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時下之屋(應景心理)

56公開內容

當時流行議題的心理分析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avatar-avatar
穗波心理師
發佈於
src
avatar-avatar
穗波心理師
「混沌少年時」中第三集的心理師與男主角的對談場景尤其引人注目,這種晤談技巧在台灣的司法精神鑑定中也有類似應用。臨床心理師透過測驗、觀察及晤談,提出心理衡鑑報告,協助釐清嫌犯的心理狀態。劇中,男主角試圖隱瞞犯案實情,但心理師巧妙地揭示了他的內在世界和犯罪心理。
Thumbnail
5/5混沌少年時(Adolescence)
彼得潘-avatar-img
2025/03/29
年輕時訂閱過“心靈”雜誌(主編:王溢嘉 老師)是偏向心理層面的好雜誌 涵括腦 身體 生心理 觀念甚至對愛情 性的剖析都非常到位 拜讀大作聊到心理醫師 當時雜誌也提到‘’嫌犯側寫‘’ 說是在案發現場觀察後和辦案人員聊幾句就能描述“可能”嫌犯的樣貌 性別 甚至膚色 身高和大約年紀和可能的國籍 還能素描出概略的長相和可能的犯罪動機。這太神奇讓我質疑 一如我對靈媒和寵物狗語師抱存疑態度 因為太離奇。 年歲漸增讓人寬容 不再較真 容許的灰色地帶越來越寬 他們說相信了才有奇蹟 也許吧 但我更相信奇蹟與我無緣就是! 翻拍 心靈雜誌74/7/15 49期 內頁條目:
穗波心理師-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29
彼得潘 心理側寫,psychological profiling 確實有這門技術,比較是從大數據得出的現在AI應該也做得
avatar-avatar
穗波心理師
本文針對錫蘭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從臨床心理師角度補充錫蘭的論述,揭示這類課程的潛在危害。
Thumbnail
avatar-avatar
穗波心理師
從愛情到婚姻,兩個人變成兩個家庭的事,婆媳問題的根源在於先生角色的轉變。本文從「童話故事下集」出發,探討先生如何從「人家的兒子」轉變為「人家的先生」,降低婆媳問題的發生機率,並維持婚姻中的愛情與歸屬感。
Thumbnail
彼得潘-avatar-img
2025/02/28
我的另一半是陸配 也因為如此更不受我媽的待見 一方面是奪兒之恨(主要是未婚前收入悉數上交母親分配 這下來了“篡位”的女人 二方面她討厭外省人)(也許和228有關吧?)可以預見這婆媳關係如何劍拔弩張 後來老婆不願全家都在低氣壓裡悶死 私自找了房仲租小公寓準備搬離原生家庭 我們在半夜收拾細軟和簡單行李“逃”走 後來證明有點距離對所有人都好 起碼低頭不見抬頭見的碰撞摩擦少了 婆媳反倒禮貌起來(真偽不論) 但起碼日子和諧了 快樂了 幸福也在招手了 我把施與受和婆媳關係列為千古難題 因為熬成婆所以要將所遭對待還諸媳婦 這和家暴受害者易成加害者是同工異曲 惡性循環 我是頂客族 所以沒兒媳婦的命 這樣老伴也不會淪為惡婆婆 萬幸!
avatar-avatar
穗波心理師
探討三階段心靈課程可能造成的認知失調,以及輕躁症的病理機轉,並介紹員工協助方案BEAP。文中提到學員為維持認知一致性而改變自身認知,以及輕躁症可能與心理操縱、壓力、睡眠剝奪和目標達成相關的多巴胺分泌失調有關。最後,介紹BEAP方案及其服務內容
Thumbnail
avatar-avatar
穗波心理師
臨床心理師觀點:剖析三階段心靈課程的陷阱,揭露其操弄學員心智的伎倆,並說明其背後的倫理缺失。此課程藉由「不知情同意書」和「保密條款」等手段,孤立學員,降低其自主性,進而破壞學員的自我強度。過程中,學員的理性思維被剝奪,使其易受操縱,最終可能造成心理創傷。
Thumbnail
胖胖與阿忌-avatar-img
2025/03/11
看完覺得錫蘭很厲害!!!
avatar-avatar
穗波心理師
本文針對「三階段心靈課程」的爭議,從心理學專業角度進行分析,指出課程中運用心理學理論的錯誤及倫理缺失,包括誤用心理學機制、忽略系統環境因素、強行挖掘潛意識內容等,並以案例說明課程可能造成的傷害,呼籲大眾提高警覺。
Thumbnail
小強那個喔~ 那大家都來試一輪阿!? 看其他能力越強的 會不會要你們賠1000、1萬倍的精神損失... 這樣做的人,就應該抓去關!!!! 如果又是有體系的 加重處罰!!
