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是黃越緌 老師,也還好她上遍了很多傳播平台推薦自己的書,不然我也不會自己發掘出來。
多年前第一次聽黃老師的課是在一場「兩性平權工作坊」的時候,當時工作坊內容,除了讓大家發表性別的問題外,也帶入高齡社會之戀愛關係以及多元性別的辯論題,結業還要演一齣短劇,直到現在我還是對兩性平權工作坊記憶深刻。
我不婚,然後呢?本書用故事帶入黃老師想要與大家聊的議題,前言開始講述兩性關係的演變,自由戀愛風氣之下,一些選擇不婚的原因。
在這提出幾篇令我印象深刻的段落:
1.我不想被外在的期待捆綁:首先自己的價值觀與目標是什麼?這篇文章裡面提到文化價值觀以及尊重他人隱私。
「保護自己的安全網。」
此話翻譯下來應該是,自我界線的設立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這不只可以保護自己的價值觀也可以無形中尊重他人界線,或是避開造成傷害的狀況。
「只要你自己不願意或不樂意,是沒有人能夠捆綁你。」
我認為這句解釋了大部分的人際關係。有些不婚者會把精力投入於原生家庭或是兄弟姐妹的孩子上,但圓滿的結果是少數,文章中也提醒讀者,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的奉獻即可,別被外在期待捆綁。
2.紛紛擾擾,堅守自我最自在:在確定價值觀和目標之後,最重要的一定是堅定信念。
「坦白的溝通並表達出自己真正的觀點,堅定的守護著自己的生活選擇。」
故事中提到,不是一個「愛」字可以囊括一切事情的時候,我的認同感極強。當年紀漸成熟時,包容力和忍受力也會變大,也有能力付出,這些都是「愛」的指標,但成熟的人是能夠去解決問題,關係問題是雙方努力磨合的結果,如果一直都無法被解決,就算想「愛」也是會有破滅的一日。
3.你沒有獨身生活的能力。一個單身貴族是可以將自己的生活打理好,自給自足的樣貌。
「太過於偏激或是不合群?或是自己的生活習性,的確太糟糕令人受不了?還是真的好吃懶做,導致應付日常生活的基本能力都有困難?」
「同時你也必須展現自己的能力,用實際的行動證明,你一個人可以將自己的生活打理好。」
「自己才是生命的領航者」
身邊也有類似發生的事情,一直高喊「自由」的人,是否真的具備了獨立的條件?我不喜歡「自由」這個名詞,因為那只是從一個框架跳到另一個框架。用能力去證明獨立的自己才是最有價值的方式,但這件事必須經由時間驗證。讓自己活得自信自在才是好好對待自己的方式。
4.快樂是從心啟動,而非婚姻。婚姻是一種分享的方式,支持的力量。
本文講了一些為了逃避原生家庭或是自身的問題,而選擇結婚。不過最現實的事情是「婚姻不是給予希望快樂的城堡」,想要逃避想要依賴他人給予的快樂,後續產生的現實層面會無法經營下去,結語說了一句大部分經過破碎婚姻會有的情節「當你悲傷的時候,只有你自己躲在牆角哭泣。 」
5.我的社群,讓生活更開闊。當你已經走在不婚這條路,更應該好好經營身邊的人際關係、參與社會活動,學習及分享。故事裡提到「獨遊」這件事,我很喜歡獨遊,就像書裡講的「作為機會教育及訓練自己,學習在不同處境中,如何獲得更多的自主性,與獨立思考邏輯,並用來沉澱及過濾日常生活中的垃圾情緒。」
一個人出門到陌生的地方難免會很緊張,但那也只是一時的情況,等到適應當地環境之後,你可以與在地人事物產生不一樣的連結,那種記憶及體驗與朋友間出門同遊的情緒是不一樣的感受,
當結束獨遊後,回歸到熟悉的團體,看待事物的心情也會比較開闊。
6.閃婚,風險自負。一定要了解對方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家庭背景。
我有一些朋友是閃婚又閃離型,戀愛的時候,就算再理智的人也難免直接忽視對方三觀及家庭背景,也經由他們的案例,以及自己交往過的對象。三觀對所有人而言都是很重要的事情,不是因為愛情就可以長遠走下去。
以下是自己對三觀的認知:
世界觀是對這個世界的想法,我有遇過世界觀很狹小的人,也有遇過世界觀可以包容一切的人,而我會選擇後者相處,因為可以了解很多世界上有趣的事情。
人生觀這件事,不外乎生、老、病、死的處理方式,人生觀也可以是一個文化的傳承或是打破文化中的捆綁。人生觀能夠造就一個人的正向或是負向能量。
價值觀,一個看待事物的方式。我自己的價值觀會希望所有事情都是可以被安排好的,事情都是等價交換,從來都沒有從天而降的幸運,還有利益雙贏等等,如果遇上價值觀與我不相同的人,別說談感情,連做事都會吵架,因為沒辦法建立信任基礎。
7.無論生前或死後,我的事我做主。
「定期健康檢查,整理聯絡的網路,以及預立遺囑與醫療指示的相關事項」
生來或是離開總是一個人,這已經是大多數的長輩會跟我說的事情,他們也盡量為自己離開世界做最好的打算。
為自己負責的最大能力就是安排好所有的事情。
書裡還有其他的故事案例,建議大家把書買起來,好好為自己的每一段人生找好最棒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