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配4萬元,是不是可以考慮辭職?財務與心理層面的平衡,配息的風險與規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raw-image


 

大綱:

  1. 每月配息4萬能否辭職?
  2. 生活開支與風險考量
  3. 股息穩定性與財務規劃
  4. 退休心態與生活重心
  5. 配息風險與長期規劃

關鍵字:

#配息 #辭職 #生活風險 #股息穩定性 #財務規劃 #退休心態 #生活重心 #躺平 #儲蓄 #風險管理

 

每月配息4萬能否辭職?

那我想這是最近看到的一篇新聞,是在討論說,如果每個月你有配息4萬,會不會離職?就有一個人,他在D卡上面問大家,他說他33歲,他是覺得說,如果已經有配息4萬塊,每個月都有了,那為什麼還要在公司裡面繼續打拼?是不是可以找一些比較彈性的工作,可能工時沒那麼長,或者壓力沒那麼重的這種工作?


4萬塊是否足夠生活?

那我覺得其實這個議題應該是很多人都會想到的。但是其實就我一開始看到這個4萬塊,想說這個每個月4萬塊配息,是不是就可以考慮辭職?我自己是覺得4萬塊,真的是まだまだ。4萬塊哪裡會夠生活?


單身與家庭背景的考量

因為每個人想要的生活標準不一樣。假設我今天是一個單身族好了,我沒有老婆沒有小孩的話,那我沒有其他的家累,比如說沒有上有爸媽要養,下有小孩要養,沒有這樣子的經濟重擔的時候,我真的覺得4萬是OK啦,這很ゆっくり。講實在的,你一個單身漢,單身羅漢咖,4萬塊,真的一個月也花不到那麼多錢。真的,4萬塊是可以退休。


生活開支與風險考量

但是我覺得這要分兩個層面來講,因為他的題目是說,假設你配息4萬的時候,你會不會想要辭職不幹了,然後去做你想做的事?就我來說啦,因為我發表心得,我是來閒聊心得,我覺得像這個錢是不太夠的,那因為還有很多的生活上的支出要來去做應對。


股息穩定性與財務風險

那我看了D卡上面,有些人會講說,底下推文的會講說,他可能會辭職做一些臨時工,或是比較做一些比較輕鬆的工作,然後不要把股息都花掉,來多存一點錢。那我覺得其實因為這樣子的論點,是建立在於說你是有股息的階段,也就是說股息是穩定的狀況。


如何應對股息衰減風險?

但是4萬塊錢,其實你還要思考的是,股息如果真的衰減的時候,你怎麼去面對?你怎麼去因應?如果真的要考慮到說,我完全要退休,譬如說我辭職不做了,我沒有正職收入了,那我可能是兼職,或是做比較簡單的工作,不是FULL TIME的這種全職工作,或者是比較輕鬆的工作,但是薪水低的,那你可能就要思考到,當你的股息收入沒有這麼多的時候,你有沒有辦法過生活?這個是每個人的,你自己的生活物質需求上,或者是你有沒有其他家累需要去考量的。


財務規劃的全面性

那因為每個人狀況不一樣,我只能說我的。那我想啊,因為這個朋友他並沒有講說他的其他的家庭背景,那我會建議說,當如果有這樣子的想法的時候,其實應該要做一個全面的規劃。是不是現在只有股息收入,有沒有機會有其他的收入來源?比如說你可能用這4萬塊錢的股息,改去買房子,對不對?買了房子收租之類的。


儲蓄與貸款規劃

你這4萬拿去繳貸款,譬如說你4萬,你就應該抓一點比較餘裕。比如說我今天貸款2萬塊,每個月2萬好了,我這4萬我就拿去繳貸款,剩下2萬塊,或是我就花1萬塊就好,還有1萬塊當預備金。這樣子可能你在過生活上,可能就會比較餘裕啦。


未來風險的考量

我覺得最大的盲點是在於,生活的人,他不曉得未來有什麼變化,這個才是一個重點。當你不曉得未來有什麼樣子的變化的時候,你在做理財規劃的時候,就會落入到一個迷思:我是不是用現在的生活的品質來去預估未來的狀況?那你在做這樣子預估的時候,又沒有去思考到風險這一塊,那就是非常的不妥啦。


生活意外與支出變動

還是要思考一下,假設你今天有生病啊,那你這4萬塊是不是還夠用?或是家人有一些什麼意外的時候,你這4萬塊還夠不夠用?

