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我不婚,然後呢?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本書作者是黃越緌 老師,也還好她上遍了很多傳播平台推薦自己的書,不然我也不會自己發掘出來。

多年前第一次聽黃老師的課是在一場「兩性平權工作坊」的時候,當時工作坊內容,除了讓大家發表性別的問題外,也帶入高齡社會之戀愛關係以及多元性別的辯論題,結業還要演一齣短劇,直到現在我還是對兩性平權工作坊記憶深刻。

我不婚,然後呢?本書用故事帶入黃老師想要與大家聊的議題,前言開始講述兩性關係的演變,自由戀愛風氣之下,一些選擇不婚的原因。

在這提出幾篇令我印象深刻的段落:

1.我不想被外在的期待捆綁:首先自己的價值觀與目標是什麼?這篇文章裡面提到文化價值觀以及尊重他人隱私。

「保護自己的安全網。」

此話翻譯下來應該是,自我界線的設立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這不只可以保護自己的價值觀也可以無形中尊重他人界線,或是避開造成傷害的狀況。

「只要你自己不願意或不樂意,是沒有人能夠捆綁你。」

我認為這句解釋了大部分的人際關係。有些不婚者會把精力投入於原生家庭或是兄弟姐妹的孩子上,但圓滿的結果是少數,文章中也提醒讀者,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的奉獻即可,別被外在期待捆綁。

2.紛紛擾擾,堅守自我最自在:在確定價值觀和目標之後,最重要的一定是堅定信念。

「坦白的溝通並表達出自己真正的觀點,堅定的守護著自己的生活選擇。」

故事中提到,不是一個「愛」字可以囊括一切事情的時候,我的認同感極強。當年紀漸成熟時,包容力和忍受力也會變大,也有能力付出,這些都是「愛」的指標,但成熟的人是能夠去解決問題,關係問題是雙方努力磨合的結果,如果一直都無法被解決,就算想「愛」也是會有破滅的一日。

3.你沒有獨身生活的能力。一個單身貴族是可以將自己的生活打理好,自給自足的樣貌。

「太過於偏激或是不合群?或是自己的生活習性,的確太糟糕令人受不了?還是真的好吃懶做,導致應付日常生活的基本能力都有困難?」

「同時你也必須展現自己的能力,用實際的行動證明,你一個人可以將自己的生活打理好。」

「自己才是生命的領航者」

身邊也有類似發生的事情,一直高喊「自由」的人,是否真的具備了獨立的條件?我不喜歡「自由」這個名詞,因為那只是從一個框架跳到另一個框架。用能力去證明獨立的自己才是最有價值的方式,但這件事必須經由時間驗證。讓自己活得自信自在才是好好對待自己的方式。

4.快樂是從心啟動,而非婚姻。婚姻是一種分享的方式,支持的力量。

本文講了一些為了逃避原生家庭或是自身的問題,而選擇結婚。不過最現實的事情是「婚姻不是給予希望快樂的城堡」,想要逃避想要依賴他人給予的快樂,後續產生的現實層面會無法經營下去,結語說了一句大部分經過破碎婚姻會有的情節「當你悲傷的時候,只有你自己躲在牆角哭泣。 」

5.我的社群,讓生活更開闊。當你已經走在不婚這條路,更應該好好經營身邊的人際關係、參與社會活動,學習及分享。故事裡提到「獨遊」這件事,我很喜歡獨遊,就像書裡講的「作為機會教育及訓練自己,學習在不同處境中,如何獲得更多的自主性,與獨立思考邏輯,並用來沉澱及過濾日常生活中的垃圾情緒。」

一個人出門到陌生的地方難免會很緊張,但那也只是一時的情況,等到適應當地環境之後,你可以與在地人事物產生不一樣的連結,那種記憶及體驗與朋友間出門同遊的情緒是不一樣的感受,
當結束獨遊後,回歸到熟悉的團體,看待事物的心情也會比較開闊。

6.閃婚,風險自負。一定要了解對方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家庭背景。

我有一些朋友是閃婚又閃離型,戀愛的時候,就算再理智的人也難免直接忽視對方三觀及家庭背景,也經由他們的案例,以及自己交往過的對象。三觀對所有人而言都是很重要的事情,不是因為愛情就可以長遠走下去。