avatar-avatar
穗波心理師
發佈於
src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5/02/02
加油,祝福你❤️
穗波心理師-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02
旅人小萌 謝謝你!
avatar-avatar
穗波心理師
深入探討韓劇《魷魚遊戲》的社會心理學意涵,從巨觀(系統對人的影響)與微觀(遊戲參與者及執行者的心理)兩個層面分析角色行為,並探討觀眾的觀影感受及劇中革命隱喻。
Thumbnail
avatar-avatar
穗波心理師
本文探討了劇中兩組老少配愛情的不同樣貌,以及個體在社會中所呈現的「表」與「裡」的關係。透過史艾瑪與李導演的權勢關係,以及周凡與流氓的純粹愛情,分析了不同人物如何在追求自我與接受現實之間找到平衡。最終,劇末的新生契機展示了勇於追尋真正自我的重要性,對於女性在成長與老化過程中的焦慮也提供了深入見解。
Thumbnail
avatar-avatar
穗波心理師
本文探討臺劇《影后》中角色的心理層面及其意義,闡述角色如周凡、艾瑪與薛亞之在社會文化中的不同表現,以及他們如何在個性與社會角色的矛盾中尋求平衡。透過心理學的觀點,本文揭示了人際關係與自我實現的重要性。希望能引發讀者對角色及其行為的反思與理解。
Thumbnail
avatar-avatar
穗波心理師
本文探討了《黑白大廚》實境秀中,個性與群性之間的競合關係,評析參賽者在競賽中的角色轉變。文章中提到三階段成長理論,包括初期群性陶冶、隨後的個性發展及最後的群性回歸,強調個人在團體中的價值和獨特性如何受到壓制與評估的影響。最終,探索在社會文化中如何平衡個人追求與群體意見,以及這對於廚師們的影響與啟示。
Thumbnail
avatar-avatar
穗波心理師
發佈於
本文探討了韓劇《地獄公使》中的心理學元素,透過敘說心理學與詮釋現象心理學的觀點,分析角色如何透過語言塑造自身的心理實在。劇中事件的真相與解釋的力量相互交織,揭示人們如何依賴所呈現的論述而影響情感與行為。鼓勵讀者觀賞該劇,反思人生困境及自我理解的方式。
Thumbnail
avatar-avatar
穗波心理師
近年來,身心靈課程受到廣泛關注,許多人因生活壓力而尋求逃避,但真正的需求能否在這些課程中得到滿足?本文探討了身心靈課程的定義、其可能與心理健康的關聯,以及如何選擇合適的課程。文章還分析了課程的潛在價值和風險,並提供了對於身心靈與心理治療的不同看法,希望讀者能更清楚瞭解這一領域,並謹慎選擇相關課程。
Thumbnail
琉球人-avatar-img
2024/11/11
登門檻效應:邪教和性騷擾的犯罪手法——簡稱軟土深掘法。
avatar-avatar
穗波心理師
發佈於
本文探討了中元節的傳統意義及其在現代社會中的變化,強調在慶祝過程中不應忘記與先人的連結。
Thumbnail
avatar-avatar
穗波心理師
發佈於
本文簡要探討人類的最基本情緒-「樂樂」和「憂憂」,以及從「緊」到「鬆」的心理舒壓方法。通過這些方法,讀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處理情緒壓力,以促進心身健康。
Thumbnail
avatar-avatar
穗波心理師
發佈於
透過分析《腦筋急轉彎1》和《腦筋急轉彎2》中的心理成長故事,探討人們如何健康地向過去道別,迎向新階段的挑戰。文章以正確哀悼過去、情緒表達、自我意識的發展和個性與群性的觀點來呈現。
Thumbnail
avatar-avatar
穗波心理師
發佈於
或許「跟騷犯」、「恐怖情人」及「美好伴侶」只是一線之隔,顏值可能決定它們的或然率⋯⋯
Thumbnail
avatar-avatar
穗波心理師
發佈於
本文探討跟騷者與恐怖情人的心理特徵,並對影集《馴鹿寶貝》中的心理動力進行分析。文章提到唐尼對跟騷者的內心矛盾以及受暴後的性取向混亂,提出建議與心理療癒的觀點。
Thumbnail
avatar-avatar
穗波心理師
發佈於
本文分析了近期Netflix挺頭的影集「馴鹿寶貝」中藉助現實中的騷擾案件所拍攝的跟蹤騷擾行為這一話題。通過詳細的心理學和法律方面的討論,幫助指導讀者瞭解該類型的犯罪行為。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