 

躺平與退休的心態差異

那我想,因為其實現在很多年輕人採取一種躺平的策略,會覺得說我每個月有幾萬塊的收入,我應該就可以不做事。我有些朋友的確也是這麼早就退休了。我覺得要能活得很開心,活得很有意義,而不是每天都在睡懶覺。當然,如果有這樣的錢,當然是可以好好退休,或者是做一些輕鬆的工作。


生活水準與財務需求的平衡

只是說,這個4萬塊夠不夠用,真的是依賴於你自己想要的生活水準和標準。每個人對生活的期望不同,這會影響到是否足以退休的判斷。


討論50歲朋友的退休觀點

前一陣子,我和一個朋友討論,這位朋友大約50幾歲,差不多50歲左右。他在科技業工作,我跟他說:“你知道嗎?其實你應該也賺夠了,差不多該退休了吧?”我問他,50歲的年紀,該賺的也賺夠了,怎麼還不考慮退休?


退休後的焦慮與生活重心

他跟我說:“沒有啊,你知道嗎?人啊,退休之後沒有事做,會很焦慮。”他繼續說:“你看,很多年輕人想的是什麼?他們想的是,我有多少錢,我就要退休,我股息就能退休,我一個月3萬就可以過日子。”可是,當我和這位50歲的朋友聊起來,他想的卻是:“我沒有工作的時候,早上我不知道該做什麼。”他焦慮的是:當你沒有事情做的時候,生活的重心就會消失,這種困惑感會讓人感到迷茫。


工作與退休的心境反差

但反過來,當你正在忙碌,正在工作很辛苦的時候,往往會有想放鬆、休息的心態,甚至會覺得:“我有股息可以領了,為什麼要這麼辛苦地工作?”所以你看,這是兩種不同的心境。對於財務基礎穩定的朋友來說,退休並不只是離開工作,而是要找到生活的新重心,這個重心可能來自於愛好、興趣,或者其他生活方式的選擇。


生活中的愛好與精神寄託

他還跟我講說,假日的時候,他會騎車去北海岸,看看那種花間小路、田間小路,或者欣賞一些小橋流水。這些小小的活動讓他覺得生活是有趣的,儘管平常的工作稍微辛苦一點,但有了這些愛好,讓他感覺自己的生活有意義。


我的生活方式與心境

像我最近的嗜好就是開車去海邊。你知道,開車去海邊其實是一個很放鬆的事情。在路上的時候,我會聽一下最近很紅的藤井風的歌。你就這麼chill地開著車,到達海邊後,找家咖啡店,坐下來喝著咖啡,吃著蛋糕,悠閒地度過一段時光。這種小確幸,才是真正的生活吧。


退休與生活設計目標的關聯

所以,實際上,你的4萬塊夠不夠退休,取決於你的生活設計目標。在財務規劃上,首先要釐清的是這筆錢是否足夠支撐你的基本生活需求。你要考慮到是否有預留一些應急資金,並思考如果遇到最糟糕的情況,你該如何應對?而不是只依賴存款來應對可能的財務危機。


備份計劃與生活變故的應對

當最糟情況發生,比如生了小孩或其他生活變故時,你是不是能夠應對?如果你認為股息收入不夠,是否願意回去工作?這就是你的備份計劃。即使你現在沒有工作,年紀尚輕的情況下,總是可以重新回到職場,這是多麼重要的保障。


財務與心理層面的平衡

另一方面,假設你的財務已經滿足了需求,那麼你在心理上是否能夠應對退休後的生活?沒有主動收入的情況下,你如何找到生活的重心?我知道有些自媒體人,他們透過轉型去拍YouTube,這成了他們退休後的生活重心。他們可能會告訴你,退休並不意味著生活變得無聊,反而有更多的事情去做。


自媒體生活與收入並非焦點

如果你問我,如果有一天我退休,我會做什麼呢?我會繼續做我現在喜歡的事情,分享自媒體的心得,跟大家聊這些話題。我覺得這樣的生活已經很開心了,無論自媒體的收入高低,重點是我的生活有了重心,有了興趣,這才是最重要的。

