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人傳奇:講談社野間清治(魚住 昭 著)/ 邱振瑞 編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言:德川幕府和明治維新結束後,日本開始作為一個現代國家向前邁進,進而開啟了日本「巨型媒體企業」的黎明。

至今為止,在日本社會的各個層面都可以看到權力與媒體交換(掛鉤)的痕跡,進而在網路擴散傳播,因而造成人們對既有媒體的不信任。然而,在這樣的環境下,大眾媒體是如何面向日本的讀者又如擴展自身的影響力呢?我們有必要關注媒體、權力、大眾與現代歷史的複雜性,最好還能揭示出其黑暗面。

 

發現絕密文件

 

當我看到堆疊在我面前的瓦楞紙箱時,我的心狂跳不已。裡面約有150冊厚厚的合訂本,被深藍色或栗色的硬皮封面緊緊保護著。這些都是昭和34年(1959)講談社編纂公司歷史:《講談社五十年》的珍貴資料。

我必須先說明我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在之前的六個月裡,我一直在搜讀關於講談社的擁有者野間家族的文獻。例如:

包括第一社社長野間清治的書籍和傳記,他從東京帝國大學的秘書一躍成為「日本雜誌之王」的背景。

第二任社長野間恒的手稿,他在清治去世後約三周驟然離世,年僅29歲。

第三任社長左衛(野間恒的母親,她被稱為「女尼將軍」)的追思錄。

第四任社長省一,曾任南滿鐵道(滿鐵)的精英員工,擔任第四任社長的相關傳記和追思錄。

第五任社長阿南惟道(於二戰後自殺身亡的陸軍大臣阿南惟幾的第五個兒子)的追思錄。

第六任社長佐和子,遭逢阿南惟道突然去世後,接任社長的追思錄。

這些資料都很有趣,也很有價值,但因為當事人的謹慎與考量,蒙上薄薄的面紗。很難觸及全部的真相。我想知道的是,透過野間家族成員經歷過的奇特命運及其真實的樣貌,來揭示日本「大眾媒體時代」的開端與發展。

因此,我們需要一份未公開的證詞記錄,而它就在那裡。

原因是在《講談社五十年》的凡例,(即在書首逐項列出該書的編輯方針和使用方法)中,有一段別具意義的文字這樣寫道:「一、由於頁數關係而無法收錄的大量資料,已留待他日再行處理」。

這些珍貴的文件現今在哪裡?當我詢問講談社前社長室主任市原德郎時,他告訴我,直到大約10年前,這些文件確實都存放在總公司六樓的一個小房間裡,就在公司歷史編輯室旁邊。

然而,公司歷史編纂室本身現在已經解散,存放文件的小房間也裁撤了。

我委請現任社長室長高橋明男先生調查這些資料其後的去向。他表示,很有可能是被送到了講談社位於埼玉縣與野市的倉庫,他會去那裡尋找。

大約兩星期以後,高橋先生回覆說,沒找到那批資料。我想,講談社倉庫內部一定很大,如同巨大的迷宮那樣,一旦失去蹤跡,就很難找到它了。

就在我打算放棄之際,我收到了《現代周刊》現任總編輯鈴木崇之的電子郵件,他說,他有一些其他的想法,請我稍候時日。幾天之後,我收到他捎來消息:「找到了!」

過程的細節我不得而知,但在2010 年左右,所有與公司歷史相關的文件都被裝進約100個紙箱,堆在總公司八樓總務會議室的後方。

我趕到了講談社,從紙箱中取出合訂本。合訂本的書脊上刻有金字標題 「野間清治を語る」或 「二代社長を語る」等,編號從1到 147(不知何故,只缺少第 126卷)。合訂本大部分內容都是200 字稿紙手寫速記筆記。

畢竟,手稿的紙張已有約60年的歷史,所以已經泛黃、變質,不小心翼翼翻閱,就有碎裂的危險。這裡的「敘述者」幾乎都已過世,如果我現在不收錄他們的聲音,他們珍貴的見證將會消失在黑暗中。(第1回)

 

