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榮獲諾貝爾獎的女性科學家──Marie Curie(居禮夫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Madame Curie(居禮夫人),1867年11月7日生於俄羅斯波蘭領地華沙(今波蘭首都),是Bronisława Boguska和Władysław Skłodowski第五個孩子,年紀最小。父母均為著名教師,姊姊和哥哥依次為索菲亞(1862年生)、約瑟夫(1863年)、布洛尼亞(1865年)和海倫娜(1866年)。

Madame Curie(居禮夫人)

Madame Curie(居禮夫人)

她曾在華沙的「移動大學(Uniwersytet Latający)」(地下女子書院)讀書,並開始接受真正的科學訓練。她在華沙生活至24歲,1891年追隨姊姊布洛尼斯拉娃至巴黎讀書。她在巴黎取得學位,並在畢業後留於巴黎從事科學研究。1903年她和丈夫Pierre Curie及Henri Becquerel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又因放射化學方面的成就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移動大學(Uniwersytet Latający)指自1882年起,在華沙私人住所裡舉辦的女性地下自修課程。 當時的社會禁止女性接受大學教育。1885年,這類課程轉型為非正式的秘密高等學校,學校地點經常變換於各個私人住宅,因此有「移動大學」之稱。

 

Marie Curie(居禮夫人)的成就包括開創放射性理論,「放射性(Radioactivity)」一詞即由其新造、發明分離放射性同位素的技術,以及發現兩種新元素釙和鐳。在其指導下,放射性同位素開始被用於治療腫瘤。她在巴黎和華沙各創辦了一座居禮研究所,兩研究所至今仍是重要的醫學研究中心。

 

居禮研究所(Institut Curie)是位於法國巴黎的醫學、生物學和生物物理學研究中心,由一個基金會運營,位居世界生物物理學、細胞生物學和癌症研究領域的前沿。該研究所包括兩家專門從事癌症治療的醫院。

 

遷至法國後,法國政府隔年即規定:「任何公民都不能冠皆與其出生證明紀載不符的姓或名」。雖然她沒有「換夫姓」,但她仍使用雙姓,夫姓之外仍保留她的原姓Skłodowska。雖然已身為法國公民,人在異國,但也未曾忘卻自己的祖國波蘭。她會教女兒波蘭文,曾多次帶她們去波蘭,並以其命名她所發現的第一種元素——釙。

 

Marie Curie(居禮夫人)的全名為Maria Salomea Skłodowska-Curie。

 

一戰時期,Marie Curie(居禮夫人)利用她本人發明的行動式X光機於戰地醫院協助外科醫生。1934年病逝於法國上薩瓦省療養院,享年66歲。 

Curie夫婦在科學和社會方面的工作,對塑造20世紀和21世紀的世界有重大貢獻。 

Marie Curie(居禮夫人)的工作有助於推翻物理和化學的舊有概念,而且給社會帶來同樣深刻的影響。無論在祖國還是異鄉,為了科研,她都必須克服社會給女性強加的重重阻礙。這一方面也被魯Françoise Giroud的《瑪麗· 居禮:她的一生(Marie Curie: A Life)》強調Marie Curie(居禮夫人)起到了女權主義先驅的作用。 

Marie Curie(居禮夫人)的誠實正直和節儉的生活方式為人熟知。1893年,有人曾捐給她一小筆錢,以資助她的學業,1897年她剛剛自己賺錢,能維持生活,便立即將其如數奉還。她將第一個諾貝爾獎的獎金中的一大部分給了朋友、家人、學生和科研助手。她還曾做出人意料的決定,刻意不為鐳分離法申請專利,不給科研設置阻礙。她堅持把各類獎金全數捐獻給所屬的科研機構,自己卻分文不取;她和丈夫更是時常謝絕獎項和獎章。據報導,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曾評論道,Marie Curie(居禮夫人)大概是世上唯一不為名利腐蝕的人。

 

