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廟看歷史系列2:Wat Meh Liew, Kuala Lumpur,一】Meh Liew是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Wat Meh Liew 是坐落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蒂蒂旺沙區(Titiwangsa)敦拉薩路(Jalan Tun Razak)和彭亨路(Jalan Pahang)交通圈交接處旁的一間小型暹羅(泰式)佛寺,迄今已有近百年歷史。

Wat Meh Liew的寺廟名稱挺玩味,它不以佛典詞匯為名,也不以地方作寺名,一般人就直接稱呼該寺為Wat Meh Liew;而從遠處往寺廟旁的小山坡上望去,有一肅立的招牌清楚指出,佛寺的中文正式名稱是“三寶佛寺”。

然諳泰語的人一聼就知道,“Meh”或“Mae”除了是指母親,亦是針對某女士的尊稱,“Meh Liew”所指的即使某位女士。以一女士的尊稱冠以寺廟名稱,可見該女士應該大有來頭。

最初那幾次到訪Wat Meh Liew禮佛時,筆者曾藉機向一打理寺廟的華人大叔詢問到該寺的來歷。那名大叔大略講解了一些由來,讓我更清楚掌握了該寺初期的一段歷史,如Wat Meh Liew的”Meh Liew”,確實源自某位華人女士的尊稱。大叔也指出,最初這座暹寺原本是錫蘭(Sri Lanka,斯里蘭卡)式的南傳佛寺,由於寺廟一帶曾有暹羅裔人所聚居的“暹羅村”(Kampung Siam),信衆也多以當地的暹羅裔爲主,所以該寺也逐漸轉變為暹羅式佛寺。

寺廟的外墻和招牌

寺廟的外墻和招牌


透過這些重要的綫索,筆者曾耗費了不少時間去檢索和搜尋Wat Meh Liew和當地暹羅村的相關資料,最初實在摸不着腦袋,也不知該從何下手。然而皇天不負有心人,搜到了馬來西亞歷史學會(Malayan Historical Society)的官方期刊“Malaysia In History”舊時仍以英文發表的過刊(1974年12月,第17卷第2期)上,發現了由4名來自吉隆坡安邦路國民型女中(SMJK Perempuan Jalan Ampang)教師所發表的一篇有關吉隆坡暹羅村的田調專文(‘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Kampung Siam,Kuala Lumpur’)。該文内容有很大篇幅,敘述了Wat Meh Liew以及“Meh Liew”本人的事跡,有助於我們解開Wat Meh Liew早期的典故。

“Meh Liew”原來不姓Liew,而是姓葉(Yap),英文全名為Yap Yoke Liew,中文原名為葉玉柳。葉女士出生於當時暹羅王國(今泰國)的通扣(Tongkah,即普吉島,Phuket),1923年從暹羅遷至霹靂州太平時,結識並嫁給當地英殖民當局的印務局任職的丈夫,錫蘭人德·阿維斯先生(A.A.G de Alwis)。

據稱在太平短暫居住時,葉女士已於當地創建了第一座暹羅佛寺,具體為哪間則不得而知。1925年,葉女士因夫君調任至吉隆坡的印務局(今吉隆坡城市館(Kuala Lumpur City Gallery)所在地的前英殖民政府印務局大樓)工作,再舉家遷往吉隆坡居住。

當時吉隆坡環路(Circular Road,後更名為Jalan Pekeliling,今敦拉薩路一段)和彭亨路的交接一地帶,仍是荒蕪的叢林和濕地。葉女士夫婦向英殖民政府采購該段地皮,成爲了日後暹羅村的地主和開發者,並就地著手興建暹羅佛寺,藉以容納在外地常年居無定所的暹羅僧人。因此Wat Meh Liew被譽爲是當時英殖民政府所認可的、在雪蘭莪州所設立的第一座暹寺。


‘Siamese in Kuala Lumpur’,27th December 1929, “The Straits Times”,Pg.17.

‘Siamese in Kuala Lumpur’,27th December 1929, “The Straits Times”,Pg.17.


