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規劃及省思

2023/06/05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這是我在2018年寫的一些規劃紀錄,現在回過頭來看5年前的自己,想起當時我在醫院,以及整理退休前的財務規劃及焦慮的情景,還是記憶猶新。而當時設定的方案目標,也都逐步達成了,甚至超前很多。隨著時光飛逝,回顧這五年來自己的想法改變了很多,也成長了很多,對財務自由的認知也有很大的轉變,而在財務規劃配置上,也早與當年不盡相同了....
============以下為2018年的紀錄============
又到小周末週五了,女兒急性腸胃炎住院,我向公司請假陪著待在醫院內,讓我想了很多的事。在這個光電製造業,我現在的工作狀態應該很難撐過50歲了,大概還剩2年的時間了。
在我40歲以前,看到年紀比較大一點的工程師或理級技術主管陸續被公司資遣,那時我還不大覺得自己有甚麼危機,總覺得競爭力不足都是他們自己的問題,或是他們的身段不夠柔軟因素。其次在我生活圈身邊還有另一類人,他們大多比較有競爭力,但陸續卻有好幾位往生的案例(有同公司,也有不同公司,但都在電子相關產業的友人),這有點影響到我的價值觀,腦中會不時的想到他們生前的笑容,都讓我覺得好不可思議,年紀輕輕的,才剛懂得如何體會美好人生的年紀。甚至有一位才剛經歷過得子的喜悅沒幾個月,他的人生怎麼就先行落幕了?扣除意外車禍身亡的不算,因為身體病變走掉的年紀都是落在3、40歲,我覺得這絕對跟工作環境以及高壓力有正相關,只是在法律認定上一定不會被認定跟過勞相關的。
今天請假順便可以測試一下,我沒去上班時長官們對我的觀感會是如何?結果其實世界仍在轉動,在我請假的下午,長官的指令還是一直line過來,我一樣要連網處理、或電話遙控在公司的下屬幫忙處理事情。長官是沒在理你休不休假的問題,也許每個人要面對的人、事、物都不盡相同,能站在別人角度想事情的人並不多。
在前年(46歲)受到一些工作上的逼迫跟壓力,才開始有中年危機的體驗,我才覺得,老闆要你離開其實只是看你礙眼,或覺得你不夠聽話罷了,所謂的績效並不是真的那麼重要。之所以要當個社畜花時間上班掙薪水,大多數人都是因為財務面的現實問題,因而我重新思考,還是得靠投資,才有機會斷除這每個月像在吸毒的薪水癮。
在去年(47歲)才開始重新學習投資,當然不是看電視新聞、聽老師名牌來投機股票的投資。想一想,在這個邪惡的金融市場內參與的人有外資、法人、超級大戶、中實戶、公司派、專家、投顧老師會員派以及散戶如你我,大家一起丟錢進來拚搏,其結果不難想像,不是最弱的散戶輸錢,會是誰輸錢?通常完美的劇本都是外資法人大戶偷偷吃貨,吃得差不多了,就開始放消息以及拉股價,讓散戶覺得要大漲了,不買就來不及了加速進來追價,然後外資大戶們來個華麗大轉身,完美獲利了結。進場得早的散戶從小賺到小賠,就會心有不甘,繼續抱,就會越虧越大,最後灰心退出,可能的輸家就會像下面照片的表情(應該表現得很明顯吧)。
為了提高投資勝率,所以我就開始學習分析三大法人籌碼進出動向、外資資金進出成本狀況、每周的股權分散級距、公司的財報狀況分析,看看公司經營者的承諾與每個月/季度的成績等等依據,利用這些資訊及數據分析推測這些外資或大戶們的真正意圖(或只是假動作),一方面也多看些成功的投資先進們的經驗與分享,自已也開始以有紀律、以心理面、以資金配置規畫面的方式進行投資,進而創造主被動投資收入的現金流入。

什麼時候我才有資格可以退休阿?

