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説:草場巷的故事 Narrative of Lane Grassfield
第一章:草場巷
草場巷,是一條北方小鎮中再普通不過的小巷,卻承載著無數人的日常生活與溫暖記憶。巷口有一條小河,從北向南靜靜流過,潤澤著這座小鎮。巷里的青磚路在歲月中變得光滑,腳步聲輕輕落下,彷彿在講述時光的故事。兩旁的房屋低矮,炊煙裊裊,與河邊的水霧交織成一幅安靜的畫面。
巷口立著一塊大磨盤,表面斑駁不堪,卻仍然堅實。它不僅是人們路過的標誌,也成為孩童們的遊戲場地。每天早晨,孩子們繞著磨盤跑來跑去,發出銀鈴般的笑聲,為巷子平添幾分生機。
磨盤的東邊,是一家糕點鋪——吉陞糕點店。鋪子裡總飄著甜香,每天早晨,新出爐的興化餅子、酒香餅子,吸引著巷口的孩子們。他們踮起腳,湊著鼻子聞著餅子的香氣,渴望能分到一小塊。老闆娘總是笑呵呵地說:“來,嘗一塊,早晨吃甜的,心情也甜。”
磨盤的西邊,是源昌煙店。這家鋪子除了賣煙草,還兼賣些鄉間小玩意。老闆是一個愛說故事的人,每當有人來買煙,他便興致勃勃地分享最近的趣聞,逗得人捧腹大笑。鄰居們愛來這裡,倒不全是為了買煙,更是為了聽老闆的段子。
巷子的生活是樸實無華的,但正是這份平凡,構成了它的獨特魅力。早晨的巷口,總是最忙碌的時候。挑水的、送貨的、買菜的,每個人的腳步匆匆,卻又彼此問候,熱鬧卻不失溫馨。
一天早晨,陽光灑在青磚路上,金大力挑著兩大桶水從巷口經過。他停下來喘口氣,笑著對正在門口掃地的吳桂珍說:“嫂子,今天這天氣真好,挑水也不覺得累!”吳桂珍笑著回應:“是啊,大力哥,這巷子有你,連水都挑得這麼熱鬧。”
草場巷的日子雖然簡單,但每一天都充滿了小小的喜悅和人情味。人們習慣了互相幫忙,也習慣了用微笑和寒暄迎接新的一天。孩子們的笑聲、磨盤的歷史痕跡、糕點的香氣,這些細節構成了草場巷平凡卻充滿生機的生活。
巷子雖然普通,卻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溫度,正如吉陞的老闆娘常說的:“這巷子啊,是咱們的家,家裡的每一個人,都讓它更有味道。”
第二章:韓家的到來
韓家搬到草場巷的那一年,正值冬天。巷口的炊煙裊裊升起,整個巷子彌漫著柴草與糕點混合的香氣。吳桂珍站在門口,看著遠處的河水發呆,心裡既期待又忐忑。搬到一個新地方,對她來說是挑戰,但也是一種全新的開始。
韓啟文推開門,見妻子發愣,走過來說:“怎麼了?還不適應?”吳桂珍回過神,笑了笑:“這巷子很特別,雖然簡單,但好像有種說不出的溫暖。”
不遠處,金大力挑著滿滿的柴禾經過,他停下來打了個招呼:“你們是新搬來的吧?我是金大力,挑水的,住在巷口那邊。”
吳桂珍連忙點頭:“是啊,我們剛搬來,還不太熟悉這裡呢。”
金大力爽朗地笑著:“這巷子啊,雖然小,但人情味足!有啥需要的,就說一聲。”說完,他挑起柴禾,繼續往前走。
韓家剛搬來時,屋裡還沒整理好,鄰居們就主動來幫忙。吉陞糕點店的老闆娘端來一盤熱乎乎的興化餅子,笑著說:“搬新家,累了吧?先吃點甜的,補補力氣!”
