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28:【约伯转而讲论智慧(暗讽三智友徒具虚名)】
一、万物可寻惟智非主莫赐(1-28)
一、万物可寻惟智非主莫赐(1-28)
人用各种技能去开采并提炼金属和宝石。人所开采得来的宝石,断不能购买智慧和能力,因智慧和能力的价值无可匹敌,且不易寻求获得。只有神晓得智慧,并拥有它。
【伯二十八1】「“银子有矿,炼金有方。」
这是本书的“智慧之篇”,答复“何处可以找到智慧”的问题。这首诗,象某些《诗篇》一样,中间有重复句也就是“副歌”(12和20节)。这副歌将全诗分为三部分:(1)宝石藏在最深处无人知寻找智慧的道路(1~11节);(2)智慧不在地中,非用世间财宝能购得(12~19节);(3)智慧只有神才有,寻求祂人才可得到(20~28节)。
申 8:9 中提到迦南地有丰富的铜铁矿藏。约但河东有铁矿、以东有铜矿、小亚细亚有银矿,阿拉伯南方有金矿。银有产银的矿藏;人类懂得怎样去采银炼金子。约伯证明,人类在他这么早的时候,就已掌握这门技术。
【伯二十八2】「铁从地里挖出,铜从石中熔化。」
「铁从地里挖出」:本节把铁作为人类技术和成就的例证(创4:22注释;民35:16;申27:5注释)。「铜从石中熔化」:铜指黄铜或青铜(创4:22;出25:3;26:11)。本节提到“从石中熔化”,说明铜是从矿石中炼出来的。黄铜是铜锌合金,必须合成。几百年以后,黄铜得到普遍应用。青铜是铜锡合金,比黄铜要早得多。《旧约》的铜要么是黄铜,要么是青铜。本节是说从地下发掘铁矿并挖出来,又把铜从石头里提炼出来。
【伯二十八3】「人为黑暗定界限,查究幽暗阴翳的石头,直到极处。」
人探求黑暗的尽头,查明在阴暗中的石矿,直到极处;本节指人用灯照明,深入矿穴去开采。 本节表明了人对金属和矿石的迷恋。人为黑暗定界线是指人利用太阳光或人工光线观察地下世界。直到极处则说明人充满挑战性和冒险性的意志。然而,人到底付出多少努力来寻找生命根源——创物主呢?
【伯二十八4】「在无人居住之处刨开矿穴,过路的人也想不到他们;又与人远离,悬在空中摇来摇去。」
「在无人居住之处刨开矿穴」:指主前2000年左右在中东开始的地下采矿方法:先挖掘垂直的矿井,再开采横向的矿层;或在山侧、悬崖直接开凿横向的矿坑。铁矿可以露天开采,铜矿则需要开凿矿井。他在无人居住的远方开矿;他在人迹不到之地寂寞地开坑探矿,在远离人群的坑里悬空摇摆。 本节可能描写用筐子将工人吊进矿井的情形。
【伯二十八5】「至于地,能出粮食,地内好像被火翻起来。」
「至于地,能出粮食,」:约伯从采矿转到种地;地里不但产金银铜铁,还产粮食。「地内好像被火翻起来」:可能指古代采矿时破碎岩石的方法,先用大型的火堆烧热石头,然后浇以冷水;这是描写古代采用火和水破碎岩石进行采矿地情形。
【伯二十八6】「地中的石头有蓝宝石,并有金沙。」
「蓝宝石」:是一种深蓝色矿石,主要产地在伊朗。蓝宝石(天青石)矿藏中往往夹杂了金色的黄铁矿成分,可能就是本节提到的「金沙」。本节也就是说宝石在石头里蕴藏,金子混杂在尘土中。
【伯二十八7-8】7「矿中的路鸷鸟不得知道,鹰眼也未见过。」8「狂傲的野兽未曾行过,猛烈的狮子也未曾经过。」
路鸷和鹰是百鸟之中可称雄称霸;「鹰眼」(7节)以视力闻名。「狮子」(8节)以勇猛著称。人们因为渴求宝物,竭力到达飞鸟与猛兽都无法到达的地方。在本文,我们可以发现以下两个事实:(1)作者运用递进手法描绘了获得智慧的种种艰难。人比任何动物都更加竭力地寻找珍宝,却难以凭着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发现智慧;(2)本文委婉地责备了那些竭尽全力关注物质财宝,却疏于寻找属灵智慧的人。尤其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尽量回避自我存在的终极问题,而只顾埋头获取物质财宝,这种倾向极其严重。
【伯二十八9】「“人伸手凿开坚石,倾倒山根。」
