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印象(首次中國之旅)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因為工作的緣故,首次到中國,去了深圳這個大城市。

建築、設施、人們都具備了大城市的特色:

高樓大廈林立,幾乎是一個企業擁有一棟大樓;

電梯、手扶以及行人的(走路)速度都很快;有些電梯還有先進設置--需在外面按好樓層,系統自行分配你要搭哪部,而抵達樓層的時候異常平穩、沒有震顫;

交通方面,汽車極度禮讓行人,即使沒有紅綠燈、斑馬線,只要與人相交汽車都會停讓;街道上看不到機車,據說因為某年政府為了斷絕飛車搶劫,禁止了機車,取而代之的是電瓶車(或電動機車),而這些電瓶車因為尚未受到法令規範,無疑成了陸地上的霸主,在馬路及人行道上隨處可見他們以最高速穿梭。在這座城市,你甚至會覺得走在馬路上比在人行道上還安全。

風情文化方面,人們平均反應都很快,說話風趣、擅長社交,在玩笑、真心話與嘲諷之間拿捏合宜。

總體而言,身處深圳就像置身輸送帶,人群的態度、社會的氛圍會頻頻督促你向前,當你想放慢腳步或駐足而跳離輸送帶時,其他人會如同以往繼續前行,不動的你只感到向後倒退,而這種落後及羞愧感,有很大機率會將你送回原來的輸送帶。

Fun facts: 回台灣的班機上,90%左右都是男性,其中又以單身前往的居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捲雲的沙龍
1會員
3內容數
讓思想隨時間蒸騰、隨文字溢散。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廣州三日兩夜自助遊.第一天】 淘金站、珠江河畔、沙面島、第十甫路、上下九步行街
Thumbnail
【廣州三日兩夜自助遊.第一天】 淘金站、珠江河畔、沙面島、第十甫路、上下九步行街
Thumbnail
上下班總是會走到前一個站牌等車,走路運動一下,原站松山車站公車站人太多了,不容易搶到位置,我喜歡先人一步的感覺。 其實走到前兩站也是經常的事,看APP到公車到站時間如果還可以,提前兩站上車沒有坐到位置的機率幾乎為零。 搶到位置坐主要有兩個原因,台北公車急煞急駛真的很不友善,身體一下子被拉長變扭曲
Thumbnail
上下班總是會走到前一個站牌等車,走路運動一下,原站松山車站公車站人太多了,不容易搶到位置,我喜歡先人一步的感覺。 其實走到前兩站也是經常的事,看APP到公車到站時間如果還可以,提前兩站上車沒有坐到位置的機率幾乎為零。 搶到位置坐主要有兩個原因,台北公車急煞急駛真的很不友善,身體一下子被拉長變扭曲
Thumbnail
機捷真是我坐過最漫長的捷運,恍惚到我以為在坐火車,整整一個小時耶,真不是蓋的唷。 等了好久終於可以跟大學同學碰面,真沒想到捷運機場線已經從A1(臺北車站)延伸到A22(中壢的老街溪站),沿途也沒什麼美景,倒是經過我很愛的華泰名品城,逛了幾次,覺得是很好逛的outlet 。
Thumbnail
機捷真是我坐過最漫長的捷運,恍惚到我以為在坐火車,整整一個小時耶,真不是蓋的唷。 等了好久終於可以跟大學同學碰面,真沒想到捷運機場線已經從A1(臺北車站)延伸到A22(中壢的老街溪站),沿途也沒什麼美景,倒是經過我很愛的華泰名品城,逛了幾次,覺得是很好逛的outlet 。
Thumbnail
深圳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滿街的電動車。此次於深圳南山區實際道路,體驗百度Apollo旗下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台「蘿蔔快跑」,依賴雷達、光學雷達、GPS和電腦視覺等技術來感測環境,再加上大數據和人工智慧來按照預先設定的邏輯運行。看著方向盤自顧自兒地流利轉動著,加油、煞車全由電腦操控。 這次參加了「2
Thumbnail
深圳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滿街的電動車。此次於深圳南山區實際道路,體驗百度Apollo旗下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台「蘿蔔快跑」,依賴雷達、光學雷達、GPS和電腦視覺等技術來感測環境,再加上大數據和人工智慧來按照預先設定的邏輯運行。看著方向盤自顧自兒地流利轉動著,加油、煞車全由電腦操控。 這次參加了「2
Thumbnail
漫步在石板階梯上,感受歲月刻畫痕跡。半山的斜坡道上,滾落了多少記憶,沉澱在都市的角落裡。喜歡這裡的氛圍,隨著季節的轉換,小鋪販賣著節慶,上上下下的階梯,跳躍著人生的步伐。
Thumbnail
漫步在石板階梯上,感受歲月刻畫痕跡。半山的斜坡道上,滾落了多少記憶,沉澱在都市的角落裡。喜歡這裡的氛圍,隨著季節的轉換,小鋪販賣著節慶,上上下下的階梯,跳躍著人生的步伐。
Thumbnail
這次方格子徵文主題「Hi Taiwan X 方格插畫家點點名」讓我想起臺灣很多名勝古蹟、特有的自然風貌,但最後我仍選擇離我生活最貼近的捷運為主題,因為這樣的文化,不再僅是遙遠而追念,而是共同依賴著、創造著的進行式,提醒著我們通常身在其中而不自覺,也不要忘記珍惜。
Thumbnail
這次方格子徵文主題「Hi Taiwan X 方格插畫家點點名」讓我想起臺灣很多名勝古蹟、特有的自然風貌,但最後我仍選擇離我生活最貼近的捷運為主題,因為這樣的文化,不再僅是遙遠而追念,而是共同依賴著、創造著的進行式,提醒著我們通常身在其中而不自覺,也不要忘記珍惜。
Thumbnail
明長城入海處,萬里長城的起點。
Thumbnail
明長城入海處,萬里長城的起點。
Thumbnail
隔離結束、自主管理期也結束後,算是正式在台灣「生活」了。 幾天時間,大多搭乘著大眾運輸工具移動,某日從住屋處透過公車轉乘捷運的方式,抵達一場會議碰面的位置。這個地方就在19年前第一次出社會的辦公地點不遠處。捷運到站後,一路上走著,心裡則是蠻有感慨的。 享受著大眾運輸的發達與便利,讓這樣的換乘後抵達
Thumbnail
隔離結束、自主管理期也結束後,算是正式在台灣「生活」了。 幾天時間,大多搭乘著大眾運輸工具移動,某日從住屋處透過公車轉乘捷運的方式,抵達一場會議碰面的位置。這個地方就在19年前第一次出社會的辦公地點不遠處。捷運到站後,一路上走著,心裡則是蠻有感慨的。 享受著大眾運輸的發達與便利,讓這樣的換乘後抵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