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讀假的,都是這三種NPC碩博士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1. 把閱讀當成蒐集書名的碩博士生:

- 這些人彷彿書本是戰利品,讀書清單越長越有面子,卻從未停下來問自己:「這些書真的改變了我什麼?」最後腦袋像書架,裝滿書名卻空空如也。


2. 把讀書摘要當產量KPI的碩博士生:

- 他們熱衷於製作千篇一律的摘要筆記,看不出任何見解或個人色彩。這些內容與AI工具生成的速成垃圾毫無區別,唯一的成就就是吸引了一堆知識焦慮的文盲「粉絲」。


3. 學習了無數卻未曾成長的碩博士生:

- 他們表面上追求知識,實際上只是為了充數而學習。真正的碩博士生會透過自己的文字與內容,展現內化後的思考與成長,而這些人卻只剩空洞的知識堆砌。


你在碩博士生涯中還見過哪些荒謬的錯誤?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630會員
2.0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王啟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在研究所的學習與研究過程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碰到某些「自嗨型碩博士生」。他們往往口若懸河,和同儕或指導教授討論時,總能滔滔不絕地展現看似豐富的知識面,彷彿已經對某領域有了全方位的掌握。然而,一旦有人稍微深入追問:「你所引用的文獻出處是什麼?」或者「你提到的理論依據有文獻支持嗎?」對方便開始支支吾吾,
Thumbnail
在研究所的學習與研究過程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碰到某些「自嗨型碩博士生」。他們往往口若懸河,和同儕或指導教授討論時,總能滔滔不絕地展現看似豐富的知識面,彷彿已經對某領域有了全方位的掌握。然而,一旦有人稍微深入追問:「你所引用的文獻出處是什麼?」或者「你提到的理論依據有文獻支持嗎?」對方便開始支支吾吾,
Thumbnail
1. 把閱讀當成蒐集書名的碩博士生: - 這些人彷彿書本是戰利品,讀書清單越長越有面子,卻從未停下來問自己:「這些書真的改變了我什麼?」最後腦袋像書架,裝滿書名卻空空如也。 2. 把讀書摘要當產量KPI的碩博士生: - 他們熱衷於製作千篇一律的摘
Thumbnail
1. 把閱讀當成蒐集書名的碩博士生: - 這些人彷彿書本是戰利品,讀書清單越長越有面子,卻從未停下來問自己:「這些書真的改變了我什麼?」最後腦袋像書架,裝滿書名卻空空如也。 2. 把讀書摘要當產量KPI的碩博士生: - 他們熱衷於製作千篇一律的摘
Thumbnail
研究所裡總有些「自嗨型碩博士生」,說話口若懸河、好像什麼都懂,但每當一問具體文獻或理論出處,便顯得支支吾吾、無法給出有根據的回答。其實,這些人若能善用像 Obsidian 這類筆記軟體來建構自己的學術工作流,將有助於系統化地整理和深化知識,避免淪為只在表面「自嗨」的窘境。以下來看看他們的三大常見
Thumbnail
研究所裡總有些「自嗨型碩博士生」,說話口若懸河、好像什麼都懂,但每當一問具體文獻或理論出處,便顯得支支吾吾、無法給出有根據的回答。其實,這些人若能善用像 Obsidian 這類筆記軟體來建構自己的學術工作流,將有助於系統化地整理和深化知識,避免淪為只在表面「自嗨」的窘境。以下來看看他們的三大常見
Thumbnail
1. 過度依賴他人的解法,忽略自主探索與實踐: - 許多研究生在進行專題或研究時,傾向花大量時間搜尋「最佳解法」或仿效前人的經驗。然而,這些方法往往是為了他人的需求或特定情境設計,未必適用於自己。長期依賴外部的方案會讓學生缺乏主動性,無法培養自我探索的能力。真正適合自己的解法,需要透
Thumbnail
1. 過度依賴他人的解法,忽略自主探索與實踐: - 許多研究生在進行專題或研究時,傾向花大量時間搜尋「最佳解法」或仿效前人的經驗。然而,這些方法往往是為了他人的需求或特定情境設計,未必適用於自己。長期依賴外部的方案會讓學生缺乏主動性,無法培養自我探索的能力。真正適合自己的解法,需要透
Thumbnail
不久之前,曾經讀到一篇網文,大意是說,現在連名校的大學生都很少能夠完整讀完一本書了。看了頗有一點難過,對於自詡為書蟲,一年至少可以讀完一百本書的我,看到這樣的數據,不禁有些感慨。 最近我在課堂上出了一些作業,卻發現學生連寫可以查書的作業,都不願意。
Thumbnail
不久之前,曾經讀到一篇網文,大意是說,現在連名校的大學生都很少能夠完整讀完一本書了。看了頗有一點難過,對於自詡為書蟲,一年至少可以讀完一百本書的我,看到這樣的數據,不禁有些感慨。 最近我在課堂上出了一些作業,卻發現學生連寫可以查書的作業,都不願意。
Thumbnail
1. 只閱讀文章卻沒有記錄自己的觀點 許多碩博士生在閱讀學術文章時,習慣只是看完內容,並沒有主動去思考和記錄讀到的重點或有啟發的觀點。這樣的方式讓閱讀變得很被動,時間一久,很容易忘記自己曾經思考過的想法,對未來的研究或論文寫作幫助不大。實際上,隨時記錄自己的想法,不僅能幫助整理思路,
Thumbnail
1. 只閱讀文章卻沒有記錄自己的觀點 許多碩博士生在閱讀學術文章時,習慣只是看完內容,並沒有主動去思考和記錄讀到的重點或有啟發的觀點。這樣的方式讓閱讀變得很被動,時間一久,很容易忘記自己曾經思考過的想法,對未來的研究或論文寫作幫助不大。實際上,隨時記錄自己的想法,不僅能幫助整理思路,
Thumbnail
1. 只注重結構化筆記,忽略了對好奇心的探索與發揮 許多碩博士生在做筆記時,往往會過度依賴如同「工程師」般的邏輯與結構,將重心放在筆記的規範與條理性上。他們會投入大量時間整理和分類資料,建立嚴謹的框架,但這樣的做法常常忽略了隨機產生的靈感與思考。這導致學生在面對新問題時,缺乏靈活的思維,無
Thumbnail
1. 只注重結構化筆記,忽略了對好奇心的探索與發揮 許多碩博士生在做筆記時,往往會過度依賴如同「工程師」般的邏輯與結構,將重心放在筆記的規範與條理性上。他們會投入大量時間整理和分類資料,建立嚴謹的框架,但這樣的做法常常忽略了隨機產生的靈感與思考。這導致學生在面對新問題時,缺乏靈活的思維,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