※圖、文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avatar-img
136會員
1.0K內容數
曾為【來去音樂網】、【YAMAHA管樂雜誌】、【中華管樂網風之聲管樂雜誌】的業餘音樂專欄作家。興趣是音樂和文學創作。請多指教! 這裡主要是存放一些小說、散文小品及心情日記,也有跟音樂、管樂相關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看看嚕!謝絕所有廣告性的留言與回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彼得的自由國度 的其他內容
Lennart Carleson,瑞典數學家。1928年生於斯德哥爾摩。1950年獲得烏普薩拉大學博士學位,1950年至1951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後在烏普薩拉大學、斯德哥爾摩大學、皇家理工學院任教。1986年兼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並曾擔任史丹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客座教授。
朱棣文,1948年出生在美國的密蘇里州聖路易斯,畢業於Garden City高中。  朱棣文生於學者之家。他的父親朱汝瑾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化學工程博士學位,並且任教於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以及布魯克林工學院(現紐約大學理工學院),被選為中研院院士,而他的母親李靜貞學習經濟學。
Geoffrey Hinton,於1970年在劍橋大學獲得實驗心理學學士學位,後於1978年在愛丁堡大學獲得人工智慧博士學位。畢業後曾在薩塞克斯大學、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劍橋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工作。 
丘成桐,1949年4月4日生於中國廣東汕頭,父親丘鎮英為哲學教授、知名教育家,家有兄弟姐妹2人,弟丘成棟日後也成為數學家。丘成桐只有幾個月大時,全家移居香港,在元朗生活。 
Peter Scholze,1987年於東德的Dresden出生,在柏林的Friedrichshain長大,後因成績優異進入位於柏林的Heinrich-Hertz-Gymnasium就讀。 
Jean-Pierre Serre,1926年出生於法國南部的巴日,曾就讀尼姆中學,隨後於1945年至1948年就讀於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於1951年獲得索邦大學博士學位。
Lennart Carleson,瑞典數學家。1928年生於斯德哥爾摩。1950年獲得烏普薩拉大學博士學位,1950年至1951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後在烏普薩拉大學、斯德哥爾摩大學、皇家理工學院任教。1986年兼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並曾擔任史丹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客座教授。
朱棣文,1948年出生在美國的密蘇里州聖路易斯,畢業於Garden City高中。  朱棣文生於學者之家。他的父親朱汝瑾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化學工程博士學位,並且任教於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以及布魯克林工學院(現紐約大學理工學院),被選為中研院院士,而他的母親李靜貞學習經濟學。
Geoffrey Hinton,於1970年在劍橋大學獲得實驗心理學學士學位,後於1978年在愛丁堡大學獲得人工智慧博士學位。畢業後曾在薩塞克斯大學、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劍橋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工作。 
丘成桐,1949年4月4日生於中國廣東汕頭,父親丘鎮英為哲學教授、知名教育家,家有兄弟姐妹2人,弟丘成棟日後也成為數學家。丘成桐只有幾個月大時,全家移居香港,在元朗生活。 
Peter Scholze,1987年於東德的Dresden出生,在柏林的Friedrichshain長大,後因成績優異進入位於柏林的Heinrich-Hertz-Gymnasium就讀。 
Jean-Pierre Serre,1926年出生於法國南部的巴日,曾就讀尼姆中學,隨後於1945年至1948年就讀於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於1951年獲得索邦大學博士學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瑪麗‧居禮是一位為科學界作出卓越貢獻的女性,歷史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更是第一位兩度榮獲該殊榮的科學家。然而,身為女性、波蘭裔,以及出身經濟拮据的她,終其一生都面臨性別、族籍和社會地位的歧視與挑戰。 瑪麗在科學研究上的成就無可匹敵。她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了分離放射性同位素的技術,並
Thumbnail