我想,我也沒有什麼太強烈的物欲需求,我覺得當被動收入的現金流可以穩定每年有45萬的入帳,就差不多可以考慮退休的事了。雖然在投資的第一年有達標,但尚且不是在可以穩定控制的範圍內,也許有運氣的成分在裡面,因此還必須再學習&精進,還沒辦法說退就退的。
🔯方案一
目標:每年的現金流入可以有穩定的45萬以上(目前被動收入約28萬),以45萬的年被動收入而言,現在股市大部分的殖利率約4%左右(穩定一點的指標如0050,殖利率也才3%多一點),也不能以價差>4%來當或目標,如果找到好的標的,卻一直在交易,那最終獲利一定是被政府一點一滴的抽走的。以4%的45萬獲利反推需投入的資金要1,125萬。但要考慮最壞的狀況,就是手上還必須要有一定部位的現金(定存)以避免遇到大幅修正的狀況,殖利率縮水了還能靠存款生存下來,以及應付不同的緊急狀況,更積極點還要能利用市場的悲觀氣氛再逆勢加碼。那須擁有的資金水位一定要再更高,比較安全的資金水位應該差不多是1,425萬左右(含300萬定存)
(1) 進行資產配置目標:
a. INS(Insurance) : 300W/R:2.5% , dividend: 7.5W
b. CD(Certificate deposit): 200W/R:1.09%+200W/R:2.5% , dividend: 7.3W
c. STK(Stock): 500W/R:4%, dividend: 20W
現階段不動定存,或待有機會將定存調至400萬(NT+USD各半),可創造被動收入約35W (2.9W/M)。此外以薪水逐月投入CD/STK為主,當月沒餘額可用時停止投資!
(2) 待TTL達到1425W(目標:2021/2/28達成48W→4W/M ),調整配置: 945W股市,300W USD+TW定存,180W儲險。 945W*4.23%(平均殖利率)=40W,100W*1%(NT)+200W*2%(USD)=5W,180W*2.5%=4.5W,共49.5W(平均月現金流4.12萬),以49.5W支付當年開銷,有多或不足的就用預備金,這樣應該勉強還過得去!
🔯方案二
目標:每年的現金流入可以有60萬以上,若要再創造出更高的被動收入,本金沒增加的情況下,就要再分出一些做主動投資(核心持股跟衛星持股的概念),以衛星持股去創造更高報酬率,有獲利再轉存入核心持股中,失敗了也不會傷及核心持股的部位。再加上工作所得存下來的再滾進去核心持股或衛星持股中,這樣慢慢地將退休的本往上提升,再創造出更多的被動投資現金流。
(1) 500萬投資在殖利率4%的標的物=>20W
(2) 445萬投資在題材性可能獲利10%標的物=>44.5W
(3) 300萬定存,當生活預備金=>5W
(4) 180萬儲蓄險,第二預備金=>4.5W
以74萬支付當年60W開銷,另外可以再撥出約14萬再投入滾進複利行列!本金一樣約1425萬
🔯方案三
目標:每年的現金流入可以有穩定的60萬,這最保守的方式,就是持續有主動收入,調高資金累積目標+逐步調配存到0050中250張(以4/13收盤價82.5,要花2062.5萬),只進不出,若每張每年都可以穩定配出2.5以上,每年股利達到62.5萬,每個月的現金流至少可以有5.2萬,然後再放300萬定存當預備金,這樣應該連股災都可以不用怕,加上老婆的薪水,也夠一家四口的開銷!這現金流一直創造下去的話,至少連下一代都可以照顧到了。
(1) 2,062萬投資在0050,存股250張(年股息62.5萬)
如果股價回到2014年60塊水準,只需1,500萬
(2) 每年的股息若大於生活支出,可再存入預備金定存,當存滿300萬後不再放定存,持續投入0050,可以跟隨著市場成長賺取股息獲利。250P單純存股領息不動,已立於不敗之地,增加股數每年將獲利更多。
因此1425萬是可以退休的最低門檻(如果遇到系統性修正,就可以達成財務自由了),而2362萬可以讓被動收入大於生活支出,這時差不多就可以稱之為財務安全了,可以安心退休,也不用寄望於養兒防老了。我覺得我那個2016年退休的表哥(54歲)理論上應該有2千萬以上的水準。這樣試算過大概就可以理解大多數人的共識,有2000萬可以退休的言論了
以我現在的資金部位,離1425萬的水準還有段不小的差距(預估差不多再3~4年的時間可以達成),或許跟下面的投資先進巴小智先生還差很遠,但觀念上其實跟我想的很接近。只是因為資金部位不同,我很難立刻實現像他這樣的配置。不過因為已經有累積一些資金,現在資產增加的數量,要比年輕的時候要快上許多了。剛出社會時月薪38K,一年可以賺差不多53萬,不過也花了30幾萬,所以一年(單身)可以存個20萬左右。有時候比較奢侈一些買個3C產品,存款就差不多又回到個位數了。現在有在工作的狀態下,一年要存個20萬已經不是什麼難事了。
今年淺碟市場的台股已經進到萬點許久,國際局勢動盪持續不安,不大適合拉高投資部位,此時更需審慎以待,所以還是維持固定的定存比例,不要急於追求每年的被動收入數字極大化,畢竟經歷過那一段2008年金融風暴的記憶猶新。覺得好像不久的將來就要面臨修正波了,若那時口袋不夠深就只能望股興嘆了,當核心持股佈得差不多的時後,也不用急於一時All-in,留點備用金可以預防市場先生突來的瘋狂。
以下的案例是我的簡要整理,內容來自巴小智的粉絲團FB/Blog,因為Blog及FB早已停止更新已久,各位可以自行參考。https://www.facebook.com/smart0806tw.blog