香燭店的劉鼻子雖然平時話不多,但也送來了一把掃帚,瓮聲瓮氣地說:“這掃帚新買的,打掃屋子用得著。”
吳桂珍感激地接過來:“謝謝你們,真的太謝謝了。”
搬家的當天晚上,韓啟文和吳桂珍坐在簡單的炕上,聽著窗外的聲音。隔壁的孩子們在磨盤邊玩耍,笑聲此起彼伏;巷子裡的人們聊著天,柴火燃燒的聲音在夜色中格外溫暖。
吳桂珍低聲說:“啟文,這裡的人真好。我們來這裡,應該是對的。”韓啟文點點頭:“是啊,桂珍。咱們不僅要融入這裡,也要做些事,讓這條巷子更好。”
第二天,韓啟文早早起來,開始整理門口的雜草。他一邊幹活,一邊和路過的鄰居們打招呼。金大力路過時,打趣道:“啟文兄,這麼早就幹活啊?你這人勤快,我看你家門口很快就能成巷子裡最乾淨的地方。”
韓啟文笑著回答:“新來的嘛,總得幹點活,讓大家認識認識。”
接下來的日子裡,韓家逐漸融入了草場巷的生活。吳桂珍喜歡和吉陞的老闆娘學做糕點,韓啟文則經常幫鄰居修理門窗或挑水。巷子裡的人們開始熟悉這家新鄰居,提起韓家,總會說:“這家人實在,不僅會幹活,還有愛心。”
有一次,金大力的茶爐子壞了,正發愁時,韓啟文主動拿來工具,幫他修好了爐子。金大力感激地說:“啟文兄,這爐子要是壞了,我這一天就沒法幹活了,真是多虧了你!”韓啟文擺擺手:“一家人,不說兩家話。茶爐子壞了,我們也喝不上熱水啊。”
草場巷的人情味讓韓家感到溫暖,而韓家的善意也悄悄地改變著這條巷子。吳桂珍常說:“這巷子不僅是我們的新家,也是我們的福氣。” 她想起聖經中的話:“我們是世上的光和鹽。”
光和鹽,就像這些芦柴一樣,雖不起眼,卻在平凡中彰顯著不平凡的價值。日子在簡單而熱鬧的生活中一天天過去,草場巷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第三章:草場巷的清晨
草場巷的早晨,是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候。天剛亮,青磚路上便響起了此起彼伏的腳步聲,挑水的、送貨的、買菜的,穿梭在巷子裡。淡淡的霧氣籠罩著巷子,炊煙升起,與河邊的水汽交織,構成了一幅溫暖的畫面。
韓家的早晨總是從禱告開始。吳桂珍輕輕搖醒小牧,對他說:“起來吧,今天我們要一起去集市,幫忙買點新鮮的菜。”小牧揉著眼睛爬起來,韓啟文則早已在一旁翻開了聖經,輕聲讀道:“‘你們是世上的光。城立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
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簡短禱告後,便開始了忙碌的一天。吳桂珍端上剛煮好的粥,笑著對小牧說:“多吃點,今天可是忙碌的一天。”
門外,挑水的金大力已經經過。他一邊挑著兩大桶水,一邊高聲喊道:“啟文兄,今天怎麼沒見你忙活?”韓啟文笑著回應:“等會兒就去幫吉陞老闆修櫃子。”
吉陞糕點鋪的香味早已飄散開來,孩子們圍在店門口,看著剛出爐的潮糕垂涎欲滴。老闆娘笑著揮揮手:“別急,一人一塊,別搶!”小牧接過一塊,連聲道謝:“阿姨,這潮糕真好吃!”
巷子裡的澡堂門口也早已排起了隊。王滿銀一邊擦拭門口的木牌,一邊哼著小曲。吳桂珍路過時,停下來問:“滿銀哥,澡堂的水溫夠嗎?”王滿銀哈哈一笑:“嫂子,你就放心吧,今天燒得旺!”
