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關健保是否修改為65歲以上免負擔費用,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在網路上特別說明「社會保險」與「社會福利」不同。
看到這裡,可能還是有些人搞不懂。我們平常購買保險,那「保險」到底是什麼?(難道是為了自己免繳保費,給兒孫繳?還是領回一大筆錢?)
人類社會中,轉嫁風險的方式有許多種,像我們之前提過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股權集資」,可以避免單一船主(冒險者)有鉅額損失,或者之前提到古典東方對「婚姻」、「家族」聚焦血緣的限制,是為了凝聚風險來臨時的人群。
一個有名的案例就是1744年「蘇格蘭教會牧師遺孀基金會社」。
1744年,蘇格蘭長老會的兩位教士羅伯特.華勒斯 (Robert Wallace) 與亞歷山大.韋伯斯特 (Alexander Webster) 為了替牧師遺孀和孤兒提供補助,打算成立一個基金。他們建議教會的每一位牧師將收入的一部分放入基金。如果牧師過世,遺孀可以從基金的獲利中取得分紅,讓餘生有所保障。
這個構想其實與108課綱高中國文課本〈大同與小康〉所說的:「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很接近。
但是,這要怎麼做得到呢?!
首先得預測每年大約有多少位牧師會過世,留下多少的寡婦、孤兒,以及寡婦們在丈夫去世後會活幾年。
好複雜啊~~需要一連串精密的計算。
於是,這兩位教士請了愛丁堡大學的數學教授來幫助他們。
專業的數學教授收集了當時民眾過世年齡的資料,推算出:蘇格蘭有930位長老教會牧師,平均每年過世27位,其中有18位會留下遺孀,2位可能有不到16歲的孩子;沒有留下遺孀的牧師中,有5位會留下孤兒。另外,他們還計算出了可以停止補助的時機,也就是遺孀可能在多久之後去世或再婚。
根據這些資料,他們為牧師設計了差別費率:
例如:如果牧師年繳2英鎊12先令2便士,遺孀一年能得到10英鎊;如果希望家人生活更chill,可以多繳一些(年繳6英鎊11先令3便士,這樣他的遺孀一年便能領到25英鎊)。
當時預測到1765年,基金資本會達到58348英鎊。驚人的是,到了1765年,基金總資本也只比預測少了1英鎊。這種演算法的精準程度,後來成了保險精算學的基礎。
1815年,蘇格蘭寡婦基金秉持轉嫁風險與照顧因戰事或意外喪偶女性的初衷,正式以公司的形式成立。後來也慢慢擴大業務範圍,成為一間老字號又可靠的基金,直到2000年被勞埃德銀行集團收購。
回到文章開頭所說,保險是通過集體力量,為個體在一時的困境裡轉嫁風險、提供存活的資源。因此,保費的計算極其重要,才能達到「永續」的目的。
今日小科普,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