,隨著情節的跌宕起伏,談到產生「愛」的「心」,卻讓我潸然淚下。我在觀看的過程中持續思考,一方面可能自己淚點蠻低,一方面電影的故事情節直觸人心的脆弱面,而能擺脫機器人原有的程式設定,變得人性化。
故事主角羅茲森7134號機器人(簡稱羅森)基於船隻船難原因停留在一座荒島上,並逐漸適應嚴峻的環境,完成教會野雁亮亮身為鳥類的生活能力,從而融入動物的團體生活,交到狐狸阿探和其他動物夥伴的朋友。對其他野雁來說,因亮亮生活的地方與其不同形成偏見,但看到引領之長者野雁對亮亮的信任,牠的成長有別於其他野雁,得知其他動物的習性,而能引領大家突破被機器人攻防的困境,似乎有意讓亮亮接棒其位。更多情節和反思的畫面可以再詳細觀看,但我覺得這是一部值得令人思考機器人和動物關係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