以下是自己對三觀的認知:
世界觀是對這個世界的想法,我有遇過世界觀很狹小的人,也有遇過世界觀可以包容一切的人,而我會選擇後者相處,因為可以了解很多世界上有趣的事情。

人生觀這件事,不外乎生、老、病、死的處理方式,人生觀也可以是一個文化的傳承或是打破文化中的捆綁。人生觀能夠造就一個人的正向或是負向能量。

價值觀,一個看待事物的方式。我自己的價值觀會希望所有事情都是可以被安排好的,事情都是等價交換,從來都沒有從天而降的幸運,還有利益雙贏等等,如果遇上價值觀與我不相同的人,別說談感情,連做事都會吵架,因為沒辦法建立信任基礎。

7.無論生前或死後,我的事我做主。

「定期健康檢查,整理聯絡的網路,以及預立遺囑與醫療指示的相關事項」

生來或是離開總是一個人,這已經是大多數的長輩會跟我說的事情,他們也盡量為自己離開世界做最好的打算。
為自己負責的最大能力就是安排好所有的事情。

書裡還有其他的故事案例,建議大家把書買起來,好好為自己的每一段人生找好最棒的出路。

avatar-img
2會員
2內容數
五感生活及觀察人類 興趣 |手工-繪畫-占星-閱讀-旅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早餐沉思 的其他內容
  閱讀[依戀,情感關係的溫柔解方]岡田尊司著。   這位精神科醫生的第二本關於依戀情感的著作,第一本是[依戀障礙]兩本相差6年出版成中文。但是後者「依戀,情感溫柔解方」可以說是這幾年來他的個案分析總結,也像是寫給要成為助人與自助者的一本實戰書。
  閱讀[依戀,情感關係的溫柔解方]岡田尊司著。   這位精神科醫生的第二本關於依戀情感的著作,第一本是[依戀障礙]兩本相差6年出版成中文。但是後者「依戀,情感溫柔解方」可以說是這幾年來他的個案分析總結,也像是寫給要成為助人與自助者的一本實戰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性一直是我很想探究的題材。我一直很想寫這樣的作品,有一個寫了很久的短篇小說,但是到現在都還沒有辦法解決。
Thumbnail
在上次參加的跨性別座談會拿到關於BDSM(禁羈)的研討會徵稿單,讓我回想起了小玄的這部《解禁男女》。 誰敢相信,這是我第一次看徐玄的作品,甚至好像是第一次看少時成員的戲劇作品,真的比起演員更愛歌手嗚嗚嗚(ಥ_ಥ) 同時,這是我時隔三年第一部主動看的BG片/劇,在看的時候才猛然發現,我為了BDSM
就算大量閱讀韓國文學,也沒特別想到會再次遇到 《神明在看著呢》 的巫女作者,原來台灣翻譯了兩本她的書。
Thumbnail
黃詠詩在已讀不回裡談蘇美這本《文藝女青年這種病,生個孩子就好了》。所有已為人母、快為人母,又或是考慮成為母親的,這裡提供了一種角度,太驚艷。從沒有看到哪本書是把關注點放在新媽媽身上,關注她的疼痛和焦慮、她的孤獨和壓抑、她的改變和成長。這書相當觸動,因為我也曾身在其中。
Thumbnail
「現在想想,那個年紀的男生們,或許是沒有勇氣與喜歡的女生搭話吧。」Robin雲淡風輕地說。對於那些高中男同學來說,偷看與私下討論心儀的女性如同《那些年,他們一起追的女孩》的劇情般青春熱血,但當時的她卻不知道怎麼成為沈佳宜。因為在學會兩性相處前,她擁有的只是性別焦慮與自卑。這是她的性別創傷起點。
Thumbnail
這部記錄片是在描述關於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 母親後來以牽亡歌陣的紅頭法師職業維生,姊妹們也成為歌陣的成員,過著流離的生活。 導演以這部紀錄片來探索與母親之間疏離的母女關係,與揭開兒時遭受父親侵害的傷口。 紀錄片由黃惠偵導演所拍的作品,記錄片中的故事
Thumbnail
購買此書前,我幾經掙扎。因為這題目完全擊中了近年我對人際關係的無力感,但看看目錄又像是純粹探討男女關係的書本而已。 然而這書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又見有書評寫到這不只是一本探討男女關係,而是一針見血的寫出我們這一代的內心。擾攘好一陣子後,我才決定買來閱讀。
Thumbnail