香燭店的劉鼻子則忙著擺放新到的紅紙“箱子”。吳桂珍見狀,笑著問:“老劉,這是準備過節用的吧?”劉鼻子瓮聲瓮氣地回答:“是啊,嫂子,馬上要到節氣了,得提前備好貨。”
早晨的喧囂中透著一種濃濃的人情味,每個人都為這條小巷添上一份色彩。韓家慢慢融入了這種熱鬧,也成為了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天的開始總是忙碌而充實,而草場巷的清晨,正如這條巷子本身,簡單卻充滿溫暖。
第四章:愛的行動
草場巷的日子雖然平靜,但偶爾也會掀起一陣漣漪,尤其當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浮現時。
一個清晨,澡堂的夥計王滿銀正準備開門迎客,卻發現自己經常用的木桶不見了。他四處尋找,最後發現桶子在香燭店的後院裡。
“劉鼻子,你怎麼把我的桶拿走了?”王滿銀氣急敗壞地衝到香燭店。
“什麼你的?這桶是我買的!”劉鼻子瓮聲瓮氣地回應。
“明明是我放在澡堂的,怎麼成你的了?”
兩人越說越激動,吸引了不少路人圍觀。眼看局勢越來越僵,吳桂珍端著一壺熱茶走來,笑著說:“哎呀,滿銀哥,劉老闆,先喝口茶,消消氣,這桶子的事慢慢說。”
王滿銀氣鼓鼓地說:“嫂子,你是不知道,他這人最會賴賬!”
吳桂珍轉頭對劉鼻子說:“劉老闆,滿銀哥的澡堂每天都要用桶,不如這樣,讓他先用著,我家啟文明天去市集給你買個新的,成嗎?”
劉鼻子皺了皺眉,嘟囔著:“嫂子都開口了,那就先這樣吧。”
一場爭執,就這麼平息了。巷子裡的鄰居們議論紛紛:“韓家人真是有辦法,這麼棘手的事都能解決。”
----------
韓家的善舉不僅僅止於化解鄰里矛盾,還深入到每一個需要幫助的角落。有一次,金大力的兒子生病,醫藥費讓一家人捉襟見肘。韓啟文得知後,悄悄聯合幾位鄰居湊了一筆錢送到金家。
金大力接過錢,眼圈一紅:“啟文兄,嫂子,這份恩情我一輩子都記得!”
吳桂珍拍了拍他的肩膀:“大力哥,巷子裡的人就是一家人,大家有難處,能幫就幫。”
不久後,巷口的磨盤旁掛起了一盞紅燈籠,上面寫著“平安”二字。吳桂珍告訴大家:“這燈籠象徵著我們巷子的和睦,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平安喜樂。”
燈籠的光柔和而溫暖,像一個無聲的守護者,陪伴著草場巷的每一個人。
----------
一個寒冷的冬日,巷子裡的水管因結冰而停止供水,金大力的茶爐子也因此無法使用。巷子裡一片嘩然,大家都為喝不上熱水而發愁。
“啟文,我們家的水井還有水,咱們提幾桶送過去吧。”吳桂珍建議。
韓啟文點頭,兩人拎著水桶,一家一家送水。當水送到金大力家時,他感激地說:“啟文兄,嫂子,你們真是巷子的恩人!”
吳桂珍笑著說:“大力哥,咱們一家人說什麼恩人不恩人的,有水喝就好!”
不僅如此,吳桂珍還特地熬了一大鍋熱粥,分給巷子的老人和孩子。她的行動讓整個巷子在寒冬中多了一絲暖意。
----------
香燭店的劉鼻子一向以吝嗇出名,巷子裡的人對他總是敬而遠之。然而,吳桂珍卻沒有放棄與他建立關係。她常常主動送些糕點給劉鼻子的妻子,還時不時幫他們看孩子。
“嫂子,為什麼你總對我們這麼好?”劉鼻子有一天終於忍不住問。
吳桂珍笑了笑:“因為咱們是鄰居啊,鄰里之間不就該互相關心嗎?”
劉鼻子低頭想了想,從此開始改變自己的態度。他不再那麼計較,甚至主動幫助鄰居修補屋頂。巷子裡的人都說:“這都是韓家的功勞,把劉鼻子變成了好人。”
----------
韓家的行動帶動了整個巷子的氛圍,鄰居們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融洽。吉陞糕點店的老闆娘開始免費教孩子們做糕點;金大力在茶爐子旁設了一個小書架,讓孩子們有地方看書。
某個主日下午,韓家在院子裡舉辦了一場感恩茶會,邀請了巷子的所有鄰居。院子裡掛滿了燈籠,擺滿了糕點和熱茶。吳桂珍說:“感謝大家這段時間對我們的幫助,我們希望這份愛能一直傳遞下去,讓咱們巷子越來越好。”
劉鼻子舉起茶杯:“嫂子,咱們巷子能有今天的樣子,全靠你們韓家,來,大家乾杯!”