英文報《新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於1929年12月底,轉載了一篇《曼谷政治報》(“Bangkok Karn Muang”)特派員關於吉隆坡暹羅人的報導。當時尚不具名的這座新建暹寺,共有6名僧人在此禪居,其中5名為暹羅人,1名為錫蘭人。

此外,推測中文寺名“三寶佛寺”的歷史可能更爲悠久,從新聞的記載,當時寺廟正著手打造三尊佛像,可能證實建寺初期確實有“三寶佛”的存在,而并非指佛門“三寶”的“佛、法、僧”。此三尊佛像,是否即目前供奉寶扇櫥櫃旁的神臺上的那幾尊古佛像,由於沒有進一步詢問廟方,則無從知曉了。此外也肯定的是,Wat Meh Liew從一開始就是一間暹羅佛寺,而非由錫蘭佛寺轉變而來。


寺内神臺的佛像

寺内神臺的佛像


前述的專文也指出,後來的前雪蘭莪和霹靂州泰佛教僧長,也就是智達苑寺(Wat Chetawan)的創始人兼首任住持阿贊榮(Phra Kru Sungakar (Vieng)Sungkatsaro),是第一位到暹羅村禪居的暹羅籍僧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無境南國的沙龍
4會員
42內容數
無境南國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南羅得西亞(Southern Rhodesia),即今日的津巴布韋,曾是英帝國昔日除了當時南非聯邦以外,在非洲大陸的另一個由少數白人統治和主政的自治國家。“羅得西亞特種空勤團”於1951年的組成,從一千名的白人志願者者中篩選出一百名精銳部隊,被編入“馬來亞偵察兵”的“C中隊“。
Thumbnail
2025/04/30
南羅得西亞(Southern Rhodesia),即今日的津巴布韋,曾是英帝國昔日除了當時南非聯邦以外,在非洲大陸的另一個由少數白人統治和主政的自治國家。“羅得西亞特種空勤團”於1951年的組成,從一千名的白人志願者者中篩選出一百名精銳部隊,被編入“馬來亞偵察兵”的“C中隊“。
Thumbnail
2025/04/23
馬來亞緊急狀態在1950和1951年間進入高潮階段,英國政府爲了能徹底將馬共叛亂根除,想有效地徵求訓練適合叢林生存條件、心理堅定和强壯的士兵。於是找來了綽號“瘋子麥克,在當地率先成立”馬來亞偵察兵“,並效仿二戰時英國特種空勤團(SAS)的組織方式,訓練一批在特定地理環境下,能執行特殊任務的作戰單位。
Thumbnail
2025/04/23
馬來亞緊急狀態在1950和1951年間進入高潮階段,英國政府爲了能徹底將馬共叛亂根除,想有效地徵求訓練適合叢林生存條件、心理堅定和强壯的士兵。於是找來了綽號“瘋子麥克,在當地率先成立”馬來亞偵察兵“,並效仿二戰時英國特種空勤團(SAS)的組織方式,訓練一批在特定地理環境下,能執行特殊任務的作戰單位。
Thumbnail
2025/04/22
蕉賴的共和聯邦戰爭公墓所安葬的烈士裏,在為數不少的廓爾喀兵墓群之中,其實也混雜著其他在馬來亞緊急狀態時期,於戰鬥或任務中捐殉的非洲籍英軍。只是所能觀察到的墓碑數,數量不甚多,大多是在馬來亞作戰時陣亡的非洲土著和白人將士。
Thumbnail
2025/04/22
蕉賴的共和聯邦戰爭公墓所安葬的烈士裏,在為數不少的廓爾喀兵墓群之中,其實也混雜著其他在馬來亞緊急狀態時期,於戰鬥或任務中捐殉的非洲籍英軍。只是所能觀察到的墓碑數,數量不甚多,大多是在馬來亞作戰時陣亡的非洲土著和白人將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Wat Meh Liew 是坐落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蒂蒂旺沙區(Titiwangsa)敦拉薩路(Jalan Tun Razak)和彭亨路(Jalan Pahang)交通圈交接處旁的一間小型暹羅(泰式)佛寺,迄今已有近百年歷史。
Thumbnail
Wat Meh Liew 是坐落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蒂蒂旺沙區(Titiwangsa)敦拉薩路(Jalan Tun Razak)和彭亨路(Jalan Pahang)交通圈交接處旁的一間小型暹羅(泰式)佛寺,迄今已有近百年歷史。
Thumbnail
馬來西亞檳城的亞美尼亞街,是一個充滿藝術氣息和歷史文化的地方,特別以其街頭藝術而聞名。這裡的街道兩旁佈滿了色彩繽紛的壁畫和雕塑,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導遊帶我們從這個廟開始走起,其實這個廟就在清真寺旁邊,直線距離不過50公尺。讓人不解的是,為什麼在參觀清真寺時不順便帶我們一起參觀這座廟呢?
