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台股量縮,除了年底假期因素之外,不少過去的強勢族群其實也都漸漸無力,對於以突破策略為主的我來說並不是很好的交易環境,所以才打算利用這段比較空閒的時間來整理筆記,並同時對自己的交易方法做個複習和檢討。
我其實認真開始交易的時間不算長,績效和實力也自認還有很大進步空間,過去零散的看了一些書和網路上的資源,但沒有筆記習慣,這裡也算是半強迫自己的動力。
筆記的目標客群其實就是我自己,希望最終能夠提升我的交易表現,因此寫的內容並不會特別去追求是否有流量,反正就是把自己本來要做的筆記公開,也不會刻意營造自己很懂很厲害的樣子來開訂閱或報牌。
簡單講我的工作經歷:外商管顧實習、半導體設備外商業務 (主要負責台積、台灣美光)、台商系統廠新事業PM (電動車產業,主要負責日本和中國客戶)
其實在這些工作中都有得到一定的成就感,但可能想法或個性上總是嚮往某種自由,想離開無止盡的內部會議、客戶協商、想離開大公司。一開始曾試著往創業、新創公司去走,後來慢慢發現股市交易好像是我很有興趣也很適合我的工作。
我的投資/交易信仰演變:
存美股ETF (綠角派) > 成長股 Buy&Hold > 疫情期間亂七八糟學網紅/別人交易
> 現在的波段交易(Swing Trade)
剛開始工作時對投資就有興趣,但由於非商科背景沒有任何相關知識,工作上也沒有餘力去研究和思考,當時也還認同"主動投資大多數會輸給被動投資"、"美股是世界領頭羊長期必向上"這類的觀念,所以開了美股券商每季買進QQQ之類的指數ETF。
工作3-5年後,由於工作關係感覺自己對於半導體產業的相關供應鏈狀況還算了解,加上由於是擔任主要供應商的業務,算是能接收到產業內非常新的各種資訊,也偶爾會聽到客戶或主管們討論股票,就開始買入了台股和美股的個股。由於產業本身的發展向上和我掌握的未來訂單、Forecast等資訊讓我沒有懷疑,很多個股不知不覺放著就翻了好幾倍,當然後來有些是抱上又抱下,當時完全沒有任何技術分析的概念,其實嚴格說也沒有深入的估值或本益比之類的基本面分析,就是一個很模糊的成長概念而已。
疫情期間因為政策關係資金湧入形成股市熱潮,原本就股票買了就放著不太看盤的我,突然間被各種總經新聞、個股/產業新聞、各種財經專家/網紅看法、社群媒體討論、短線動能交易、當沖、指數/個股期貨操作等等的資訊轟炸,沒有經過仔細研究就直接在市場跟著衝來衝去,這段時間理所當然的隨機的行為就造成隨機的結果。
總之在某個時間點我突然頓悟,我必須用像過去工作一樣嚴謹的態度去交易,交易的各個環節的決策必須有邏輯和規則,而當中Mark Minervini暢銷書超級績效所描述的交易概念對我來說最認同和最容易理解,就成了至今我交易的核心信仰,也蠻肯定這輩子應該很難再改變了。
未來我會放入筆記的內容
除了書籍,我的學習來源主要從Twitter(X)和YouTube去看同類型的交易者,一開始先看了Mark Minervini和幾位IBD內跟他類似操作手法的人;再來開始看Pradeep Bonde和Qullamaggie等人,他們的內容補充了我更多細節觀念和執行技巧;另外我也發現許多素人的交易者也會分享很多關於改善流程、執行方面的見解。
由於Mark Minervini的幾個核心觀念在網路上已經很多相關內容,因此我可能主要分享Pradeep Bonde和Qullamaggie和其他同類型素人交易者的內容為主。我筆記轉錄的都會是這些人公開在網路上的免費內容(因此當然不會拿來變現收費)。另外,這些成功交易者都有強調,知道觀念是一回事,還是必須自己親自投入時間去內化和上手,如同Pradeep Bonde和Qullamaggie他們花了大量時間去看過去的走勢圖,我本身也是依照Qullamaggie建議去截圖建立資料庫,未來有時間的話可能會考慮整理成單次購買電子書的形式,畢竟自己一一截圖還蠻花時間的,或許有些人會有這種節省一點時間的需求。以上如果對於我的內容有任何問題或指教,都歡迎留言討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