人类懂得怎样凿开坚硬的石头,使山脚翻倒过来。这里依然说明采矿;不论什么困难,即使要劈开最坚硬山根的石头,也无法阻扰采矿人从事自己的欲妄。
【伯二十八10】「在盘石中凿出水道,亲眼看见各样宝物。」
「在盘石中凿出水道」:可能指在采矿时用管道排走矿井里的积水。他在岩石中凿出隧道,发现了各样的宝石。人借自己的智慧从地里开采宝石,但却不能去找到智慧(12~14节)。
【伯二十八11】「他封闭水不得滴流,使隐藏的物显露出来。」
他堵住水源,不让滴漏,又使隐藏之物显露在光中。「他封闭水不得滴流」:可能指建造堤坝等在采矿时控制水。「使隐藏的物显露出来」:指深埋在地下的财宝,如黄金,宝石。这个比喻用得十分形象。约伯是要说明真正的智慧不是来自人间的科学或单凭研究。他所选择的事例表现了人类的最高技艺和智慧,以及他所能透入的最深最黑暗的地带。他们曾经钻入岩层,封闭了喷泉,挖掘出埋藏了多世纪的财宝。但是,这一切都无法使他理解神政权的运作。
【伯二十八12】「“然而,智慧有何处可寻?聪明之处在哪里呢?」
可是,人类虽然懂得这么多的事情,却不知道往哪里去寻找智慧和聪明。 约伯希望找出受苦的奥秘,历述人企图从沧海与深渊取得宝物,但无论怎样搜寻总找不到那最大的宝藏和智慧,因为神的智慧不能用黄金宝石换取(19~21节)。约伯现在解释他的比喻,目的是要说明智慧不是来自最精深的科学和人类最伟大的成就。
【伯二十八13】「智能的价值无人能知,在活人之地也无处可寻。」
「智能的价值」:智慧的道路。「在活人之地也无处可寻」:在活人之地也无处可寻:本节的智能并不是指单纯的公式化知识或学识,而是指关于神对宇宙与人生的计划等,神秘和超越的神的智慧。因此这种智慧不能通过观察、经验或个人幻想来获得,只有借着神的启示获知。
【伯二十八14】「深渊说:‘不在我内。’沧海说:‘不在我中。’」
「深渊、沧海」:都是指「死亡、神秘、混乱、虚空」的地方,用来与「活人之地」相对应。深渊说:智慧不在这里;海洋说:它也不在我这里。本节意思是即使在深渊和沧海里,也找不到真智慧。
【伯二十八15】「智慧非用黄金可得,也不能平白银为它的价值。」
金子不能购买神的智慧;再多的银子也不能换取它。本节暗示任何黄金和银子都不能买到智慧。我们当承认自己的无知,谦卑地屈膝在神面前。
【伯二十八16】「俄斐金和贵重的红玛瑙,并蓝宝石,不足与较量;」
纯金不能跟它较量;贵重的玛瑙、蓝宝石,都不能与它比较。「俄斐金」:被认为价值很高的黄金,是当时最纯的、最高等的黄金。纯金不能跟它较量;贵重的玛瑙、蓝宝石,都不能与它比较。
【伯二十八17】「黄金和玻璃不足与比较;精金的器皿不足与兑换。」
「玻璃」:因十分罕有,上古认为珍品;也可译为「水晶」。古代的玻璃相当昂贵,埃及从主前4000年开始制造玻璃用作装饰,埃及与腓尼基的玻璃器皿在当时很有盛名。智慧的价值远胜过金子;纯金的器皿和精致的玻璃也不能相比。
【伯二十八18-19】18「珊瑚、水晶都不足论;智能的价值胜过珍珠(或作“红宝石”)。」19「古实的红璧玺不足与比较;精金也不足与较量。」
「智能的价值远胜过珊瑚、水晶;有智慧远超过取得红宝石。古实的不能黄玉与它比较,最纯净的金子也无法跟它相比。水晶」:原文是「结晶体」。「红璧玺」:原文指黄色的玉石。人能开采金银、铜铁和宝石(1~11节),成就超过了所有的动物(7~8节),却找不到智慧(12~14节),也无法用找到的金银宝石换取智慧(15~19节),这就使人显得更加可悲。智慧并不能从人的科学技术和经济贸易而来,人即使发展了最尖端的理论物理,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知宇宙参数如此,但却不知这些参数为何如此设定?
【伯二十八20】「“智慧从何处来呢?聪明之处在哪里呢?」
很奇妙,越是难得着的稀有物品,越是宝贵,越是能吸引人去探求。可惜,许多人不认识最宝贵的智慧,只想要发财,越求越不得其路,缺乏智慧,成了聪明的愚昧人。那么,往哪里去才能得到智慧?聪明又在哪里呢?
