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之後的「影后」(上)/自我與他人;心理群像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本文有雷

 

近來台劇「影后」贏得眾人目光,目前還在Netflix 國內收視排行榜第一名,在兒子小玉大推之下,連帶著近來我也二刷,真的蠻好看的。

做為一個心理師,就本劇幾個心理層面的議題提出看法:

 

個性與群性的展現

先提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自己與他人」關係的發展階段。

當人從小長成完整成年人時,要經過三種階段的陶冶,也就是「群性-個性-群性」,很多人其實並未完成。

第一階段的群性陶冶,也被稱為第一次的群性階段,大約始於個人出生,終於青少年的時期。在此,我們言行舉止對應著是身處於社會文化的規則,父母教導我們,而我們學習並遵守這些規則,社會文化的規則是最大的群性,遵守它會讓自己身處在這個社會很安心。

第二階段的個性陶冶始於青春期。隨著時間成長的心智,人開始往自己內在觀看(比如開始關注「別人怎麼看待我這個人?」⋯這類問題),這時期也是「自我意識」開始快速成長的時期,人開始發展出對自己的思考以及感覺,比如自己喜歡怎麼生活,並且向外展示自己的特色,通過此階段,人們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身心,瞭解自己,並且更好地駕馭自己去生活。有些人壓抑此階段,遵循第一階段群性的規則生活,做個乖寶寶,因為那會使自己生活穩當,也不會引起太多別人的意見,這是照我們所處社會文化傳統的角色設定劇本而活,不少人是如此,包括劇中剛開始的薛亞之。

第三階段,再次返回群性的陶冶,這是第二次的群性陶冶,和第一次的群性陶冶不同,人們是帶著自己的個性和他人合作,他必須對於自己個人的意見與欲求有所節制,並遵守團體的規則,個人有意識地掌控自己的個性,甚至控制他自己的需求,以符合群性規範。

如此當個人經過「群性-個性-群性」三階段的陶冶,不僅能肯定自己,活出自己特色,追求自己想要的事,也能和別人順利合作,不會因為團體利益而犧牲個人該有的權益,也不會完全固守個人權益而犧牲團體利益,個人會找到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而且可以找到平衡點。

個性

在「影后」一劇中「個性」的代表人物就是周凡、史艾瑪和李子齊導演,他們都是按照自己想要的個人目標前進,不太顧及和他人的關係狀況或是以個人角度去想像他人的心理,尤其周凡比較像是屬於心理學上的原我(ID)的代表(註:精神分析把我分成三部分,人剛出生的我,大部分是「原我」,充滿欲望,和一般動物相差不遠;後來在社會文化下發展,建構「超我」,「原我」和「超我」協調下,產生面對外界的「自我」~ego),原始而熱情,「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她在自我的組合上展現的原我比例相對大的多,她不是那麼去顧忌大家的觀感,她認為對的事就會去做,也因此得罪閨蜜薛亞之,或許也得罪不少導演,她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在某個角度來說,她算是一個非常有自信的人,但也因此「社會化程度不夠」。周凡受到不少人喜愛,因為她總有勇氣做自己,內外一致,不受限於不合理的職場文化。但我們都是活在社會中,她這麼做自己,也難免在社會活動中「白目」,減損她在社會上發展個人的機會。

艾瑪也是自己追求她自己想要的東西,但她和周凡不同,她緊緊抓住個人要在這個社會往上爬的機會,她往那個目標前進。照理說成為大明星這個目標並沒有什麼不好,但是她整個過程的做法會讓人家覺得不厚道,甚至逾越法律界限(侵害配偶權)。她剛開始的不厚道並非法律上的犯罪,而是在別人看來不道德。比如說他跟胖姐之間的關係,因爲胖姐對他有知遇之恩,一般我們對於知遇之恩的人要湧泉相報或者是銘感於心,有機會報以對等的交流或者是更加地回饋對方,但是史艾瑪爲了自己個人的發展,她雖然與經紀人胖姐有口頭之約,但是她逮到機會自我爬升之後,就在薛亞之的要求下,決然地跳槽離開胖姐。艾瑪的模式同樣顯現於和王可南的關係上,我們會說,史艾瑪為了自己不顧道義或是不顧原有的人際關係(和他人),通常這類人易被討厭,人緣也不會太好。影劇最後有一幕,史艾瑪達到明星的目標,並和她心中的女神坐在一起,但整個臉色並不快樂,甚至憂傷。這也告訴我們,要完成自我必須在遵守群性規則的狀況下,才會快樂。