Appendix.摘自巴小智的資金配置與控管

由於我是退休後並未再有任何事業上的投資,單純僅靠股票來維持家庭支出,因此我是在當初選擇退休時,有做好一個完整的資金配置與風險控管,才敢安心過退休生活。
投資千萬要記住一個要點,一定要用閒錢才行,這是我的原則,而且絕對不碰自己不熟悉的金融商品如融資、融劵、期貨等財務槓桿高風險的操作與不熟悉未研究過的產業個股,除了這些原則,我會將手上資金分成三部份來嚴格執行控管與規畫:
(1) 日常生活帳戶
平日生活支出費用來自每年的股利收入 , 但另備三年家庭支出的準備金 (平時不會拿出來用 ,目的為當股票市場不景氣 ,股利倘若縮水時會用來支付家庭開銷的支出的備用 )。
(2)緊急備用金帳戶
保留總資金的 1/10 ,會給日後股災時買股逢低加碼用。
(3)投資帳戶
剩餘的資金除了部份房地產外,幾乎全數投入股票資產,並採取不過度分散與適當的集中投資相併的原則來買股票。
股票持有類型會分為下︰
(1) 核心持股
多集中以大型權值股與龍頭股為限, 目前持股約在2~3檔左右.
(2)衛星持股
以中小型個股或利基型個股為原則 , 並以不超過4檔為數這樣的持股買賣模式,經過了 9年,我的實戰經驗告訴我一個令人想像不到的事實,我發現此投資方式不但可以用股利收入支應整年度家庭生活開銷支出,還可以用股票買賣賺來的價差讓我買了兩間房子(一間自住 + 一間巴小智工作室),雖然我的資金部位不代表是一般年輕的投資人可以比照的,但我的投資方式絕對可以讓散戶投資人做為參考,讓他們明白藉由這種穩定簡單的股票投資也可以產生穩定的現金流,時間與複利的交叉操作下,多年後一定也是筆可觀的資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2會員
95內容數
費曼技巧中能讓自己學習更上層樓的方法,就是教學相長。秉著Stan哥的王道精神,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把自己的點滴經驗藉由分享的方式紀錄,利他更利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