【伯二十八21】「是向一切有生命的眼目隐藏,向空中的飞鸟掩蔽。」
一切有生命的眼睛都看不到它,就是目光敏锐的空中飞乌也不能看见。智慧是“隐藏”的,正如未发掘的珠宝一样;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也都没有智慧。
【伯二十八22】「灭没和死亡说:‘我们风闻其名。’」
「灭没」:指阴间、毁灭之地。就连死亡和毁灭也只承认:“我们只听说过它。”不但「一切有生命的」无法找到智慧,「灭没和死亡」也只是间接听到智慧的风声(22节),所以人无法借着通灵术从阴间找到智慧。因此,智慧并不能从人的宗教哲学、文化艺术而来,人即使看透了世上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也无法参透智能,最多只是「风闻其名」(22节)。
【伯二十八23】「“神明白智慧的道路,晓得智慧的所在。」
神不是智慧,但了解、掌握智慧,这是约伯所信的神与当代其他信仰不同的地方。当代其他信仰常常把神等同于智慧。真智慧只能来自上帝的启示。
【伯二十八24】「因祂鉴察直到地极,遍观普天之下。」
虽然约伯认为人不可能发现智慧,但他既不相信不可知论,也不相信怀疑论,而是始终坚信「在神有智慧和能力」(十二13、16;九4),「神明白智慧的道路,晓得智慧的所在」(23节)。虽然人能「亲眼看见各样宝物」(10节),发现隐藏的东西,甚至看得比飞鸟还多(7节),但只有神才能看见世上的万事万物(24节),只有创造者才知道受造之物被造的意义。今天,人类科学技术已经远远超过约伯的时代,但真智慧仍然只能来自神的启示,所以「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箴九10;诗111:10)。
【伯二十八25-26】25「要为风定轻重,又度量诸水。」26「祂为雨露定命令,为雷电定道路。」
「为风定轻重」:犹太人认为风是最轻的东西,它的重量也由神定断。神控制大自然的一切, 例如“风”和“水”。本文描述暴风雨或雷雨,都是彰显神之权能与威严的自然现象(37:3~6;38:1,25;诗29:3)。本文通过风、水、雨、闪电等自然现象来讴歌了掌管所有自然循环过程的神之奇妙大能。
【伯二十八27】「那时祂看见智慧,而且述说;祂坚定,并且查究。」
「述说」(27节),原文是「准确描述、精确数算」。其他的宗教常常把智慧等同于神明,但在约伯的心中,神并非智能本身,而是「看见智慧」(27节),「述说、坚定、查究」(27节)智慧。本节说明神与智慧的关系。祂理解和显示智慧。智慧没有其他的来源(箴8:22-30)。它不是凭空得来的。神是智慧的归纳,因为祂是智慧的创始者
【伯二十八28】「祂对人说:‘敬畏主就是智慧,远离恶便是聪明。’”」
神是全知的,明白祂自己的一举一动的意义和影响。祂照自己的旨意行事。人只要远离罪恶、敬畏神,这便是他的智慧。这智慧不是人去追寻得来,而是神向人显明的结果。智慧不是用来解答一切问题,而是用来相信神,遵行祂的话语(23~28节;箴一7)。《诗篇》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一一一10)。「祂对人说:敬畏主就是智慧;远离恶便是聪明」(28节),这是圣灵借着约伯的口所发表的启示:智慧不是一种思考,而是一种行动。对于人来说,承认有神很容易,接受祂作自己的「主」却很难(罗一21~23);理性上知道智慧很容易,行动上「敬畏主」(28节)却是难上加难。「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神的;惟有明显的事是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好叫我们遵行这律法上的一切话」(申二十29),神并没有把所有的智慧都启示给人,祂赐给我们的智慧并不是用来满足好奇、论断别人,而是让自己「远离恶」(28节),寻求永生——「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罗六23)。虽然三位朋友都自认为有智慧(十二2;十五8、18),也说了许多正确的道理,但在他们中间却「找不着一个智慧人」(十七10)。因为他们的智慧不是让自己「敬畏主、远离恶」,却是代替神(十五8、11),硬要把神和人装进自己狭隘的理论框框里,以致心里失去了对神的敬畏(十三11;十九29)。
图1:四千多年前以色列Timna的铜矿坑。埃及人、以色列人都在这里开采过铜矿。
图2:主前1150年左右的古埃及都灵莎草纸采矿地图,描绘了东部沙漠哈马马特旱溪的矿场位置和地形,被认为是最古老的地图。
图3:Timna铜矿坑的内部,四千多年前古代矿工留下的文字和其他痕迹在岩壁上仍然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