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塞

含有「赫塞」共 1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物價飛漲,蛋黃酥1個50元,已是常態。現在市場又見炒作,中秋月餅1個100元,甚至於高達數百元。請問大家,會買單嗎? ‧這是小時候朗朗上口的兒歌。記得否?如今不太容易聽到了。「一的炒米香,二的炒韭菜,三的強強滚,四的炒米粉,五的五將軍,六有好囝孫,七的蚵仔煮麵線,八的講伊欲分一半,九的九嬸婆,十
Thumbnail
身體內有上帝也有魔鬼,流著母親的血也流著父親的血。人性與狼性這樣的對立,可謂充滿象徵意義。 (一)深具思想性 德國作家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1877-1962),榮獲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赫塞小說最大的特色是深具思想性,小說主人翁往往猶如赫塞的化身,不斷地追尋自我覺醒以及自我
Thumbnail
﹝2025年臺北燈會主燈﹞ ‧ 2025年不太一樣,臺北燈節主燈移到中山堂廣場,蛇年主燈秀結束,只聞現場觀眾竊竊私語,並未聽見叫好的掌聲。 ‧ 2025年桃園臺灣燈會照常舉行,唯雨天備案不周,引以諸多批評。不免想起那一年,SARS肆虐,學校畢業典禮或取消或改至室外舉行。行政會報決定,本校畢典從禮
Thumbnail
我好喜歡赫曼.赫塞,每次閱讀都能在書中看到自己。這是篇非常個人的讀後隨筆,關於漫遊、憂鬱、孤獨、自我和存在。
Thumbnail
(一)重視思想性 偉大的小說家必然是廣義的哲學家,由德國文學家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1877-1962)的作品即可獲得明確的驗證。論者認為,赫曼.赫塞一生既為人類本性之精神慾望和動物慾望的衝突所苦惱,同時也在內心不斷地追求以上二者調和統一的救贖之道。反映在作品上,即十分重視其思想
Thumbnail
  ﹝常玉油畫﹞ ‧ 留法的畫家常玉(1895-1966),其油畫風格宛如馬諦斯。畫面線條簡單俐落,卻又透露一種無聲的孤獨感。 ‧ 青春歲月,因為純純的愛,即使再微小的事物也產生魔力,在記憶中散發永恆的光芒。 ‧ 村上春樹最新長篇小說《城與不確定的牆》中文版問世,這是村上第15本長篇小說作品
Thumbnail
bye-avatar-img
2024/12/17
想到另一名女性畫家潘玉良也是留法的...
主人翁培德追尋自我的覺醒,也是所有年輕徬徨的讀者,學習成長過程的一盞明燈,指引迷失的心靈,走上光明大道,其思想上的永恆價值殆無疑義。 (一)追尋自我的覺醒 德國作家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1877-1962),榮獲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赫塞的小說深具思想性及半自傳性,往往塗抹「
Thumbnail
‧ 多年前膾炙人口的電視連續劇《阿信》捲土重來,又在緯來日本台重播了。經典就是經典,百看不厭。記得當年文經版小說原著中文本,還是鍾肇政先生翻譯的呢! ‧ 日本寫實主義小說家尾崎紅葉(1868-1903)《金色夜叉》,自1897年起於《讀賣新聞》連載,大受歡迎,包括前篇、中篇、後篇、續篇、再續、三續
Thumbnail
‧ 關於民粹,狄更斯以法國大革命為時代背景的《雙城記》(雙城即倫敦與巴黎)有極深刻的描述,當被告無罪釋放的決定剛一宣布,在場的男男女女每個都衝上來給了他友善的擁抱,然而被告很清楚,同樣的這一批人倘若捲入了另一股潮流,也會同樣激動地朝他撲來,把他撕成碎片,然後棄屍於街頭。那是最好的時代,那是最壞的時代
Thumbnail
彼得潘-avatar-img
2023/12/10
孤星淚老是被我誤成“孤雛淚” 兩者都曾拍成電影 都是悲慘的成長故事
仰望自己的天星-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2/10
彼得潘 一字之差
「霸凌」是時代新名詞,實則早已有之。在群體生活中,特別是校園,最容易發生。 個人或集體持續以言語、文字、圖畫、符號、肢體動作及其他方式,直接或間接對人做出貶抑、排擠、欺負、騷擾、戲弄等行為,使人處於具有敵意或不友善的校園學習環境,影響正常學習,乃至產生精神、生理或財產上的損害,這都是霸凌。如今隨著3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