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個方法:用心理學提升碩博士研究成果的「價值感」】

更新於 2024/12/0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碩博士生涯中,你的研究、簡報或論文,不僅需要內容紮實,更要讓人覺得「有價值」。以下是 7 個心理學原則,幫助你提升研究的吸引力和說服力:

raw-image


▋1. 放大價值 (Maximizing Value)

• 方法: 強調你的研究獨特且貢獻重大。

• 例子:你的方法比現有方案效率更高,或結果能回答更多問題。

• 目標: 讓評審或讀者覺得自己「賺到了知識」。


▋2. 強調省錢 (Saving Money)

• 方法: 展示你的研究如何節省資源或減少成本。

• 例子:新方法大幅降低實驗耗材或減少運行成本。

• 目標: 「能省錢」的研究總是特別吸引人,讓人更願意支持。


▋3. 解決痛點 (Relieving Pain)

• 方法: 找到學術界或研究過程中的痛點,並展示你的研究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 例子:數據蒐集困難?你的方法簡化了這一流程。

• 目標: 讓研究成為解決問題的最佳解方。


▋4. 提升地位 (Increasing Status)

• 方法: 讓你的研究能為他人帶來優越感或優勢。

• 例子:簡化了理論模型,讓其他人更容易引用並理解你的工作。

• 目標: 讓他人感覺引用你的研究會提高他們的學術形象。


▋5. 帶來樂趣 (Gaining Pleasure)

• 方法: 展示你的研究或工具如何讓人感到愉快或激發興趣。

• 例子:用直觀的數據可視化工具,讓分析過程更有趣。

• 目標: 愉悅的使用體驗,會讓人更加認可你的成果。


▋6. 提供便利 (Fostering Convenience)

• 方法: 讓你的研究或工具更易於使用、更便捷。

• 例子:開發即插即用的工具模組,減少使用者的學習曲線。

• 目標: 「簡單好用」的研究,更容易被採納與應用。


▋7. 節省時間 (Saving Time)

• 方法: 說明你的研究如何縮短時間或提高效率。

• 例子:你的技術能讓實驗週期從 6 個月縮短為 2 個月。

• 目標: 在學術界,節省時間就是提升競爭力。


結論:讓研究更吸引人,才能更有價值

提升研究價值感不僅是內容紮實,更需要讓它「被看見」和「被重視」。運用這 7 個方法,讓你的成果在簡報或論文中發光發熱!