退休規劃的重點:生活有重心

所以怎麼樣子在你退休後,有這個四萬塊錢之後,你應該怎麼去規劃?其實我覺得這個才是每個人要思考的重點,而不是說,我有這個四萬塊,或我三萬塊、五萬塊,我每天就在家裡吃飯睡覺,然後起來打電動,看看YouTube,看看Netflix,然後我又睡覺又吃飯,早上起來,早上不起來,中午才起來,結果下午又繼續打電動,晚上又繼續吃飯睡覺。

生活缺乏重心的風險

那個整天這樣子的生活,過久了人真的會憂鬱,因為你沒有一個重心點啊。你生活,你不知道你的生活意義在哪裡啊。吃飯、睡覺、打電動當然開心,這叫做體驗式幸福。你在打電動的當下,你的多巴胺會分泌,可是問題是以long term來說,你這樣子過了幾十年之後,十幾年,假設這個朋友33歲退休好了,他可能到40歲~50歲,他還有20年的時間。那麼那麼長的時間,你完全不知道自己生活在幹嘛,那個焦慮感會隨著時間而增加。你會覺得啊,生活不知道在幹什麼,不曉得自己在做什麼事情。

財富帶來的選擇自由

反而我會覺得,他真的有這個股息規劃的時候,他反而不是說完全正職不做。你真的不要,真的不想要做這麼辛苦的工作,當然你可以去規劃、去設計一個你自己比較喜歡的工作。你這個工作的選擇權,當你手上擁有財富的時候,你擁有錢的時候,獲得的是什麼?時間的選擇,工作的選擇。你可以選擇你比較喜歡,但也許沒有那麼多收入的工作。

找到生活的重心

那你也可以去選擇,雖然這個工作在外界的眼中不是這麼的好,但是它讓自己可以有很多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你還是生活當中,因為有這一份工作而有一個重心的存在。

老人退休後的挑戰

像我爸最近就跟我講說,他覺得他已經差不多快退休的年紀,他就覺得說他應該要退休了。其實我在想的事情並不是說他退休沒錢花這件事,並不是優先煩惱這個事。我煩惱的是說,他如果當他退休的時候,生活沒有重心,那個才是很麻煩的。因為老人家如果說你生活沒有重心,也沒有再去學習東西的時候,腦部很容易就衰老。

退休生活的目標設定

你就會發現說,每一天你都會忘記一些事情,到最後你很多事情都忘記了,搞不好連自己名字都忘記,都是有可能的。所以不是說忙碌想退休並不是說退休不好,而是說,你在退休當中,退休的這個歷程當中,你還是要培養自己的興趣,培養自己的生活重心。

你可以設計一些,在生活裡面的一些target的目標。比如說,我要完成什麼事情,比如說我要走百岳,這個也是一個目標。當你走完百岳的時候,你的人生是不是就非常的有意義,非常的快樂?

提早退休的生活意義

我想這個才是你要去思考退休的,或者是提早退休的生活意義。因為有些朋友會想說,我幹嘛那麼辛苦,早點離開職場,然後去找尋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真的問你,你到底想做什麼?你回答得出來嗎?你想做的事情真的是有生活重心的嗎?

電競選手的生活選擇

反而你可能回答不出來,而只是想回家打電動、看電視,那樣子的生活並不是叫做生活有重心。除非你今天的目標是說,我要當電競選手,電競有沒有,打到世界冠軍,那這個可以!這個就可以,你就可以去打電競賽,然後當冠軍,那這個是非常生活有意義,這就是你的職業,這就是你未來的職涯發展。因為這就是你的LOVE,你做起來就非常開心,非常快樂,我就很支持像這樣子的決定。

退休後的生活會議

可是如果你是每天就是起來就打電動,然後睡覺,打電動也不知道幹嘛,就消遣這樣。那每天都是消遣消遣這樣過,真的人會憂鬱,會生病。這千萬是不要這樣子。

配息的風險與規劃

配息4萬多,會不會很困難?說實在你以2024年來看,因為現在市場多頭的狀況底下,你會覺得配息好像很多。可是市場它會有景氣的循環會波動。所以大家在預估這個配息的數字的時候,你可能還是要抓一些容錯範圍。比如說,你自己要抓一個安全下限值。比如說4萬你抓個,比如說你的Rating抓個80%,你就抓3萬就好。你就用3萬來去規劃你未來的生活。

