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最快速度毀掉你的學術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學術生涯中,稍有不慎,可能就會掉入深坑,難以翻身。以下是 5 條「反向指南」,專門揭露如何快速毀掉你的學術人生。碩博士生們務必警惕!

raw-image


▋ 1. 想太多,什麼都不做 (Overthinking, No Action)


你有無數天馬行空的研究點子,卻從未真正動手去實現。


每天告訴自己:「我會改進實驗方法」、「等完美靈感來了再動手」,但這些永遠停留在腦海中。


結果:

每次拖延都讓你對自己失去一點信心,最終你會相信自己根本無法完成任何研究工作。畢業遙遙無期,你甚至會懷疑自己的學術能力。


▋ 2. 認為一切都沒意義 (Nihilism)


抱持「什麼都不重要」的虛無態度,認為自己的研究無法改變世界,論文不過是學術的「流水線產品」。


雖然這樣的想法可以暫時減少壓力,但它也會剝奪你對學術工作的所有熱情,讓你不再珍視你的專業能力和學術貢獻。


結果:

你對自己的學術生涯感到失望,最終變得怨天尤人,甚至連基礎的進步都懶得追求。


▋ 3. 能躺就躺,逃避挑戰 (Avoiding Challenges)


研究中最具價值的往往是最難解的問題,但如果你選擇凡事「躺平」,逃避困難的課題,那麼你將無法成長。


舒適區 (Comfort Zone) 雖然令人安心,但學術生涯的進步來自於突破。沒有挑戰的學術研究,無異於一潭死水。


結果:

你長期停留在「低難度模式」,無法獲得深刻洞見。最終只能眼睜睜看著學術界的浪潮將你拋在身後。


▋ 4. 不承擔責任,專注推卸 (No Responsibility)


學術失敗時,怪導師:「是他給的方向不對」。

發表被拒時,怪審稿人:「他根本不懂」。

甚至延畢,也總是找外界的藉口:「因為我的環境不夠好」。


結果:

當你拒絕為自己的選擇和行動負責時,你就失去了掌控自己學術人生的能力。推卸責任只會讓你卡在原地,始終無法解決真正的問題。


▋ 5. 自大自滿,拒絕學習 (Pridefulness)


認為自己比其他人都聰明,不需要再聽別人的意見或建議。對於學術上的反饋,直接無視,覺得那都是「庸人之見」。


結果:

這種態度會讓你逐漸與學術社群脫節,失去合作機會。更可怕的是,你會錯過學術的成長契機,讓自己停滯不前,最終困在自己的思維牢籠中。


總結:

學術生涯本身就充滿挑戰,若你「掌握」了以上這些「毀滅大法」,那你很快就會坐在自我毀滅的觀眾席上,目睹自己的學術人生崩壞。


反之,克服這些習慣,為自己的人生掌舵,你的碩博士生涯才有可能迎來真正的成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634會員
2.0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王啟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努力就會成功」這句話,在網路與各種勵志文宣中屢見不鮮。然而,企業管理顧問陳宗賢教授卻一再強調:在這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努力』已不再是萬靈丹。 如果方向或方法搞錯了,努力只會讓你更快偏離航道!以下,我們將綜合陳教授及多位專家的建議,並藉由當下熱門的時事案例帶入說明,讓你在追夢過程中,更能精準掌握「
Thumbnail
「努力就會成功」這句話,在網路與各種勵志文宣中屢見不鮮。然而,企業管理顧問陳宗賢教授卻一再強調:在這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努力』已不再是萬靈丹。 如果方向或方法搞錯了,努力只會讓你更快偏離航道!以下,我們將綜合陳教授及多位專家的建議,並藉由當下熱門的時事案例帶入說明,讓你在追夢過程中,更能精準掌握「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每個人都渴望成功與幸福。然而,有些人卻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自我毀滅的漩渦,被一系列不良習慣所束縛,逐漸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和方向。本文將深入探討六大陋習——習慣性等待、隨波逐流、沒有毅力、一昧追求捷徑、愛做白日夢、得過且過,它們如何悄無聲息地侵蝕著我們的生活和夢想,並提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每個人都渴望成功與幸福。然而,有些人卻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自我毀滅的漩渦,被一系列不良習慣所束縛,逐漸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和方向。本文將深入探討六大陋習——習慣性等待、隨波逐流、沒有毅力、一昧追求捷徑、愛做白日夢、得過且過,它們如何悄無聲息地侵蝕著我們的生活和夢想,並提
Thumbnail
在學術生涯中,稍有不慎,可能就會掉入深坑,難以翻身。以下是 5 條「反向指南」,專門揭露如何快速毀掉你的學術人生。碩博士生們務必警惕! ▋ 1. 想太多,什麼都不做 (Overthinking, No Action) 你有無數天馬行空的研究點子,卻從未真正動手去實現。 每天告訴自己
Thumbnail
在學術生涯中,稍有不慎,可能就會掉入深坑,難以翻身。以下是 5 條「反向指南」,專門揭露如何快速毀掉你的學術人生。碩博士生們務必警惕! ▋ 1. 想太多,什麼都不做 (Overthinking, No Action) 你有無數天馬行空的研究點子,卻從未真正動手去實現。 每天告訴自己
Thumbnail
對碩博士生而言,研究不僅需要知識和技能,更需要長遠的視野與清晰的方向。少了這些格局,我們容易陷入短期的瓶頸或迷茫,做選擇時也會不知所措。本文將探討研究生常犯的三個錯誤,並提供三個步驟,幫助你建立自己的格局,在日常研究中找到長期的方向感。 ▋三個常見錯誤:困在眼前,忽視長遠 短期導向,忽略長
Thumbnail
對碩博士生而言,研究不僅需要知識和技能,更需要長遠的視野與清晰的方向。少了這些格局,我們容易陷入短期的瓶頸或迷茫,做選擇時也會不知所措。本文將探討研究生常犯的三個錯誤,並提供三個步驟,幫助你建立自己的格局,在日常研究中找到長期的方向感。 ▋三個常見錯誤:困在眼前,忽視長遠 短期導向,忽略長
Thumbnail
在碩博士的學術旅程中,我們經常需要閱讀大量文獻、整理筆記,彷彿多做筆記就代表深入理解。但 Nick Milo 在他的工作坊 Linking Your Thinking 中提醒我們: 「收集新想法,並不等於理解它,也不代表能有效運用它。」 這句話切中了很多研究生常犯的錯誤:我們以為透過整理、劃重點
Thumbnail
在碩博士的學術旅程中,我們經常需要閱讀大量文獻、整理筆記,彷彿多做筆記就代表深入理解。但 Nick Milo 在他的工作坊 Linking Your Thinking 中提醒我們: 「收集新想法,並不等於理解它,也不代表能有效運用它。」 這句話切中了很多研究生常犯的錯誤:我們以為透過整理、劃重點
Thumbnail
1. 只閱讀文章卻沒有記錄自己的觀點 許多碩博士生在閱讀學術文章時,習慣只是看完內容,並沒有主動去思考和記錄讀到的重點或有啟發的觀點。這樣的方式讓閱讀變得很被動,時間一久,很容易忘記自己曾經思考過的想法,對未來的研究或論文寫作幫助不大。實際上,隨時記錄自己的想法,不僅能幫助整理思路,
Thumbnail
1. 只閱讀文章卻沒有記錄自己的觀點 許多碩博士生在閱讀學術文章時,習慣只是看完內容,並沒有主動去思考和記錄讀到的重點或有啟發的觀點。這樣的方式讓閱讀變得很被動,時間一久,很容易忘記自己曾經思考過的想法,對未來的研究或論文寫作幫助不大。實際上,隨時記錄自己的想法,不僅能幫助整理思路,
Thumbnail
1. 沒有專注在一個核心專題上深入鑽研: - 許多研究生在面對大量學術資料時,容易陷入「什麼都很有趣」的陷阱,結果花費太多時間在不同領域上,而未能深入鑽研一個特定專題。這樣的學習方式會讓他們的研究成果缺乏深度,也無法在某個領域真正建立專業優勢。事實上,專題學習的關鍵在於聚焦,唯有專注於一
Thumbnail
1. 沒有專注在一個核心專題上深入鑽研: - 許多研究生在面對大量學術資料時,容易陷入「什麼都很有趣」的陷阱,結果花費太多時間在不同領域上,而未能深入鑽研一個特定專題。這樣的學習方式會讓他們的研究成果缺乏深度,也無法在某個領域真正建立專業優勢。事實上,專題學習的關鍵在於聚焦,唯有專注於一
Thumbnail
1. 以為收集新想法就代表“了解”新想法 - 很多同學習慣於大量瀏覽各種資料或文章,覺得只要把想法收集起來,就等於自己掌握了它們。然而,這些想法往往只是停留在表層,並沒有真正進入自己的知識體系。結果就是,遇到具體問題時,發現自己對這些想法其實一知半解,無法真正解釋或應用。 2.
Thumbnail
1. 以為收集新想法就代表“了解”新想法 - 很多同學習慣於大量瀏覽各種資料或文章,覺得只要把想法收集起來,就等於自己掌握了它們。然而,這些想法往往只是停留在表層,並沒有真正進入自己的知識體系。結果就是,遇到具體問題時,發現自己對這些想法其實一知半解,無法真正解釋或應用。 2.
Thumbnail
1. 過度專注於「寫作」,忽略了「紀錄」的價值: - 許多學生認為只要寫下大量內容就代表有成效,但事實上,他們的筆記通常缺乏系統性,難以在未來重複使用或進一步發展。寫作雖然能整理思緒,但如果沒有搭配有效的紀錄方法,往往會造成後續資料檢索困難,浪費寶貴的時間。 2. 未能清楚區分「寫
Thumbnail
1. 過度專注於「寫作」,忽略了「紀錄」的價值: - 許多學生認為只要寫下大量內容就代表有成效,但事實上,他們的筆記通常缺乏系統性,難以在未來重複使用或進一步發展。寫作雖然能整理思緒,但如果沒有搭配有效的紀錄方法,往往會造成後續資料檢索困難,浪費寶貴的時間。 2. 未能清楚區分「寫
Thumbnail
研究過程中,過度追求完美常常導致進展受阻。本文分享了三個有效的方法來克服完美主義的困擾:一是初步完成,先求有再求好;二是持續改進,逐步完善而非一蹴而就;三是快速反饋,善用他人意見推動研究進步。這些方法不僅能提高效率,還能幫助研究者保持動力,在過程中學習與成長。
Thumbnail
研究過程中,過度追求完美常常導致進展受阻。本文分享了三個有效的方法來克服完美主義的困擾:一是初步完成,先求有再求好;二是持續改進,逐步完善而非一蹴而就;三是快速反饋,善用他人意見推動研究進步。這些方法不僅能提高效率,還能幫助研究者保持動力,在過程中學習與成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