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氣溫又趁人不注意之時,悄悄的降低了不少,今日更是讓人感覺迎來了今冬最寒冷的一天。手機上雖然顯示15度左右的溫度,但體溫感受卻宛如是降破了10度低溫,或許是下雨的濕冷所致,我貌似感受到袁宏道所說:「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香次開發」般的寒意,不過,在這連梅花都想冬眠的日子裡,我自有解寒的方法,我最喜愛在下課時分來一碗熱騰騰的豆花暖暖身子。 學校旁有一豆花攤,步行約莫兩分鐘即可到達,它位於一個路口的三角窗,但也稱不上是運營佳位,且他並不有著冠冕堂皇的裝潢、美侖美奐的店面,僅由一簡簡單單的推車上承載著老饕們回味無窮的記憶。但每當我下課步行至不遠處,總能看到顯眼而大排長龍的人潮,每個人捂住臉搓著手,直勾勾盯著冒著暖煙的車攤子看,我想他們跟我一樣,正期待著老闆娘一勺一勺所盛起熱騰騰的豆花。 約莫是去年同一時刻開始,我都會在放學之後來到這裡,向著老闆娘噓寒問暖而吃上一碗幸福。那時幾乎是天天都會來一次,不管晴日高掛,還是風雨蕭蕭,這豆花攤好似沒有休息日的時候,每日都在固定的位置胼手胝足、汲汲營營,而我的光顧對於老闆娘來說似乎也漸漸成了日常,他始終在我下一次光臨時,都會記得我的口味喜好。 我總叫老闆娘「姐姐」,其原因不是因為我們年齡真的相仿而如此稱呼,一開始應是出於「人情世故」而想討得歡心,但久而久之,卻順口成了習慣。而老闆娘亦稱我為「阿弟」,或許是為了映襯我對她的稱呼,但如此的叫法卻也像是家人般,讓人感到格外的親切。而說到他們家的熱豆花更是讓人拍案叫絕,真不是我在賣關子,滑順口感的豆花彷彿入口即化,淋上熱騰騰而甜度完美的黑糖水,配上討年輕人喜歡的粉圓、年長者較喜愛的花生,更重要的是,加上了一點點驅寒的薑汁當作點睛之筆,如此樸實又美味的甜品,來上一碗,在深冬中簡直是雪中送炭。 不過,有些人不只是喜愛這熱豆花暖口的滋味,更是對於其中能夠暖心的「人情味」,著迷不已。 有次,在渺渺風雨、細雨紛飛,約莫已是明月高掛的時分,途徑轉角路口,我卻又發現那一攤車子,在車後,由一盞小燈打下了一個熟悉的人影。其實自高中課業繁忙,我也開始在一般正常上課時間之後延伸多出了屬於我自己的晚自習時間,通常在下課後總是疲倦不已,精疲力竭,特別越是到了大考鄰近的深冬,就越止不住困意。 我其實有些詫異,因為在此之前,我還未見過在這時刻的豆花攤,而在下午放學夕樁未下的時後,我其實已和「姐姐」道過了一次別,已嚐了一次那絕妙的滋味,但再次看到,頓時困意盡消,按耐不住嘴饞,貪圖那舌尖上的一絲快意,慾望帶動我的身軀又再次向著那香味四溢而暖氣瀰漫的攤子前進。 姐姐看到我,似乎也同有些驚訝,或許是與我想法相同,不過他臉上亦是掛著那陽光般的笑容;在我的認知中,姐姐並不算是一個笑口常開而滿面春風的人,反倒是皮笑肉不笑,如同「職業假笑」一般的熟捻。我一如往常點上一碗豆花,即後便向姐姐吐露大考鄰近的壓力,她好似能夠理解我訴說的那般沉重,手上邊盛著豆花舀著糖水,一邊向著我解惑。 說起這家豆花攤,已經開了三代之久,聽到眼前這宛如移動古蹟的車子攤已相傳了許久,我心中更是佩服萬千;而姐姐亦是第三代掌門人,他自小就跟著祖母、母親身旁現學現賣,看過不少形形色色的人,也了解了所謂人情冷暖是故,到了如今亦成為人母,才能獨當一面的撐起家業。而途中歷經風霜,並未也是一次就成功,也曾試圖放棄兩代前人所累積的故事,但最後卻也撐了過來。而提及我的課業,姐姐只說,「老話一句,堅持到底嘛」! 爾後就將已盛裝完畢的豆花遞給我,並且說了,「這一碗給他請」,她那笑容再次浮現臉龐,這次,我覺得無比真誠,好似不再是敷衍般的假笑,讓人感覺到了溫馨。 後來我向姐姐道過第二次別,走遠了才察覺,我手中提的,其實是姐姐所想遞給我的信念與意念,最後在寒夜裏,我小口小口品著;終於細細體會到,這碗豆花所傳達給我的暖暖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