笑聲和祝福在院子裡回蕩,燈籠的光芒映照著每個人的笑臉。草場巷,因為這些點滴的愛,變得更加溫暖和諧。
第五章:意外與重生
草場巷的生活總是忙碌而充實,但意外總是在最平靜的時候悄然而至。
那是一個秋天的傍晚,天邊的雲霞被夕陽染成了金紅色。巷子裡的孩子們在磨盤旁嬉戲,笑聲此起彼伏。韓啟文一家正在院子裡忙碌,吳桂珍端出剛煮好的飯菜,招呼著家人準備吃晚飯。
“媽媽,今天學校裡老師說,週末會有運動會,我想參加跑步比賽!”小牧興奮地說。
“好啊,媽媽給你做點好吃的補充體力!”吳桂珍笑著應道。
此時,小飛騎著自行車從巷子外回來。他揮了揮手,說:“爸、媽,我今天去幫隔壁巷的叔叔送貨了,他還讓我帶了些水果回來!”說著,他從自行車後座拿下兩袋蘋果,遞給吳桂珍。
他沒有下車接著説道:“巷子後面的劉伯伯要我幫他擡一下一個櫃子,我現在去一下就回來”
“快點回來,你的飯已經留出來了”
一家人圍坐在飯桌前,其樂融融。突然,巷子裡響起了一聲巨響,緊接著是人們的驚呼聲。“不好了!小飛出事了!”
韓啟文和吳桂珍聞聲跑出去,只見不遠處,小飛的自行車倒在地上,他本人已經被一輛失控的貨車撞倒。貨車司機滿臉驚慌,不停地說:“我剛才剎不住車……我不是故意的!”
吳桂珍跪倒在地,抱著小飛,眼淚不停地流:“小飛,小飛,你快醒醒!”
醫生趕來後搖了搖頭,悲痛的消息迅速傳遍了整個草場巷。吳桂珍癱坐在椅子上,哽咽得說不出話來。韓啟文緊緊握住她的手,低聲說:“桂珍,我們得撐住。孩子的路走到了這裡,但我們還有小牧和小玉。”
“主啊,為什麼?”吳桂珍在床邊輕聲哭泣,雙手緊緊攥著韓小飛小時候的舊衣服。韓啟文坐在旁邊,握著妻子的手,說:“桂珍,我們不知道神的計劃是什麼,但我們要相信祂是好的。”
小牧站在角落裡,怔怔地看著父母。他低聲問:“爸爸,哥哥是不是去了很遠的地方,再也不回來了?”韓啟文抹了抹眼角的淚,蹲下來抱住他說:“是的,小牧,哥哥去了天家,那是一個沒有痛苦沒有眼淚的地方。” 小牧則抱著姐姐韓小玉,哽咽著說:“哥哥以後不能教我寫字了……”
韓家人在淚水中選擇了禱告。他們聚在一起,低聲念著詩篇23篇:“‘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
----------
小飛的離去讓韓家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吳桂珍每天坐在小飛的房間裡,抱著他的衣服默默流淚;韓啟文則將悲傷藏在心裡,悄悄跑到巷口的磨盤旁,對著天默默祈禱。
“主啊,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要帶走我的孩子?”吳桂珍忍不住在祈禱中哭泣。
鄰居們紛紛來到韓家,試圖安慰這個善良的家庭。金大力帶來了一筐雞蛋,說:“啟文兄,嫂子,小飛那孩子乖巧懂事,他一定在天上看著你們。”吉陞糕點店的老闆娘則送來了一盤剛出爐的酒香餅子,低聲說:“嫂子,你們一定要保重,還有小牧和小玉呢。”
甚至一向冷漠的劉鼻子也帶著妻子來了,手裡提著一袋香燭,瓮聲瓮氣地說:“嫂子,逝者已矣,你們還得往前看。”
----------
韓家在悲痛中選擇了依靠信仰。他們每天早晨聚在一起讀經、禱告,尋求心靈的平靜。
“小牧,小玉,我們雖然看不到哥哥了,但他並沒有離開我們。他在天家,和神在一起。”韓啟文對孩子們說。
小牧眼含淚水,問道:“爸爸,哥哥在天上會想我們嗎?”