李子齊導演則是處在追尋自我理想、想完成自我的處境中。以前當導演,都在拍別人要他拍的,他反思過去,不知道在拍什麼。直到「親愛的導演」才是他真正想拍的片。但他在拍攝「親愛的導演」中,多只顧自己的需求,太想要完成自己的代表作而忽略他的製作人薛亞之(同時也是他太太)的需求。而且被誘惑產生的婚外情,完全不顧及伴侶的想法,這種在夫妻親密關係中,容易被認定渣男。

群性

「群性」的代表人物就是薛亞之,亞之就是比較是照顧他人的,比較爲他人而活的。比如說她在處理黎芯妮的愛情小三事件的時候,她要黎芯妮開記者會道歉。此時,周凡不懂談戀愛有什麼不對?為什麼要道歉?,但亞之知道因爲社會大衆觀感不好,而黎芯妮已是公眾的明星人物。在群性裏面,這個社會有一條隱形的「社會常模」(社會對於明星期許⋯等已經是公衆人物有刻板的要求),如劇中所提「女明星不能做的日常」:不能變醜、不能變胖、不能變老、不能抽煙、不能說髒話!所以對於明星生活不檢點會有一些負面評論,而這些負面評論會整個讓公司可能營運不好,黎芯妮的愛情小三事件是私領域的事,但它是道德觀感不好的事情,所以她要黎芯妮道歉 以維形象。

在夫妻關係上,薛亞之也是壓抑自己配合先生,如放棄演戲走向幕後、生小孩、支援先生拍電影,這些不見得是她真心想要做的事,是她結了婚,社會期許太太應該有的樣子。

某個程度來說,亞之當時處在第一階段的群性心理,按照社會常模(社會已設定的劇本)一個已婚婦女該有的樣子過活。在某一方面她相對沒有自信。比如說她曾在愛情上一直問周凡說:「你覺得我們(我和男友)要不要住在一起」。她要周凡的保証心裏才會安,這很像兒童做事情總想得到父母的許可心才安定。這種過生活是按照社會及他人的期待或設定過活,自己會以為活得好好的,但在某時候,她可能發現沒有自己,頓時覺得空虛的感覺。在第九集,薛亞之在停車場抱怨黎芯妮那一幕,活像擔心的父母在為闖禍的青少年孩子善後而教訓孩子的場景!薛亞之覺得她的生活都是為別人在忙、扛得很累,不知道做這些事是為了誰?(沒有自己)。這些都是在群性中的角色扮演不能和自己内在一致所產生的衝突(所謂表裏不一致的衝突),反倒是黎芯妮回的話:「我從來不覺得自己需要保護啊!我也不覺得自己要把衣服一件件穿回去!」告訴薛亞之,自己不擔心他人的眼光。這裏又回到周凡問的,到底是要向誰道歉?跟製作人(薛亞之)還是記者?有沒有問過當事人(黎芯妮)的意見?薛亞之對此快速地回應:「這就是公眾人物該付的代價跟責任!」,在薛亞之心中,個人是不能脫離社會而存在,尤其像女明星這樣的公眾人物,最好按著社會設定的劇本反應,安全下樁。但是當個人活在社會中,只在乎群體眼光,而不在乎個人內在所需,就會產生振盪衝突。最好是通過「群性-個性-群性」三階段完整的發展,到達前述所說的「不僅能肯定自己,活出自己特色,不會因為團體利益而犧牲個人該有的權益,也不會完全固守個人權益而犧牲團體利益,個人會找到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而且可以找到平衡點」。就此點來看,黎芯妮至少已到第二階段,若內在的發展到第三階段,能夠調和個人和群體期待,或許黎芯妮可以向大眾說明和男友交往的大致脈絡,反駁周刊的觀點,並請求大眾不要好奇自己的私生活,專注在自己演戲專業的表現,這可能是黎芯妮比較想要做的。

黎芯妮的例子也給家有青少年的親子關係一個啟示,身為父母的應先詢問問孩子的內在想法,再和監護人協商有共識的意見;而孩子也應該考慮他個人的行為帶給雙親及家庭的影響。

以上就是「自己與他人」、「群性跟個性」調和的議題。

(待續,接下集)

(類似文章已發表刊登在「女子漾」)

追蹤「穗波心理師」FB粉絲專頁或加入「情感聊天室」可不定時收文章、podcast預告及貓相片

收聽「穗波心理師」podcast(專門談心理的podcast)

