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讀起這本書,因為兩個關鍵字:廣告人、正在實踐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
雖然很多財富自由的人都會自謙說自己不務正業,但謙虛到說自己是遊民小姐,真的很誇張,看到她讀過《無家者》、《下流老人》、《老後破產》等社會報導,我才稍微放心她對遊民沒有過多浪漫不實際的、只為了創意而使用,而是有先認真做功課。相對於負面表述的遊民一詞,她用正面表述列舉了其他「成功遊民」,來合理化自己的套用。
其實在她之前,許多年輕的文史研究作者也用詼諧的類比,談到出現在國文課本上的中國歷代詩詞作者,許多都是不務正業(或辭官歸隱)的遊民,像是陶淵明、李白、蘇東坡,他們的人生經過重新詮釋都別有一番現代惡趣味;日本也有「高等遊民」一詞稱呼日本明治時代至昭和初期大學畢業後不事生產,只追求感興趣知識領域的知識份子;還有許許多多世界各地、年紀輕輕就立定不生產、追求極簡生活的作者們,遊民小姐都詳盡的介紹。
其實,遊民小姐嚮往的「遊民」概念,指的只有一件事:脫離職場。
從脫離職場開始,遊民小姐回顧了她重要且輝煌的職場經歷,已做到創意總監的位子,但換到身體整組壞了了,通常都是在失去健康這種時候,才會停下來思考繼續下去到底有沒有意義,撐下去的成功人生,值不值得?
其實同時之間,最重要的關鍵是,她開始將資產進行理財,而透過保守投資的被動收入足夠後,才決定徹底自由。
首先,睡到飽。
上班族一定都有睡眠不足的困擾,職位隨著年紀增長,更難有明確的上下班時間,而做過廣告創意工作的人一定更深知遊民小姐談到的沒日沒夜工作法,這樣的日子若要做到退休,真的太可怕了!
再來,享受最奢侈的時光:拼圖、散步、做早午餐、看書。
我很認同遊民小姐一段體悟,她自從不上班之後,每天的生活反而過得更充實自在,自然的早起運動、準備早午餐,若有工作則大約工作兩小時,自學想學的語言與想讀的書,或者就是追劇打電動或拼拼圖,一切都是有自覺的,而不似旁人所想像中的「廢」,日子過著過著就成為了「理想生活」。
每次都會想到一個故事,一個富豪與一個無所事事的漁民聊天,聊到人生努力奮鬥的最後,富豪說這一切都是為了嚮往過著在小島每天睡到自然醒的生活,漁民淡淡回,這不是我每天在做的事嗎?
當然,成就很重要,社會影響力很重要,為這個世界做出貢獻很重要,而為了達成此目標而積極的人們,似乎會與這樣的價值觀相衝,但誰能否認,每個人的內心都嚮往自我完滿,而有時候與成就是沒有關聯的。
那個完滿的狀態,接近幸福。
遊民小姐有太多可以再寫下去的主題,像是廣告文案創意寫作、最保守卻最成功的財富投資法,或者就只是談自己每一天的遊民日常,都應該可以療癒到許多人的。這本書花了許多篇幅闡述她想維護的遊民生活態度,或許我不是需要被說服的讀者,因此對我來說稍嫌多了些,反而她高階社畜的生活可歌可泣,或者看似無聊卻美好的日常,是我很想看她多說一些的部分,台灣還沒有高等遊民這類流行,不曉得未來會有哪種詞彙來稱呼不上班的自由工作者、連工作都捨棄的自由者?這就需要創意來動動腦了!
遊民小姐|今周刊|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