Thumbnail
馬來西亞檳城的亞美尼亞街,是一個充滿藝術氣息和歷史文化的地方,特別以其街頭藝術而聞名。這裡的街道兩旁佈滿了色彩繽紛的壁畫和雕塑,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導遊帶我們從這個廟開始走起,其實這個廟就在清真寺旁邊,直線距離不過50公尺。讓人不解的是,為什麼在參觀清真寺時不順便帶我們一起參觀這座廟呢?
Thumbnail
這是我最想來的一座廟了,導遊說這廟宇的建築相人仰躺一樣,從身體的腳步進入,一直到最高的頭部。這門樓就是它的腳步,這已經好漂亮了,內部更叫人期待。 馬來西亞的馬里安曼興都廟是印度教的重要宗教場所之一,尤其位於檳城的這座廟宇,更是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象頭神(Ganesha):智慧之神。象頭神是
Thumbnail
這是我最想來的一座廟了,導遊說這廟宇的建築相人仰躺一樣,從身體的腳步進入,一直到最高的頭部。這門樓就是它的腳步,這已經好漂亮了,內部更叫人期待。 馬來西亞的馬里安曼興都廟是印度教的重要宗教場所之一,尤其位於檳城的這座廟宇,更是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象頭神(Ganesha):智慧之神。象頭神是
Thumbnail
喬治教堂的旁邊就是中華總商會的大樓,可以看到這個大樓有多高,也顯示華人在檳城的力量有多強大。樓下也在維修,蓋有段時間了。 檳城椰腳街觀音亭,又名廣福宮,是位於馬來西亞檳城州喬治市椰角街的一座大乘佛教寺廟。該寺建於1728年,是檳城州最古老的佛寺。歷史檳城椰腳街觀音亭最初由福建移民於1728年建立,
Thumbnail
喬治教堂的旁邊就是中華總商會的大樓,可以看到這個大樓有多高,也顯示華人在檳城的力量有多強大。樓下也在維修,蓋有段時間了。 檳城椰腳街觀音亭,又名廣福宮,是位於馬來西亞檳城州喬治市椰角街的一座大乘佛教寺廟。該寺建於1728年,是檳城州最古老的佛寺。歷史檳城椰腳街觀音亭最初由福建移民於1728年建立,
Thumbnail
我在離清邁一小時車程的小縣,在Good Hope咖啡館剛用完餐,凝視著眼前咖啡冒出的煙,思緒回溯上午逛百佛像園區(不懂泰語所以這並非官方名稱,只能以景象來形容)的奇妙體驗。 那是位在兩條小河交界處、一個比較少觀光客知道的非售票園區,據隨行人員翻譯門口招牌,園區有百尊不重複的佛身雕像,有的慈眉善目、
Thumbnail
我在離清邁一小時車程的小縣,在Good Hope咖啡館剛用完餐,凝視著眼前咖啡冒出的煙,思緒回溯上午逛百佛像園區(不懂泰語所以這並非官方名稱,只能以景象來形容)的奇妙體驗。 那是位在兩條小河交界處、一個比較少觀光客知道的非售票園區,據隨行人員翻譯門口招牌,園區有百尊不重複的佛身雕像,有的慈眉善目、
Thumbnail
五月,預期清邁有高張的豔陽。仍決意一探傳說中的蘭納王朝古都。 清晨雨後,灰雲遮蔽暑熱,無夢寺以一襲素樸綠衣,輕盈聚攏雙眼。 悟孟寺 Wat UMong ,七百餘年的歷史,佛塔安穩指向天際,青苔兀自生長。 鳳凰花盛放,緬梔微笑揚起清芬。一切寧靜而悠緩。 走入冥想隧道,感受念起念散。 隧道幽深,佛龕
Thumbnail
五月,預期清邁有高張的豔陽。仍決意一探傳說中的蘭納王朝古都。 清晨雨後,灰雲遮蔽暑熱,無夢寺以一襲素樸綠衣,輕盈聚攏雙眼。 悟孟寺 Wat UMong ,七百餘年的歷史,佛塔安穩指向天際,青苔兀自生長。 鳳凰花盛放,緬梔微笑揚起清芬。一切寧靜而悠緩。 走入冥想隧道,感受念起念散。 隧道幽深,佛龕
Thumbnail
台北市萬華區有一個很小間的法華寺,藏身在南寧西路街道里。門口還是蠻吸睛的,像雞蛋一樣的黃色,配上鮮紅色,遠遠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座寺廟。這間廟宇無論是廟宇沿革歷史、建築體本身都充斥著濃厚日本傳統廟宇特色。 法華寺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萬華區區西寧南路194號 ​開放時間: AM0
Thumbnail
台北市萬華區有一個很小間的法華寺,藏身在南寧西路街道里。門口還是蠻吸睛的,像雞蛋一樣的黃色,配上鮮紅色,遠遠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座寺廟。這間廟宇無論是廟宇沿革歷史、建築體本身都充斥著濃厚日本傳統廟宇特色。 法華寺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萬華區區西寧南路194號 ​開放時間: AM0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