“會的,他一定希望我們過得快樂。”吳桂珍摸了摸小牧的頭。
----------
韓小飛的追思禮拜是在幾個巷子以外的鎮上教會舉行的,簡單而莊重。整個巷子的鄰居們都來了,大家看到韓家人在喪子之痛中仍然保持平靜,都感到不可思議。
葬禮後,茶爐子老闆金大力忍不住問韓啟文:“老韓,你是真的一點都不恨那個司機嗎?如果是我,早就去找他拼命了!”
韓啟文嘆了口氣,說:“我當然痛苦,但恨能讓小飛回來嗎?耶穌教導我們要愛仇敵,更何況那個司機也不是故意的。他現在肯定比我們還難過。”
金大力沉默了許久,點點頭:“你們這信仰,真是有點道理。”
失去韓小飛後,韓家選擇用信仰的力量走出悲傷,並讓這份力量成為祝福他人的動力。他們並沒有因此關閉心門,反而更加敞開,與草巷口的鄰居們分享他們的信仰與愛心。
----------
幾個星期後,韓啟文決定在巷口的磨盤旁掛上一盞燈籠,燈籠上寫著“信望愛”三個字。他對鄰居們說:“這是為了紀念小飛,也希望提醒我們,無論經歷什麼,都要相信上帝的愛與希望能支撐我們走下去。”
燈籠的光芒溫暖了整個草場巷。金大力看著燈籠,對妻子說:“啟文這家人是真了不起,經歷這麼大的事,還能這麼堅強。”
吉陞的老闆娘抹了抹眼角:“我們應該多幫幫他們,這麼好的人家,真是難得。”
劉鼻子也罕見地開口:“這信仰到底是啥?能讓人這麼堅強,還能把日子過下去。”
吳桂珍回應鄰居們的關心時,說:“感謝你們的幫助,是大家的愛讓我們有力量面對這一切。雖然痛苦,但我們相信,耶穌的愛與希望一定能帶我們走出黑暗。”
----------
隨著時間的推移,韓家慢慢恢復了正常的生活節奏。吳桂珍開始做更多的糕點,經常送給鄰居們品嚐;韓啟文則主動幫助巷子裡需要幫忙的人,甚至開始帶領一些鄰居在家裏一起查經禱告。
有一天,小牧拿著一幅自己畫的圖畫跑到吳桂珍面前:“媽媽,這是我畫的哥哥,他在天上看著我們呢!”
吳桂珍看著畫,鼻子一酸,抱住了小牧:“畫得真好,哥哥一定會喜歡的。”
巷子的鄰居們也逐漸被韓家的信仰感染。他們開始學著彼此體諒,遇到矛盾時,不再激烈爭吵,而是學著互相包容。
有一天,金大力走到韓家門口,說:“啟文兄,我家孩子最近總問我,你們家為什麼總是幫別人?我也說不清楚,你說這是為什麼?”