點擊「家庭Q&A-愛情、親情的心理師相談」免費提問

 


avatar-img
199會員
348內容數
歡迎來到「穗波心理師」沙龍。這是一個「生活、家庭、愛與人生」的領域,關注親情、愛情、婚姻、家庭及人生議題,先祝福大家都能遇見幸福、圓滿伴侶關係及維繫家庭。 我是執業臨床心理師,歡迎對上述議題留言,讓我可以用心理學的概念與你討論,或提出建議。也可以在下方留言你介紹自己,讓我有機會更認識你、一起交流成長,人生路上不寂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探討了《黑白大廚》實境秀中,個性與群性之間的競合關係,評析參賽者在競賽中的角色轉變。文章中提到三階段成長理論,包括初期群性陶冶、隨後的個性發展及最後的群性回歸,強調個人在團體中的價值和獨特性如何受到壓制與評估的影響。最終,探索在社會文化中如何平衡個人追求與群體意見,以及這對於廚師們的影響與啟示。
本文探討了韓劇《地獄公使》中的心理學元素,透過敘說心理學與詮釋現象心理學的觀點,分析角色如何透過語言塑造自身的心理實在。劇中事件的真相與解釋的力量相互交織,揭示人們如何依賴所呈現的論述而影響情感與行為。鼓勵讀者觀賞該劇,反思人生困境及自我理解的方式。
近年來,身心靈課程受到廣泛關注,許多人因生活壓力而尋求逃避,但真正的需求能否在這些課程中得到滿足?本文探討了身心靈課程的定義、其可能與心理健康的關聯,以及如何選擇合適的課程。文章還分析了課程的潛在價值和風險,並提供了對於身心靈與心理治療的不同看法,希望讀者能更清楚瞭解這一領域,並謹慎選擇相關課程。
本文探討了中元節的傳統意義及其在現代社會中的變化,強調在慶祝過程中不應忘記與先人的連結。
本文簡要探討人類的最基本情緒-「樂樂」和「憂憂」,以及從「緊」到「鬆」的心理舒壓方法。通過這些方法,讀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處理情緒壓力,以促進心身健康。
本文探討了《黑白大廚》實境秀中,個性與群性之間的競合關係,評析參賽者在競賽中的角色轉變。文章中提到三階段成長理論,包括初期群性陶冶、隨後的個性發展及最後的群性回歸,強調個人在團體中的價值和獨特性如何受到壓制與評估的影響。最終,探索在社會文化中如何平衡個人追求與群體意見,以及這對於廚師們的影響與啟示。
本文探討了韓劇《地獄公使》中的心理學元素,透過敘說心理學與詮釋現象心理學的觀點,分析角色如何透過語言塑造自身的心理實在。劇中事件的真相與解釋的力量相互交織,揭示人們如何依賴所呈現的論述而影響情感與行為。鼓勵讀者觀賞該劇,反思人生困境及自我理解的方式。
近年來,身心靈課程受到廣泛關注,許多人因生活壓力而尋求逃避,但真正的需求能否在這些課程中得到滿足?本文探討了身心靈課程的定義、其可能與心理健康的關聯,以及如何選擇合適的課程。文章還分析了課程的潛在價值和風險,並提供了對於身心靈與心理治療的不同看法,希望讀者能更清楚瞭解這一領域,並謹慎選擇相關課程。
本文探討了中元節的傳統意義及其在現代社會中的變化,強調在慶祝過程中不應忘記與先人的連結。
本文簡要探討人類的最基本情緒-「樂樂」和「憂憂」,以及從「緊」到「鬆」的心理舒壓方法。通過這些方法,讀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處理情緒壓力,以促進心身健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性一直是我很想探究的題材。我一直很想寫這樣的作品,有一個寫了很久的短篇小說,但是到現在都還沒有辦法解決。
Thumbnail
#方寸之心podcast 每週三 6:00上線 以電影為文本,剖析角色裡的生命故事。 #千禧曼波Vicky(#舒淇) Vicky是一個典型的現代都市年輕人,她的心理狀態複雜且矛盾。她在夜店工作,過著燈紅酒綠的生活,但內心卻充滿了孤獨和迷茫。Vicky的性格中混合了脆弱和堅強,她渴望擺脫浩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由少女漫畫《可以不可以》改編而成的劇集,以及主角在劇中的生活轉變。此外,劇中的重點人物和劇情簡介也得到了介紹。這篇文章著重於人物角色的個人價值觀,以及與以愛為包裝的「情緒勒索」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面對蘿莉誘惑,不會就範的正直大叔」讓娜娜認識什麼是「好男人」,什麼是「愛的互動」。