avatar-img
523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碩博士生涯中,學術閱讀和知識管理是一場長期的累積戰。而你用 Obsidian 記下的每一條筆記,都不只是整理資訊,更是在塑造未來的你。 每次新增筆記,都是在為「更有條理、更高效、更深度的研究者」投票。 • 記錄清晰的文章摘要,是在為「能快速梳理文獻的自己」投票。 • 寫下你的思考連結
在碩博士的學術旅途中,你每天的選擇和行動,都不只是完成當下的任務,更是在塑造你未來的模樣。 每一次選擇,都像是為自己投下一張票: • 選擇專注研究,你就是在為「專業且有深度的自己」投票。 • 選擇逃避任務,你就是在為「拖延的自己」投票。 記住:每一個行動,都是在累積成為某種人的可
忙碌的碩博士生活中,與其花時間焦慮、忙到崩潰,不如把精力放在這些值得做的事上。它們不僅能提升你的生活品質,還能讓你未來回想時毫不後悔: ▋1. 把睡眠搞好,從換張床開始 睡眠品質影響學術效率。選一張好床墊、一個好枕頭,確保你每晚都能好好休息,這才是面對長時間實驗和寫作的關鍵基礎。 ▋2
當談到「多才多藝者」,不少人會覺得這是個貶義詞,代表著不專注或沒方向。但事實上,真正的多才多藝者是用好奇心和探索心打破學科界限,創造更多可能性的人。 多才多藝者不是什麼? 1. 自我膨脹 (Ego-driven):追求跨領域是為了創新,不是為了炫耀。 2. 毫無章法 (Scat
在學術生涯中,很多碩博士生被「完美主義」綁架,認為成果一定要無可挑剔才能提交。但真相是:追求進步比追求完美更重要,因為完美只會讓你停滯不前。 ▋1. 完美是幻覺,進步才是真實 (Perfection is an Illusion, Progress is Real) • 完美的論文不存在,
很多碩博士生買線上課程,總會抱著「怕錯過」的心態:「這堂課聽起來很棒,買了再說!」 然後呢?課程放著積灰,最後看著到期提醒懊惱:「啊,又浪費了錢。」 但其實,線上課程的價值,不在於一次性看完,而在於怎麼用。以下幾個方法,幫助碩博士生把線上課程變成有用的工具,而不是壓力來源: ▋1. 把課
在碩博士生涯中,學術閱讀和知識管理是一場長期的累積戰。而你用 Obsidian 記下的每一條筆記,都不只是整理資訊,更是在塑造未來的你。 每次新增筆記,都是在為「更有條理、更高效、更深度的研究者」投票。 • 記錄清晰的文章摘要,是在為「能快速梳理文獻的自己」投票。 • 寫下你的思考連結
在碩博士的學術旅途中,你每天的選擇和行動,都不只是完成當下的任務,更是在塑造你未來的模樣。 每一次選擇,都像是為自己投下一張票: • 選擇專注研究,你就是在為「專業且有深度的自己」投票。 • 選擇逃避任務,你就是在為「拖延的自己」投票。 記住:每一個行動,都是在累積成為某種人的可
忙碌的碩博士生活中,與其花時間焦慮、忙到崩潰,不如把精力放在這些值得做的事上。它們不僅能提升你的生活品質,還能讓你未來回想時毫不後悔: ▋1. 把睡眠搞好,從換張床開始 睡眠品質影響學術效率。選一張好床墊、一個好枕頭,確保你每晚都能好好休息,這才是面對長時間實驗和寫作的關鍵基礎。 ▋2
當談到「多才多藝者」,不少人會覺得這是個貶義詞,代表著不專注或沒方向。但事實上,真正的多才多藝者是用好奇心和探索心打破學科界限,創造更多可能性的人。 多才多藝者不是什麼? 1. 自我膨脹 (Ego-driven):追求跨領域是為了創新,不是為了炫耀。 2. 毫無章法 (Scat
在學術生涯中,很多碩博士生被「完美主義」綁架,認為成果一定要無可挑剔才能提交。但真相是:追求進步比追求完美更重要,因為完美只會讓你停滯不前。 ▋1. 完美是幻覺,進步才是真實 (Perfection is an Illusion, Progress is Real) • 完美的論文不存在,
很多碩博士生買線上課程,總會抱著「怕錯過」的心態:「這堂課聽起來很棒,買了再說!」 然後呢?課程放著積灰,最後看著到期提醒懊惱:「啊,又浪費了錢。」 但其實,線上課程的價值,不在於一次性看完,而在於怎麼用。以下幾個方法,幫助碩博士生把線上課程變成有用的工具,而不是壓力來源: ▋1. 把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1. 全面理解研究工作的不同階段: - 研究工作通常可以分為八個主要階段:A. 問題提起(思考等級),B. 探檢(經驗等級),C. 觀察(經驗等級),D. 發想(思考等級),E. 採取假說,推論(思考等級),F. 實驗計畫(經驗等級),G. 觀察(經驗等級),H. 檢證(思考等級)。每個階段
1. 過度堅持自己的審美觀念: - 當你堅持只從個人審美角度評價事物,可能會忽略其他重要的學術或實際標準。例如,您可能認為某個研究方法不夠「美」而拒絕採用,這可能導致錯失更好的研究成果。同樣地,在選擇研究課題時,如果過於偏重自己的興趣而忽視了其實際應用價值,可能會影響你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發展。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剛開始唸博士的時候,做實驗總會有種神奇的心態,就是覺得自己設計的實驗一定有道理,還沒找到特別好的結果,可能只是某個設定不對,只要我加班加點,各種嘗試,一定可以突破!然而,這就是博士生會有的「盲目的自信」。當自己能開始想Idea,想實驗的設計時,都會想要自己的實驗能有個驚天動地的發現。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 感謝你來信分享你的困惑。這個問題不僅在學術圈內被廣泛討論,亦在社會上引發無數反思與爭議。讀研究所的經濟成本是否值得?這不僅是一個個人選擇的問題,更是一個涉及到人生價值觀、未來規劃的重大決策。 當我們面臨選擇時,往往需要權衡利弊,仔細思考每一個可能的未來。你或許正站在這樣一個岔路口
Thumbnail
在職碩士班的學生選擇與工作相關的研究題目具有優勢,然而從職場經驗中挖掘研究問題也面臨挑戰。本文提供了六種方法幫助學生確定研究問題,並提供了確定研究品質的特徵。
今天分享一些我參加研討會的經驗。 我在博士一年級到三年級時, 把研討會當作是一個「讓別人認識我的機會」。 例如我曾在統計年會Joint Statistical Meetings (JSM) 2019與2020, 這兩屆研討會去Present我在博士早期的工作。 在會議中
Thumbnail
努力就是,只要騙到人相信這個價值觀,那他就可以很輕鬆。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1. 全面理解研究工作的不同階段: - 研究工作通常可以分為八個主要階段:A. 問題提起(思考等級),B. 探檢(經驗等級),C. 觀察(經驗等級),D. 發想(思考等級),E. 採取假說,推論(思考等級),F. 實驗計畫(經驗等級),G. 觀察(經驗等級),H. 檢證(思考等級)。每個階段
1. 過度堅持自己的審美觀念: - 當你堅持只從個人審美角度評價事物,可能會忽略其他重要的學術或實際標準。例如,您可能認為某個研究方法不夠「美」而拒絕採用,這可能導致錯失更好的研究成果。同樣地,在選擇研究課題時,如果過於偏重自己的興趣而忽視了其實際應用價值,可能會影響你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發展。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剛開始唸博士的時候,做實驗總會有種神奇的心態,就是覺得自己設計的實驗一定有道理,還沒找到特別好的結果,可能只是某個設定不對,只要我加班加點,各種嘗試,一定可以突破!然而,這就是博士生會有的「盲目的自信」。當自己能開始想Idea,想實驗的設計時,都會想要自己的實驗能有個驚天動地的發現。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 感謝你來信分享你的困惑。這個問題不僅在學術圈內被廣泛討論,亦在社會上引發無數反思與爭議。讀研究所的經濟成本是否值得?這不僅是一個個人選擇的問題,更是一個涉及到人生價值觀、未來規劃的重大決策。 當我們面臨選擇時,往往需要權衡利弊,仔細思考每一個可能的未來。你或許正站在這樣一個岔路口
Thumbnail
在職碩士班的學生選擇與工作相關的研究題目具有優勢,然而從職場經驗中挖掘研究問題也面臨挑戰。本文提供了六種方法幫助學生確定研究問題,並提供了確定研究品質的特徵。
今天分享一些我參加研討會的經驗。 我在博士一年級到三年級時, 把研討會當作是一個「讓別人認識我的機會」。 例如我曾在統計年會Joint Statistical Meetings (JSM) 2019與2020, 這兩屆研討會去Present我在博士早期的工作。 在會議中
Thumbnail
努力就是,只要騙到人相信這個價值觀,那他就可以很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