安全的配息規劃

假設你今天要選擇一個比較彈性的工作,或是收入沒有那麼多的正職或是兼職,那你在規劃的時候,你可能就要用3萬來去規劃。甚至你可以再多抓一點,讓你自己在使用這個配息的時候才不會這麼的恐懼,怕說配息一下就不好,你又急著想要賣,賣來賣去並不會讓你賺更多錢。

長期規劃與股息誤差範圍

除非你今天要做短期的主動擇股,但是如果以長期long term來說,你還是要去思考一下,如果你是以配息為目的來做規劃的人,你還是要去思考一個股息誤差範圍,合理的範圍是多少,這才是一個重點。

 

Podcast收聽入口|社群入口|節目目錄: https://cutt.ly/AwesomeMoney

威利財經角YouTub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威利財經生活隨筆的沙龍
26.0K會員
838內容數
投資小白貓之旅,期望用投資新手的觀點看待投資。就像貓咪吃飽睡得很安穩?睏霸吃罐罐,買股的你就該這樣。平時會看投資理財的金融書籍等,也希望與大家分享,這邊主要收錄我的價值投資研究、節目文稿、EXCEL投資工具等、新手投資觀念、讀書心得等。
2025/04/15
● 美國街頭的反川普情緒與關稅影響  最近幾天在美國街頭有很多人反對川普,反對他的關稅政策。對美國人來說,這項關稅政策的影響其實蠻大的。比如說,假設你是一般老百姓,你會遇到物價上漲的問題。 因為關稅提高,進口商品的成本自然增加,而進口商的成本上升,最後一定會轉嫁給消費者。所以
Thumbnail
2025/04/15
● 美國街頭的反川普情緒與關稅影響  最近幾天在美國街頭有很多人反對川普,反對他的關稅政策。對美國人來說,這項關稅政策的影響其實蠻大的。比如說,假設你是一般老百姓,你會遇到物價上漲的問題。 因為關稅提高,進口商品的成本自然增加,而進口商的成本上升,最後一定會轉嫁給消費者。所以
Thumbnail
2025/04/14
關稅戰導致經濟大蕭條,跌幅約90%,並花了25年(至1954年)才恢復。   閱讀資料時,看到這段歷史: 美國歷史上,#關稅戰導致經濟大蕭條,道瓊工業指數從1929年的381點高位跌至1932年的41點,跌幅約90%,並花了25年(至1954年)才恢復。 Grok3的整理: ● 《斯姆特-霍
2025/04/14
關稅戰導致經濟大蕭條,跌幅約90%,並花了25年(至1954年)才恢復。   閱讀資料時,看到這段歷史: 美國歷史上,#關稅戰導致經濟大蕭條,道瓊工業指數從1929年的381點高位跌至1932年的41點,跌幅約90%,並花了25年(至1954年)才恢復。 Grok3的整理: ● 《斯姆特-霍
2025/04/14
#川普關稅政策是否會導致經濟大蕭條? AI的分析很有意思,如果經濟輕度衰退大概需要1到2年回復,大家撐住。 Grok3分析: ● 要判斷川普目前的關稅政策是否會導致1930年《斯姆特-霍利關稅法》那樣的後果,我們需要比較兩者的背景、規模、全球經濟環境以及可能的反應,並分析當前的獨特因素。以下是逐
2025/04/14
#川普關稅政策是否會導致經濟大蕭條? AI的分析很有意思,如果經濟輕度衰退大概需要1到2年回復,大家撐住。 Grok3分析: ● 要判斷川普目前的關稅政策是否會導致1930年《斯姆特-霍利關稅法》那樣的後果,我們需要比較兩者的背景、規模、全球經濟環境以及可能的反應,並分析當前的獨特因素。以下是逐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大綱: 每月配息4萬能否辭職? 生活開支與風險考量 股息穩定性與財務規劃 退休心態與生活重心 配息風險與長期規劃 關鍵字: #配息 #辭職 #生活風險 #股息穩定性 #財務規劃 #退休心態 #生活重心 #躺平 #儲蓄 #風險管理   每月配息4萬能否辭職? 那我想這是最
Thumbnail
大綱: 每月配息4萬能否辭職? 生活開支與風險考量 股息穩定性與財務規劃 退休心態與生活重心 配息風險與長期規劃 關鍵字: #配息 #辭職 #生活風險 #股息穩定性 #財務規劃 #退休心態 #生活重心 #躺平 #儲蓄 #風險管理   每月配息4萬能否辭職? 那我想這是最