Thumbnail
台灣對於殺人犯的了解甚少,更別說連環殺人犯或是極度偏激有心理障礙的人 所以這部戲裡許多要展示心理扭曲的片段其實帶入感或驚悚感是不足的 然而對於母愛或父愛扭曲心態的描繪,那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一如第一季的風格,他們用著血腥與令人反胃的畫面刻畫現場的斑駁與不堪 相比所有年長的演員...
Thumbnail
Netflix 劇集《鹿角男孩》與《三體》都描述人類面臨滅絕的故事,主角在不同背景中尋求拯救。有趣的是,兩劇的反派角色都是由華裔演員趙家玲(Rosalind Chao)飾演,但兩個角色對末世人類存亡各有不同態度。究竟滅世派孰正孰反?救世是否定必正義?
Thumbnail
一部充滿笑聲的「驚悚電影」,引導觀眾反思性別角色和善惡的定義,增長見識和智慧。
Thumbnail
  本劇男女主角年齡的差距和身份的禁忌設定,已將他倆放在兩條平行線上,可以同行但禁止交集,因此益發勾出人性趨光性-越禁忌越好奇他們會如何發展?又是如何纏繞在一起?
Thumbnail
跟家人興趣愛好非常不同,常常她愛看的劇,我不喜歡, 我愛的她説是無腦,我説對啊怎樣我就喜歡無腦, 然後我就説你喜歡的家政婦更無腦, 無恥之徒更無恥, 但我們兩個唯一合拍就是愛看劇, 但我不是全部都喜歡無腦喔,嘿嘿, 就像我也喜歡 夏洛克 絕命女人 犯罪心理,又害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性一直是我很想探究的題材。我一直很想寫這樣的作品,有一個寫了很久的短篇小說,但是到現在都還沒有辦法解決。
Thumbnail
#方寸之心podcast 每週三 6:00上線 以電影為文本,剖析角色裡的生命故事。 #千禧曼波Vicky(#舒淇) Vicky是一個典型的現代都市年輕人,她的心理狀態複雜且矛盾。她在夜店工作,過著燈紅酒綠的生活,但內心卻充滿了孤獨和迷茫。Vicky的性格中混合了脆弱和堅強,她渴望擺脫浩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由少女漫畫《可以不可以》改編而成的劇集,以及主角在劇中的生活轉變。此外,劇中的重點人物和劇情簡介也得到了介紹。這篇文章著重於人物角色的個人價值觀,以及與以愛為包裝的「情緒勒索」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面對蘿莉誘惑,不會就範的正直大叔」讓娜娜認識什麼是「好男人」,什麼是「愛的互動」。
Thumbnail
台灣對於殺人犯的了解甚少,更別說連環殺人犯或是極度偏激有心理障礙的人 所以這部戲裡許多要展示心理扭曲的片段其實帶入感或驚悚感是不足的 然而對於母愛或父愛扭曲心態的描繪,那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一如第一季的風格,他們用著血腥與令人反胃的畫面刻畫現場的斑駁與不堪 相比所有年長的演員...
Thumbnail
Netflix 劇集《鹿角男孩》與《三體》都描述人類面臨滅絕的故事,主角在不同背景中尋求拯救。有趣的是,兩劇的反派角色都是由華裔演員趙家玲(Rosalind Chao)飾演,但兩個角色對末世人類存亡各有不同態度。究竟滅世派孰正孰反?救世是否定必正義?
Thumbnail
一部充滿笑聲的「驚悚電影」,引導觀眾反思性別角色和善惡的定義,增長見識和智慧。
Thumbnail
  本劇男女主角年齡的差距和身份的禁忌設定,已將他倆放在兩條平行線上,可以同行但禁止交集,因此益發勾出人性趨光性-越禁忌越好奇他們會如何發展?又是如何纏繞在一起?
Thumbnail
跟家人興趣愛好非常不同,常常她愛看的劇,我不喜歡, 我愛的她説是無腦,我説對啊怎樣我就喜歡無腦, 然後我就説你喜歡的家政婦更無腦, 無恥之徒更無恥, 但我們兩個唯一合拍就是愛看劇, 但我不是全部都喜歡無腦喔,嘿嘿, 就像我也喜歡 夏洛克 絕命女人 犯罪心理,又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