歡迎收聽袁非人生信念研究所,各位老闆好,我是袁非。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我最近讀的另一本好書,叫做《性、謊言、柏金包》。蠻久以前的書了,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看過呢?這個作者的書很有名耶,《我是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連我都聽過。我自己覺得只要我有聽過就叫做很有名啦。   咳,好,先說閱讀的體驗,作者溫絲
Thumbnail
生活無法迴避「政治」的介入,電影《藍色的你》所處的年代正是如此。1988年因著保守派柴契爾夫人宣布的28條款,校園內禁止宣揚同性戀,讓未公開出櫃的女同志體育老師珍備感壓力,她甚至得聽著錄音帶的步驟才能安穩入睡。事實上,正如她女友薇薇對當時社會的認知,她們生活的每個細節都與「政治」劃上等號,一如電視上
性一直是我很想探究的題材。我一直很想寫這樣的作品,有一個寫了很久的短篇小說,但是到現在都還沒有辦法解決。
Thumbnail
在上次參加的跨性別座談會拿到關於BDSM(禁羈)的研討會徵稿單,讓我回想起了小玄的這部《解禁男女》。 誰敢相信,這是我第一次看徐玄的作品,甚至好像是第一次看少時成員的戲劇作品,真的比起演員更愛歌手嗚嗚嗚(ಥ_ಥ) 同時,這是我時隔三年第一部主動看的BG片/劇,在看的時候才猛然發現,我為了BDSM
就算大量閱讀韓國文學,也沒特別想到會再次遇到 《神明在看著呢》 的巫女作者,原來台灣翻譯了兩本她的書。
Thumbnail
黃詠詩在已讀不回裡談蘇美這本《文藝女青年這種病,生個孩子就好了》。所有已為人母、快為人母,又或是考慮成為母親的,這裡提供了一種角度,太驚艷。從沒有看到哪本書是把關注點放在新媽媽身上,關注她的疼痛和焦慮、她的孤獨和壓抑、她的改變和成長。這書相當觸動,因為我也曾身在其中。
Thumbnail
「現在想想,那個年紀的男生們,或許是沒有勇氣與喜歡的女生搭話吧。」Robin雲淡風輕地說。對於那些高中男同學來說,偷看與私下討論心儀的女性如同《那些年,他們一起追的女孩》的劇情般青春熱血,但當時的她卻不知道怎麼成為沈佳宜。因為在學會兩性相處前,她擁有的只是性別焦慮與自卑。這是她的性別創傷起點。
Thumbnail
這部記錄片是在描述關於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 母親後來以牽亡歌陣的紅頭法師職業維生,姊妹們也成為歌陣的成員,過著流離的生活。 導演以這部紀錄片來探索與母親之間疏離的母女關係,與揭開兒時遭受父親侵害的傷口。 紀錄片由黃惠偵導演所拍的作品,記錄片中的故事
Thumbnail
購買此書前,我幾經掙扎。因為這題目完全擊中了近年我對人際關係的無力感,但看看目錄又像是純粹探討男女關係的書本而已。 然而這書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又見有書評寫到這不只是一本探討男女關係,而是一針見血的寫出我們這一代的內心。擾攘好一陣子後,我才決定買來閱讀。
Thumbnail
歡迎收聽袁非人生信念研究所,各位老闆好,我是袁非。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我最近讀的另一本好書,叫做《性、謊言、柏金包》。蠻久以前的書了,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看過呢?這個作者的書很有名耶,《我是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連我都聽過。我自己覺得只要我有聽過就叫做很有名啦。   咳,好,先說閱讀的體驗,作者溫絲
Thumbnail
生活無法迴避「政治」的介入,電影《藍色的你》所處的年代正是如此。1988年因著保守派柴契爾夫人宣布的28條款,校園內禁止宣揚同性戀,讓未公開出櫃的女同志體育老師珍備感壓力,她甚至得聽著錄音帶的步驟才能安穩入睡。事實上,正如她女友薇薇對當時社會的認知,她們生活的每個細節都與「政治」劃上等號,一如電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