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必學:檔案備份的3大法則,存兩份才安全】

【碩博士生必學:檔案備份的3大法則,存兩份才安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對碩博士生來說,檔案丟失簡直是學術生涯的噩夢。無論是論文草稿、數據分析還是程式碼,檔案不備份,遲早會出事。


記住這條生存法則:檔案一定要存兩份,還要放在不同地方!


以下3大法則,讓你學會如何有效備份,免得研究成果瞬間蒸發。


▋法則1:存兩份,放兩地

• 第一份放本地硬碟:電腦桌面或外接硬碟。

• 第二份放雲端:Google Drive、Dropbox、OneDrive隨便選一個。


這樣就算硬碟壞掉,還有雲端幫你撐場;雲端連不上,硬碟也能救你一命。


Tips:外接硬碟別跟電腦擺一起,避免物理雙殺。


▋法則2:用自動工具,不靠記憶力

• 選雲端同步工具:Google Drive或Dropbox,設定一次,自動幫你保存修改檔案,無需手動操作。

• 定期檢查備份是否正常:雖然工具很可靠,但還是偶爾檢查,確保檔案真的在兩處都保存。


懶人專屬技巧,只要第一次設好,以後完全不用多操心。


▋法則3:檔案命名+分類,快速找檔

• 命名規則要清楚:避免使用「final_final_v6.docx」這種鬼檔名,試著加上日期與版本號,例如:

“2024_12_Experiment_Data_v1.xlsx”。

• 簡單分類資料夾:例如:


/數據/

/草稿/

/分析結果/


不用分類太細,但要能快速找到檔案,備份了也不會瞎翻。


重點總結:

1. 存兩份,硬碟+雲端,保險到位。

2. 自動備份,少靠記性,多靠工具。

3. 檔名分類,簡單明確,找檔超快。


碩博士生務必記住:檔案不存兩份,學術路上多幾次崩潰。今天存好,明天少哭!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558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