(附注:數日前,文友惟喆捎來紀實作家魚住昭追蹤講談社傳奇人物野間清治的專書報導,我慢速閱讀以後,覺得對台灣讀書(出版)界富有啟發和意義,有必要編譯成文分享出來。這只是個小小的起步,在我看來,知識生產力的實際行動,與傳播善知識同樣重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邱振瑞的沙龍
14會員
309內容數
邱振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6
去年(2024)3月6日,日本政治學家、歴史學者(日本政治外交史)、國際問題評論家五百旗頭真逝世,我原來想寫點文章簡要介紹他重要的學術生涯,由於各方面資料準備不足,又沒熟讀他的重要著作,貿然撰文只會突顯自己的淺薄而已,所以,我決定暫時擱置下來。或許是因緣巧合,兩天前,NHK剛好播出五百旗頭真的特輯:
2025/05/06
去年(2024)3月6日,日本政治學家、歴史學者(日本政治外交史)、國際問題評論家五百旗頭真逝世,我原來想寫點文章簡要介紹他重要的學術生涯,由於各方面資料準備不足,又沒熟讀他的重要著作,貿然撰文只會突顯自己的淺薄而已,所以,我決定暫時擱置下來。或許是因緣巧合,兩天前,NHK剛好播出五百旗頭真的特輯:
2025/05/05
在平淡的生活中,自有平淡的樂趣。以我們為例,每次店裡打烊,放下了鐵捲門,來到新純香款茶鋪的總本山----方型花圃前,即是我們跟各種花草閒話常家,互道晚安的時刻。這時刻的靜謐與祥和,總令人舒心愉快。尤其是,這時若有涼風乍起迎面拂來,看見路燈下酪梨樹枝條葉影搖曳的姿態,無異於在傳送現代主義美學的視覺語言
2025/05/05
在平淡的生活中,自有平淡的樂趣。以我們為例,每次店裡打烊,放下了鐵捲門,來到新純香款茶鋪的總本山----方型花圃前,即是我們跟各種花草閒話常家,互道晚安的時刻。這時刻的靜謐與祥和,總令人舒心愉快。尤其是,這時若有涼風乍起迎面拂來,看見路燈下酪梨樹枝條葉影搖曳的姿態,無異於在傳送現代主義美學的視覺語言
2025/05/04
一個穿著時髦名牌的哈日族中年顧客經常來我們店購買冷泡茶,我對他的印象的特別深刻。隨著時間的推移,彼此較為熟識了,我們聊談的話題也變得寬廣起來。有一次,他自承很熱愛日本演歌和日本職業摔跤,其獨生子正在東京攻讀碩士學位,每次說到這裡,他滿臉洋溢著為人父的自豪。具體說來,他是個性情中人,有時候他唱歌的興致
2025/05/04
一個穿著時髦名牌的哈日族中年顧客經常來我們店購買冷泡茶,我對他的印象的特別深刻。隨著時間的推移,彼此較為熟識了,我們聊談的話題也變得寬廣起來。有一次,他自承很熱愛日本演歌和日本職業摔跤,其獨生子正在東京攻讀碩士學位,每次說到這裡,他滿臉洋溢著為人父的自豪。具體說來,他是個性情中人,有時候他唱歌的興致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日本文化評論家宇野常寬的成名作《00年代的想像力》計劃翻譯成中文出版的消息,幾年前起不論是在香港或台灣,都偶有所聞,但從結果看來,始終未有成事。
Thumbnail
日本文化評論家宇野常寬的成名作《00年代的想像力》計劃翻譯成中文出版的消息,幾年前起不論是在香港或台灣,都偶有所聞,但從結果看來,始終未有成事。
Thumbnail
本書是曾任朝日新聞記者的野島岡所寫,初次認識這位專家是透過范琪斐的訪談,我覺得是認識中日臺關係的一個不錯的切入角度,且讓我寫寫流水帳。 從日港臺中立場下手分析的脈絡 為什麼野島岡要寫這本書?看完我覺得他是有感新聞與傳媒因為中國勢力影響有偏激且失衡之嫌,因而產生記錄整理的念頭。開篇明言臺灣與香港有
Thumbnail