Thumbnail
退休不是時間到了,才開始準備!!! 關於退休這件事你是否有,認真思考過該怎麼進行準備? 退休關鍵的是穩定現金流但你是否會,因為過度追求現金流而導致自己陷入退休危機呢? 從「退休後錢從哪裡來」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最近投資的熱門議題,就是我們到底該不該把現金流和高股息
Thumbnail
退休不是時間到了,才開始準備!!! 關於退休這件事你是否有,認真思考過該怎麼進行準備? 退休關鍵的是穩定現金流但你是否會,因為過度追求現金流而導致自己陷入退休危機呢? 從「退休後錢從哪裡來」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最近投資的熱門議題,就是我們到底該不該把現金流和高股息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照著自己的退休計畫和目標一步步前進後,好不容易達到退休目標,想說總算可以開始享受自己的退休人生,但是現實可能並沒有想像中的美好,因為退休後的運氣決定你的退休生活,有可能變得更好也有可能變得更壞,你可能會想說我都存到目標的金額了,為什麼運氣會影響退休品質呢?原因就在於退休後報酬的順序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照著自己的退休計畫和目標一步步前進後,好不容易達到退休目標,想說總算可以開始享受自己的退休人生,但是現實可能並沒有想像中的美好,因為退休後的運氣決定你的退休生活,有可能變得更好也有可能變得更壞,你可能會想說我都存到目標的金額了,為什麼運氣會影響退休品質呢?原因就在於退休後報酬的順序
Thumbnail
最近一直看到類似的標題,來試算看看可行性如何?
Thumbnail
最近一直看到類似的標題,來試算看看可行性如何?
Thumbnail
這是我在2018年寫的一些規劃紀錄,現在回過頭來看5年前的自己,想起當時我在醫院,以及整理退休前的財務規劃及焦慮的情景,還是記憶猶新。而當時設定的方案目標,也都逐步達成了,甚至超前很多。隨著時光飛逝,回顧這五年來自己的想法改變了很多,也成長了很多,對財務自由的認知也有很大的轉變,而在財務規劃配置上,
Thumbnail
這是我在2018年寫的一些規劃紀錄,現在回過頭來看5年前的自己,想起當時我在醫院,以及整理退休前的財務規劃及焦慮的情景,還是記憶猶新。而當時設定的方案目標,也都逐步達成了,甚至超前很多。隨著時光飛逝,回顧這五年來自己的想法改變了很多,也成長了很多,對財務自由的認知也有很大的轉變,而在財務規劃配置上,
Thumbnail
在上一篇文章說到,當被動收入多於日常開支時,就可以算是財務自由。 但是,有朋友可能會問,如果他們的日常開支是50萬一年,是不是當被動收入達到50萬元正,就可以馬上辭退工作,去財務自由呢? 理論上,這想法是沒有錯,但實際上,當然要準備一些安全空間。
Thumbnail
在上一篇文章說到,當被動收入多於日常開支時,就可以算是財務自由。 但是,有朋友可能會問,如果他們的日常開支是50萬一年,是不是當被動收入達到50萬元正,就可以馬上辭退工作,去財務自由呢? 理論上,這想法是沒有錯,但實際上,當然要準備一些安全空間。
Thumbnail
如果退休後一年需要60萬,用4%法則倒推回來,他一個月要存多少錢才能達成此目標? 工作是你賺錢的方式,但是它需要你付出時間,過多繁重的工作可能讓你犧牲個人與家庭生活,因為壓力大,加班熬夜等,因此你可能還要付上身體不健康的代價。
Thumbnail
如果退休後一年需要60萬,用4%法則倒推回來,他一個月要存多少錢才能達成此目標? 工作是你賺錢的方式,但是它需要你付出時間,過多繁重的工作可能讓你犧牲個人與家庭生活,因為壓力大,加班熬夜等,因此你可能還要付上身體不健康的代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