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模型輸給大盤 中國大陸量化私募超額收益危矣 | 大陸政經 | 兩岸 | 經濟日報、ChatGPT
北京10月推出「經濟刺激組合拳」政策
-目標:穩定股市,透過刺激措施避免資金撤離,促進資金留在市場。
-配套措施包括減稅降費、降低交易成本等,試圖提振市場信心。
避險基金成為最大輸家
- 規模:人民幣1.6兆元(約2,250億美元)的量化避險基金受到市場波動的重創。
- 問題:政策出台後股市波動性大增,量化避險策略如「高頻交易」等無法適應新的市場模式,基金表現普遍疲弱甚至出現負收益。
滬深300指數11月初大幅反彈
- 11月8日收於4,104點,反映市場對政策的短期期待。
- 但量化基金受損嚴重,難以應對快速波動的環境。
避險基金策略不再有效
- 市場的波動性讓基於歷史數據和穩定預測的量化避險策略失效,基金管理者很難調整策略適應市場變化。
- 部分基金甚至被迫去槓桿,放大市場損失。
市場的「政策底」形成
- 市場對政策的期待可能帶來短期反彈,但後續是否能轉化為實質經濟改善仍有待觀察。
新政策與以往政策之比較
1. 新政策著重穩定市場與資金流入
- 與過去更聚焦於實體經濟(如基建投資)的刺激政策相比,這次更多是金融領域的穩定措施。
- 與2022年的市場穩定措施相比,本次重點在於「降低交易成本」與直接影響投資行為的政策干預,強調資金流動的靈活性。
2. 影響量化避險基金的規模差異
- 以往政策多著重於提振整體股市,量化避險基金仍能從中受益,但本次的市場波動性讓其成為「受害者」,損失幅度加大。
結論與展望
1. 短期,政策底的形成對股市有穩定作用,提振投資者信心。
2. 長期,市場對政策的依賴性加強,若後續沒有配套的經濟增長措施,可能導致「政策見頂」後的回調風險。
3. 量化避險基金需要重新評估市場策略,相關金融科技產業可能面臨短期壓力,但長期調整後仍有發展潛力。
關於投資u should know
1. 金融科技產業(量化基金與高頻交易相關)
- 市場波動性升高,量化策略無法快速調整,可能導致相關技術服務供應商(如交易軟體、算法服務商)需求減少。
- 影響公司:科藍軟件(300663.SZ)、恒生電子(600570.SH)。
2. 券商與資管公司
- 市場交易成本下降,投資活躍度提升,帶動券商業績增長。
- 影響公司:中信證券(600030.SH)、海通證券(600837.SH)。
3. 保險與銀行業
- 資金流向股市可能削弱保險產品與銀行理財產品的吸引力。
- 影響公司:中國平安(601318.SH)、中國人壽(601628.SH)。
4. 基建及實體經濟產業
- 政策重點不在基建,未直接促進基建投資,但股市反彈可提高整體市場信心,間接帶動實體經濟資金流入。
- 影響公司:中國建築(601668.SH)、中國中鐵(601390.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