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 1896-1914年)」,巴黎勞工階級的服裝展現出他們積極模仿上層階級的風尚,但也同時反映出社會階級之間難以消弭的界線。 勞工階級的衣櫥變得越來越龐大且多元,反映出他們對時尚的追求。他們擁有足夠的服裝以應付日常所需,甚至還有不少人擁有可以在週日穿著的「體面」服裝。 內衣的普及,特別是襯裙、襯衫和背心的擁有,代表了勞工階級生活水平的提升。儘管內衣通常是由耐用且保暖的材質製成,但有些內衣也展現出對美感和時尚的追求,例如「飾有假蕾絲」的褲子或絲綢襯裙。
勞工階級男性捨棄了工作服,轉而穿著襯衫、背心、外套和褲子等,這些服裝都是由布料、帆布或棉質斜紋布製成,與當時的資產階級穿著風格相似。女性也開始模仿資產階級的穿著,例如使用陽傘來保護皮膚免受陽光照射,以維持白皙的膚色,這在當時被視為上層階級的象徵。 儘管勞工階級模仿了資產階級的穿著風格,但「細節和材質」仍然暴露了他們的社會階級。例如,手帕雖然在勞工階級中廣泛使用,但女性擁有的數量遠多於男性,這反映了他們在經濟能力上的差異。此外,雖然勞工階級開始使用帽子,但昂貴的材質和精緻的設計,仍然是上層階級的專利。手套也是當時上層階級的象徵,在勞工階級中仍然相當罕見。 儘管勞工階級努力模仿上層階級,但某些「身體特徵和行為舉止」仍然難以掩飾他們的出身。例如,一位勞工階級女性,可能會因為不恰當地使用手帕,或過度使用香水,而被識破身份。 勞工階級內部也存在著「消費選擇的差異」。較富裕的女性可以購買更多樣化且時尚的服飾,而較貧窮的女性則只能購買基本款服裝。這種差異也反映在他們對配件的選擇上,例如手帕、帽子和手套的數量和品質。 巴黎勞工階級的服裝,反映了「美好年代」的社會階級模仿與區隔。他們渴望透過穿著來提升社會地位,但同時也面臨著經濟限制和社會規範的挑戰。儘管他們努力縮小與上層階級的差距,但細節和材質仍然暴露了他們的真實身份。 參考書目: Albert, Anaïs. “Chapitre 2. La culture matérielle des classes populaires”. In La vie à crédit. Paris: Éditions de la Sorbonne,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