韓啟文笑了笑:“因為我們相信,愛是可以改變一切的,就像這巷口的燈籠,它的光能溫暖整條巷子。”
----------
幾個月後,韓家在院子裡舉辦了一場感恩聚會,邀請了草場巷的所有鄰居。院子裡掛滿了燈籠,擺上了各式糕點,空氣中彌漫著溫暖的香氣。
韓啟文對大家說:“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這盞燈籠不僅是紀念我們的孩子,也希望能提醒我們,每個人都是這份光的一部分,只要我們彼此關愛,就能讓這條巷子變得更加美好。”
吉陞的老闆娘眼圈泛紅,說:“啟文兄,嫂子,謝謝你們給我們的力量。這巷子有你們,真的很幸運。”
韓啟文回以微笑:“其實我們要感謝上帝,也感激你們。是上帝的同在,大家的關心,讓我們挺過了那段最難的日子。每一個人都是燈籠的一部分。”
鄰居們紛紛點頭。金大力說:“啟文兄,嫂子,你們家讓我們看到,愛與希望是真的能改變一切。”
吳桂珍回應:“是上帝讓你們像天使一樣圍繞著我們,讓我們堅強,這條巷子就像我們的家,家人之間就應該彼此相愛,彼此攙扶。”
燈籠的光輝持續照亮著草場巷,而韓家的信仰與行動,則成為這條巷子最溫暖的核心。
草場巷的夜晚依舊平靜,但那盞燈籠的光芒卻比以往更亮了一些。每個人心中,都多了一份愛與信念。
-----------
草巷口的日子依舊一天天過著,但巷子裡多了一些不一樣的景象。澡堂牆上的燈籠,在吳桂珍的提議下,換成了兩個更大的燈籠,上面寫著“平安喜樂”“蒙恩蒙福”。劉鼻子不再那麼吝嗇,甚至開始主動幫鄰居糊“箱子”。
有一天,草巷口忽然斷了水,金大力家的茶爐子停了工,巷子裡一片嘩然。韓家得知後,馬上提了兩桶井水送到金家。金大力感動得直說:“啟文哥,嫂子,你們家的信仰,讓我們巷子都暖和起來了。”
韓啓文笑著回應:“神是愛,祂的愛也希望透過我們的生活,傳遞給更多的人。”
夜晚的草巷口,麻石磨盤旁的燈籠搖曳著柔和的光芒。香燭店裡,劉鼻子的妻子正忙著糊“箱子”;油面店飄來酒香餅子的香氣;澡堂裡傳來陣陣爽朗的笑聲。
這是一條普通的小巷,但因為信仰的光與鹽,草巷口變得與眾不同。正如那句話所說:“你們是世上的光,是世上的鹽。”韓家的信仰,在這條平凡的巷子裡,點燃了無數盞溫暖的燈火,照亮了每個人的心。這裡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生活雖然不富裕,但充滿人情味。然而,就是這樣一條普通的巷子,因著韓家的信仰,悄悄發生了一些微妙而溫暖的變化。韓家是草場巷口的“明燈”,他們用信仰的光與鹽調和著這條巷子的日常瑣事。在這平凡的巷子裡,信仰在細小的事物中散發著光輝,溫暖了每一個人。
第六章:新的光明
某個主日下午,韓家在自家的後院裡舉辦了一場茶會,邀請了草場巷的鄰居們參加。後院堆草的屋子清理一空,擺上了簡單的桌椅。吳桂珍特地準備了幾壺茶,還蒸了幾層潮糕和酒香餅子,散發著陣陣香氣。
鄰居們坐下後,韓啟文微笑著說:“今天我們家想和大家分享我們的信仰。大家平時看到我們做的一些事,可能會覺得奇怪,覺得我們為什麼要幫這個,幫那個。其實,我們這麼做,都是因為我們的神教我們去愛。”
劉鼻子撓了撓頭,瓮聲瓮氣地問:“啟文,你說的神,真能給人平安嗎?”
韓啟文點頭:“我們家失去小飛的時候,心裡的痛是難以言喻的。但我們知道,小飛現在在天家,和神在一起。我們的神,是掌管一切的神,也是安慰人的神。”
金大力接過話:“啟文哥,我平時見你們一家人,總是那麼平和,我以前以為是性格使然,現在才知道,是信仰給了你們力量。”
----------
數月後的主日,草場巷口迎來了一個特別的早晨。韓家邀請了巷裡的鄰居們去教堂參加一場聚會。
金大力帶著全家早早到了,連平時最不愛湊熱鬧的劉鼻子也換了新衣服,牽著妻子一起來了。
教堂裡,牧師講了一個故事:“光和鹽是耶穌用來形容基督徒的使命。光帶來溫暖,鹽調和滋味。而這份使命,需要我們在生活中一點一滴去實踐。”
聽到這裡,金大力心頭一熱。他想到韓家這些年來的點點滴滴,不禁喃喃道:“這光,確實照進了我們巷裡。”
----------
草場巷的故事,還在繼續。但在這條平凡的巷子裡,信仰的光與鹽已經深深地融入每個人心中,帶來無盡的溫暖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