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程後的復原與反思

療程後的復原與反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療程終於結束了

在化療結束後等待恢復的期間,我感到既期待又興奮。期中檢查的報告顯示治療有效,這讓我對接下來的結果也充滿信心。休息一個月後,安排了正子斷層掃描,結果顯示癌細胞已被清除,這無疑是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然而,醫生提到顯影上有些地方顯得「怪怪的」,但團隊經評估後確定是乾淨的。接下來我只需要每月回診追蹤血液報告。雖然有些不確定性,但也只能選擇接受,繼續穩定生活。

突如其來的狀況

之後的日子,我過著幾乎是正常的生活,僅僅在飲食上特別注意衛生,並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尤其是在疫情期間。我注意到自己早上常拉肚子,但沒有腹痛的感覺,便前往中醫診所拿了些中藥調理。然而過了一週後,我突然發起燒,起初以為是感冒,便去了診所拿藥吃。隔天藥效退去後再度發燒,我的太太感到擔心,建議我前往榮總急診檢查。

那天是星期天傍晚,我搭計程車前往急診,護理人員迅速替我抽血,報告顯示我的嗜中性白血球幾乎降為零,醫生告訴我不能離開急診室並需要留院,因為我的免疫力極低,感染風險極高。當下我真有些錯愕,沒想到情況這麼嚴重,並且沒有準備任何物品,也沒吃晚餐。因為時間已晚,家人難以趕來,太太還需要在家照顧孩子。

我突然想到一位住在榮總附近的前同事,便請他幫忙送來晚餐和盥洗用品,並陪伴我聊聊以緩解焦慮。接下來的幾天裡,他在下班後總會過來陪我、送我晚餐,這份支持讓我無比感激。

有驚無險的過程

榮總因住院病房全滿,我在急診室度過了兩個晚上。急診室彷彿一座不夜城,病患和醫護人員來來往往,不少病人咳嗽、呻吟、甚至哭泣。這是我第一次住在急診室,深刻體會到大家都在努力度過自己的難關,特別是醫護人員,默默為病人付出,讓我由衷地敬佩。

在注射了兩天抗生素後,我的情況逐漸好轉,主治醫師推測某種物質引發了我的白血球不足,並懷疑這正是中藥所致,建議我停止服用。隨後,我便順利出院了。經過這次,我更加謹慎,決定不再隨便服用藥物,並保持規律作息與健康飲食,努力維護這得來不易的健康。

avatar-img
抗癌日記
0會員
6內容數
一位抗癌工程師的故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抗癌日記 的其他內容
本文章分享了門診化療的過程與等待時間,並探討化療帶來的不適感以及堅持下去的重要性,最終成功完成整個療程,重拾對生活的熱愛與希望。
本文分享了我在第一次化療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從化療前的緊張,到施打過程的平靜,再到後續的副作用和恢復情況。患者描述了體溫迅速上升所帶來的恐慌,以及逐漸出現的疲憊感和日常生活的挑戰。最終,患者在經歷化療後逐漸恢復正常,並對未來的治療抱持希望。文章提供了患者在化療過程中的切身體驗,供其他患者作為參考。
本文章分享了一名患者從決定接受化療到住院的過程,描述了面對治療的不安與矛盾心情,住院的初步適應,以及多次檢查的經歷。患者在此過程中獲得了親友的支持與鼓勵,並在手術中體會到不孤單的力量,讓他更加堅定面對未來陽光的一面。文章旨在提供對抗癌症患者心路歷程的深刻見解,並希望鼓舞更多人勇敢面對治療。
在面對大B細胞淋巴癌第四期診斷的過程中,我的生活瞬間被顛覆。我告訴自己要保持樂觀,雖然事實殘酷,但我仍希望透過治療能與家人共享更多生命的時光。這篇文章分享了我與家人面對艱難時刻的心路歷程,以及我對未來的期待和希望。
這篇文章講述了我在2018年冬季期間,因為身體的異常現象而最終確診為溶血性貧血的過程。文章強調了身體發出的信號的重要性,並描述了作者在接受治療時所面臨的挑戰與困惑,特別是關於類固醇副作用和尋求第二意見的經歷。透過這個故事,我們應該更加重視身體的訊息,定期檢查,以及對醫療意見的多方考量。
本文章分享了門診化療的過程與等待時間,並探討化療帶來的不適感以及堅持下去的重要性,最終成功完成整個療程,重拾對生活的熱愛與希望。
本文分享了我在第一次化療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從化療前的緊張,到施打過程的平靜,再到後續的副作用和恢復情況。患者描述了體溫迅速上升所帶來的恐慌,以及逐漸出現的疲憊感和日常生活的挑戰。最終,患者在經歷化療後逐漸恢復正常,並對未來的治療抱持希望。文章提供了患者在化療過程中的切身體驗,供其他患者作為參考。
本文章分享了一名患者從決定接受化療到住院的過程,描述了面對治療的不安與矛盾心情,住院的初步適應,以及多次檢查的經歷。患者在此過程中獲得了親友的支持與鼓勵,並在手術中體會到不孤單的力量,讓他更加堅定面對未來陽光的一面。文章旨在提供對抗癌症患者心路歷程的深刻見解,並希望鼓舞更多人勇敢面對治療。
在面對大B細胞淋巴癌第四期診斷的過程中,我的生活瞬間被顛覆。我告訴自己要保持樂觀,雖然事實殘酷,但我仍希望透過治療能與家人共享更多生命的時光。這篇文章分享了我與家人面對艱難時刻的心路歷程,以及我對未來的期待和希望。
這篇文章講述了我在2018年冬季期間,因為身體的異常現象而最終確診為溶血性貧血的過程。文章強調了身體發出的信號的重要性,並描述了作者在接受治療時所面臨的挑戰與困惑,特別是關於類固醇副作用和尋求第二意見的經歷。透過這個故事,我們應該更加重視身體的訊息,定期檢查,以及對醫療意見的多方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