在阿嘉莎·克莉絲蒂的故事中,瑪波小姐住在聖·瑪莉米德村,是個天生的偵探,年齡大概60-70歲,終生未婚,是一個典型的鄉下老姑娘。
Thumbnail
李珍淑女士在取得心理學、社會學博士後,於35歲錄取韓國第一屆的犯罪側寫分析官,成為了韓國第一位女性犯罪側寫師。不僅如此,她同時還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一般人或許難以想像,在韓國如此重視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一位身兼母職的女性竟能長時間擔任這麼高風險的職務。
Thumbnail
書名: 化學課 作者: 邦妮.嘉姆斯 譯者: 白水木 出版社: 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 2022/09/05 評分: 🌕🌕🌕🌕🌕 (滿分五分🌕) 這本書,讓我看到了1960年代女性的困難,聰明又美麗的女人尤其困難。伊莉莎白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科學家,在那個女性地位極低的時代,不管她做
Thumbnail
富蘭克林是DNA雙股螺旋結構的重要貢獻者。這篇文章深入介紹了富蘭克林在這一歷史事件中的貢獻和遭遇,突顯了她在科學界中的地位和性別歧視的問題。
Thumbnail
明天是婦女節,一個國際性的節日,紀念著人類為女性的地位與權益奮鬥的歷史。雖然目前世界上仍有一些國家的女性遭受壓抑歧視,甚至迫害,但回首百餘年來,全球女性的地位與權益確實已有極大提升。這當中有每一位傑出的女性因其優異成就而發揮的貢獻,而[居禮]夫人正是其中之一。世人都知道[居禮]夫人是偉人,稀罕地得過
Thumbnail
11/8是國際放射師節,在這天輻射這個概念誕生了。 你知道第一屆諾貝爾物理學獎是誰獲得的嗎? 你知道唯一一位獲得兩次不同類別的諾貝爾科學獎是哪一位女性嗎? 本篇文將介紹兩名重要的女性科學家:瑪麗居禮與麗澤邁特納 並介紹與這些物理相關的電影。
Thumbnail
想像這世界上有這麼一個人,她沒有大學學歷,認真投入工作,一天工作超過10多個小時,常常忘了吃東西,有時還甚至昏倒在工作場所,需要旁人提醒她記得休息跟用餐。結婚有了小孩後,她一樣投入工作,把女兒交給公公照顧。這位認真工作的母親,在年輕不幸喪偶後,又更認真投入工作,後來還介入一位已婚男士的婚姻...
Thumbnail
《Radioactive》是 2019 年的英國傳記電影,港譯《居禮夫人:一代科研傳奇》,原定於 2020 年春天在英美首影,不過因為武肺而取消,今年夏天開始在串流的平台發行。
Thumbnail
瑪麗‧居禮是一位為科學界作出卓越貢獻的女性,歷史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更是第一位兩度榮獲該殊榮的科學家。然而,身為女性、波蘭裔,以及出身經濟拮据的她,終其一生都面臨性別、族籍和社會地位的歧視與挑戰。 瑪麗在科學研究上的成就無可匹敵。她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了分離放射性同位素的技術,並
Thumbnail
在阿嘉莎·克莉絲蒂的故事中,瑪波小姐住在聖·瑪莉米德村,是個天生的偵探,年齡大概60-70歲,終生未婚,是一個典型的鄉下老姑娘。
Thumbnail
李珍淑女士在取得心理學、社會學博士後,於35歲錄取韓國第一屆的犯罪側寫分析官,成為了韓國第一位女性犯罪側寫師。不僅如此,她同時還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一般人或許難以想像,在韓國如此重視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一位身兼母職的女性竟能長時間擔任這麼高風險的職務。
Thumbnail
書名: 化學課 作者: 邦妮.嘉姆斯 譯者: 白水木 出版社: 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 2022/09/05 評分: 🌕🌕🌕🌕🌕 (滿分五分🌕) 這本書,讓我看到了1960年代女性的困難,聰明又美麗的女人尤其困難。伊莉莎白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科學家,在那個女性地位極低的時代,不管她做
Thumbnail
富蘭克林是DNA雙股螺旋結構的重要貢獻者。這篇文章深入介紹了富蘭克林在這一歷史事件中的貢獻和遭遇,突顯了她在科學界中的地位和性別歧視的問題。
Thumbnail
明天是婦女節,一個國際性的節日,紀念著人類為女性的地位與權益奮鬥的歷史。雖然目前世界上仍有一些國家的女性遭受壓抑歧視,甚至迫害,但回首百餘年來,全球女性的地位與權益確實已有極大提升。這當中有每一位傑出的女性因其優異成就而發揮的貢獻,而[居禮]夫人正是其中之一。世人都知道[居禮]夫人是偉人,稀罕地得過
Thumbnail
11/8是國際放射師節,在這天輻射這個概念誕生了。 你知道第一屆諾貝爾物理學獎是誰獲得的嗎? 你知道唯一一位獲得兩次不同類別的諾貝爾科學獎是哪一位女性嗎? 本篇文將介紹兩名重要的女性科學家:瑪麗居禮與麗澤邁特納 並介紹與這些物理相關的電影。
Thumbnail
想像這世界上有這麼一個人,她沒有大學學歷,認真投入工作,一天工作超過10多個小時,常常忘了吃東西,有時還甚至昏倒在工作場所,需要旁人提醒她記得休息跟用餐。結婚有了小孩後,她一樣投入工作,把女兒交給公公照顧。這位認真工作的母親,在年輕不幸喪偶後,又更認真投入工作,後來還介入一位已婚男士的婚姻...
Thumbnail
《Radioactive》是 2019 年的英國傳記電影,港譯《居禮夫人:一代科研傳奇》,原定於 2020 年春天在英美首影,不過因為武肺而取消,今年夏天開始在串流的平台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