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學生的目標,都是成為厲害的科學家。然而,比起這個目標,我認為更值得追求的是:**如何成為一個「一直都能堅持做下去的科學家」。**
科學的事情往往需要長期的投入,因此關鍵不在於一時的成就,而在於能否持續下去。而我自己能堅持數十年探索數學、統計、機器學習與資料科學的動力,來自於一個年輕時的小故事。
▋找到內心深處的目標
16歲那年,我讀了一本深深影響我的書:《數學少女》。這本由日本作家結城浩撰寫的數學小說,以青春故事為框架,讓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生動有趣。我至今仍記得,當書中推導出 ζ(2) = π²/6 時,那份用高中數學就能理解的優美,帶給我的震撼。
那一刻,我暗下決心:當我老了,我也要把我所愛的科學,用最生動的方式呈現給下一代的小科學家與小工程師們,讓他們感受到知識的美。從那時起,我的夢想不僅是解決學術問題,而是希望在50歲、60歲時,能夠寫出《統計少女》、《機器學習少女》、《資料科學少女》等科學小說,將知識與熱情傳承下去。
這個目標,成為我持續努力的燃料。無論是念碩士、攻讀博士,還是成為教授,這些過程都不再僅僅是學術之路,而是通往未來小說的一步步準備。
▋科學是長期之路
科學研究需要時間與耐心,突破往往不會一蹴而就。因此,能夠長期堅持下去,比單純變得厲害更重要。找到讓你感到熱愛的目標,無論是解決某個具體問題,還是向更多人傳遞科學之美,這種目標能幫助你穿越迷茫與挫折。
▋如何找到屬於你的「持續之道」?
1. 想像未來的自己在做什麼:
- 是帶領團隊突破技術瓶頸?
- 還是用知識影響下一代?
- 想清楚未來圖景,現在的努力才會有方向感。
2. 找到啟發你的故事:
- 像《數學少女》之於我的啟發,你也可以找到一本書、一位老師、一個事件,讓它成為推動你的核心靈感。
3. 設定一個長期目標:
- 不要把短期的發表論文或畢業當作終點,而是將這些作為通向更大目標的里程碑。
如何成為厲害的科學家? 答案不是單純「厲害」,而是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並且能長久堅持下去。因為只有能持續做下去的人,才能真正走到最遠,發現最大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