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號(SN Ognevoy,俄文:Огневой),原名危險號(俄文:Опасный),1939年11月20日在尼古拉耶夫的第200廠開建,1941年5月改名為火力,艦體舾裝工作在二戰期間轉移至波季後完成,1945年3月22日服役,1956年2月17日退役,被改造成目標艦,1958年10月20日退役並拆解。
火力號的設計草案於1939年8月14日獲批,並於1939年11月20日在尼古拉耶夫的第200廠(即61公社社員造船廠)開始建造,建造編號1086,1940年11月9日,火力號下水。
但是,此時蘇聯開始逐漸向戰時經濟轉型,蘇聯必須將精力集中到7y驅逐艦和其他進度更高的軍艦上,為此,火力級的建造進度實際上被拖延了。偉大的衛國戰爭開始後,建造工作完全停滯。不久,德國和羅馬尼亞聯軍前鋒逼近尼古拉耶夫,蘇聯海軍決定將火力號和姊妹艦「頑皮號」轉移至塞瓦斯托波爾。1941年8月13日至17日,尚未完工的火力號被從尼古拉耶夫拖到塞瓦斯托波爾。
與驅逐艦同行的還有尼古拉耶夫造船廠的工人及其家屬。為了完成轉移任務,在離開尼古拉耶夫之前,艦上安裝了一座39-К型雙聯裝76mm防空砲,此外,貨艙裡塞滿了各種各樣的設備,建造用材以及個人物品。當驅逐艦到達塞瓦斯托波爾時,她們遭到了一隊斯圖卡的攻擊。幸好經驗豐富的防空砲手從德國人的手中救出了這艘船及其上面的所有人。他們用高射砲成功打中了領頭的斯圖卡,斯圖卡呼嘯著墜入大海,第二架受到第一架斯圖卡受損時冒出的濃煙的干擾,不得不偏離攻擊路線,離開了驅逐艦,而其他的飛機也紛紛轉向離去。
火力到達塞瓦斯托波爾後不久發生了一個小插曲。9月1日,塔什幹號驅逐艦抵達塞瓦斯托波爾後,塔什幹號的砲長尼古拉斯·諾維克上尉發現了停在船廠碼頭未完工的火力上的39-К型防空砲,考慮到「塔什幹」防空火力孱弱加上火力尚未舾裝完成,於是便打起了這門雙聯防空砲的主意。一番交涉之後,在分艦隊司令弗拉基米爾斯基少將的支持下,塔什幹號取得了這座砲塔的使用權,並就順勢安裝在受損的艙室處。
由於塞瓦斯托波爾很快也變得不再安全,不久,蘇聯海軍決定再次轉移火力號。火力號被拖到了波季港,並在1943年秋天再次被拖到巴統繼續建造,續建工作由第201廠完成。 1944年4月20日,舾裝工作完成,1944年5月1日,火力號開始繫泊試驗。 1945年2月17日起對火力號進行了試航,由於時間緊張,這次試航中同時進行了工廠驗收和國家驗收。在試航中,輪機的最大總功率達到了54000馬力,最高航速為36.5節。
1945年3月22日完成國家驗收工作的完成的火力升起了紅海軍軍旗,1945年4月8日,她加入了黑海艦隊。
由於服役太晚,火力號在服役後沒能參與任何一場作戰行動。相較於一波三折起伏的建造,火力號的服役生涯則乏善可陳。而且她的下水既太早又太晚,下水晚的一方面是幾乎錯過了整場衛國戰爭,下水早的一方面則是錯過了30К的計劃調整(Pr.30К,也就是Pr.30未完成船艦的戰後設計改良型,該方案是在1947年1月通過的),與火力號同期開工的30基型都因為工期推延而接受了相應的改造,而太早下水的火力號則沒有進行相應的改動,這也使得火力號成為了唯一一艘按照Pr.30原始計畫建造完成的軍艦。
50年代初,有計畫將火力號轉售給保加利亞海軍,雙方就轉售進行了數輪談判。保方決定將驅逐艦命名為瓦西里·科拉羅夫(Васил Коларов),以紀念不久前逝世的保加利亞部長會議主席科拉羅夫。保方甚至為接收該艦專門組建了一支船員隊伍。不過後來保方放棄了這個計劃,轉而接收艦況更好更先進的頑皮號。
1956年2月17日,火力號退役、解除武裝,並被改裝成目標船。1956年12月27日,火力改名為「ЦЛ-2」。
1958年10月13日,火力號退出海軍序列,同年10月20日除籍。
(部分內容參考於碧藍官方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