本書是曾任朝日新聞記者的野島岡所寫,初次認識這位專家是透過范琪斐的訪談,我覺得是認識中日臺關係的一個不錯的切入角度,且讓我寫寫流水帳。 從日港臺中立場下手分析的脈絡 為什麼野島岡要寫這本書?看完我覺得他是有感新聞與傳媒因為中國勢力影響有偏激且失衡之嫌,因而產生記錄整理的念頭。開篇明言臺灣與香港有
Thumbnail
文豪Japan 太宰治、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等人,是日本文學史上的名家,各自憑藉自己那獨特風格與思路,開創出明治-大正時代文學裡的璀璨盛事。 每當閱讀這些名家的著作,從溫馨日常般擬人視角敘述,到人心詭變的警世語,讓我深切感受到那專屬於日式,獨有的隱晦不明的暗喻與溫婉省悟。 而世間的萬物常理與運
Thumbnail
文豪Japan 太宰治、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等人,是日本文學史上的名家,各自憑藉自己那獨特風格與思路,開創出明治-大正時代文學裡的璀璨盛事。 每當閱讀這些名家的著作,從溫馨日常般擬人視角敘述,到人心詭變的警世語,讓我深切感受到那專屬於日式,獨有的隱晦不明的暗喻與溫婉省悟。 而世間的萬物常理與運
Thumbnail
‧ 多年前膾炙人口的電視連續劇《阿信》捲土重來,又在緯來日本台重播了。經典就是經典,百看不厭。記得當年文經版小說原著中文本,還是鍾肇政先生翻譯的呢! ‧ 日本寫實主義小說家尾崎紅葉(1868-1903)《金色夜叉》,自1897年起於《讀賣新聞》連載,大受歡迎,包括前篇、中篇、後篇、續篇、再續、三續
Thumbnail
‧ 多年前膾炙人口的電視連續劇《阿信》捲土重來,又在緯來日本台重播了。經典就是經典,百看不厭。記得當年文經版小說原著中文本,還是鍾肇政先生翻譯的呢! ‧ 日本寫實主義小說家尾崎紅葉(1868-1903)《金色夜叉》,自1897年起於《讀賣新聞》連載,大受歡迎,包括前篇、中篇、後篇、續篇、再續、三續
Thumbnail
由日本推理小說家大澤在昌所開辦歷時一年的「小說課堂」系列講座內容,以接近逐字稿的方式將講座的內容匯集精選而成。該講座選拔日本十二位青年寫作者,以「大師辦私塾」的形式進行,由主講者即作者大澤在昌和五六位編輯共同合作。本書將內容濃縮成十堂寫作課程及四次課題講評。
Thumbnail
由日本推理小說家大澤在昌所開辦歷時一年的「小說課堂」系列講座內容,以接近逐字稿的方式將講座的內容匯集精選而成。該講座選拔日本十二位青年寫作者,以「大師辦私塾」的形式進行,由主講者即作者大澤在昌和五六位編輯共同合作。本書將內容濃縮成十堂寫作課程及四次課題講評。
Thumbnail
1989年六四有無數的小故事,這些小故事必須被繼續紀錄著、流傳下去、影響更多的人,這是遠古時代文字尚未被發明前就存在的傳承形式,如今儘管我們有更多紀錄記憶的媒介,但我們仍然要維持這樣的流動:你必須讓更多人知道……1989年6月4日在北京天安門發生了什麼事。
Thumbnail
1989年六四有無數的小故事,這些小故事必須被繼續紀錄著、流傳下去、影響更多的人,這是遠古時代文字尚未被發明前就存在的傳承形式,如今儘管我們有更多紀錄記憶的媒介,但我們仍然要維持這樣的流動:你必須讓更多人知道……1989年6月4日在北京天安門發生了什麼事。
Thumbnail
要說臺灣人對日本的大文豪的認識,除了一些比較正經的課文或讀本,絕對就是從動畫「文豪野犬」來的吧,其中又以芥川龍之介、太宰治那種最受人們歡迎。但在現實中的那個人到底是什麼樣子呢,讓我們一起潛入那位「短篇小說之王」芥川龍之介的一生。
Thumbnail
要說臺灣人對日本的大文豪的認識,除了一些比較正經的課文或讀本,絕對就是從動畫「文豪野犬」來的吧,其中又以芥川龍之介、太宰治那種最受人們歡迎。但在現實中的那個人到底是什麼樣子呢,讓我們一起潛入那位「短篇小說之王」芥川龍之介的一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