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到了2024年的尾巴了,在這5年來也用了不少新球桿、桿身和握把,也想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一些心得和經驗。現在球桿的精細度真的要比10年前的產品提升很大,這也說明,產品的生產技術和精細度真的和坐電梯一樣快。當然因為通膨導致產品價格提升,也讓產品的耐用度也沒有以前的好,不過產品的性能消耗是漸進式不是斷崖式。
我個人覺得產品本身的設計和結構是大同小異,但生產技術的提升可以讓一些產品特性得到多面性的提升。以前的技術可能就只能把一個特性給做好,其他的特性得到的效果就不是太明顯。但現在的設備、材料和自動化程度都得到明顯提升,所以在產品的生產上就可以對很多的細節和設計要求上達標。這在桿面這部分就很明顯。
以前桿面基本就一個小小甜蜜點,如果沒有精準的擊中,那效果就明顯落差。現在的桿面對於非甜蜜點的擊球效果和甜蜜點是差不多。這次是真的甜蜜點變大了,或是說多甜蜜點特性。這點在我在使用Callaway Ai Smoke和Titleist TSR 都有不錯的非甜蜜點的距離提升效果。其他的Ping G435 Max也有一樣的效果,但這桿子我只有在室內打過。
Taylormade 的Qi10我覺得沒有Ai Smoke那樣的易打,但如果打在甜蜜點真的比較遠,非甜蜜點的效果我覺得沒有Ai Smoke上的好,另外就是手感上Ai Smoke比較突出。鐵桿基本也是一樣,現在的鐵桿在非甜蜜的效果已經非常好,距離落差不大。尤其是半凹背,中空桿頭和凹背的鐵桿都是很容易打出你要的距離。
這類鐵桿對於動作的容錯率真的不可置信的高,基本上你只要把桿面碰到球,距離就自動出來。尤其這幾年的中空桿頭,設計出來的桿頭真的很好看,讓你裡子和面子都兼顧。在推桿上,我覺得差別不大。只是唯一的亮點在桿身上。現在越來越多的碳纖維推桿桿身,提升不少推擊手感和距離效果。所以推桿的升級基本在桿身這部分!
倒旋的壓制力上,真的好很多。我自己實際下場打,有些時候自己都覺得動作跑掉或觸球桿面都開掉了,但球只是稍微偏一下,沒有直接到補球區報到。在木桿類改變非常有感,桿身材質提升和技術對一些桿身回饋和性能是直接拉滿。
當然不可抹滅桿頭本身就有不錯的容錯能力,而桿身也能對變形量做到最大的壓制,進而讓一些失擊可以產生最小的傷害。鐵桿的碳纖維桿身也是同一個路徑,這點對於年紀大或揮桿節奏不快的球友,碳纖維的輕量化和手感,都是可以提升使用者對桿子的駕馭能力、動作的發揮。而對於失擊壓制力有高於以往的結果。主流品牌的碳纖維鐵桿桿身都是如此,踩雷的機會有限。
雖然這些產品特性都有不錯的進步,但對於球友來說,不是隨便拿一支新款球桿都可以開掛衝到底。因為產品的特性明確和進步,對於如何去匹配使用者的身體特性和揮桿動作就變成很大課題。以前做球桿訂製,雖然可以達到使用者的需求,但對於一些細節表現還是有提升空間。現在產品成熟度比較高,如果可以選對產品規格和設定適合的球桿規格,那效果會直接破表!
我自己在設定Ai Smoke木桿時就有這樣的驚奇結果,雖然我搭配的桿身都不是最新款的產品,但得到的效果卻讓我吃驚。打了Ai Smoke後我就和出界絕緣了,上球道的比例提升99%。主要在桿子規格是我熟悉和近5年的規格,打起來就非常容易和輕鬆。雖然是新球桿,但打起來就是像打10年以上的球桿,信心破表!
我個人認為,現代化球桿的產品成熟度越來越高,產品的細膩度也比10年前的要高太多。要把球打好、打直的任務也相對容易。但現在主要的任務是使用者本身的身體條件和動作的正確與熟練度。如果你的身體條件無法支撐你運行對的揮桿動作,那球桿也只能把問題減低,會歪的球一樣是直奔水池和出界區。練球和利用身體由下而上的轉動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