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交投熱點在那裡呢?
我認為的2025年台股三個交投方針:
2024年的台積電(2330)股價成長81%,最新本益比28倍;同期,金控獲利之首富邦金(2881)股價成長39%,最新本益比10倍。一個是業績成長的翹楚,一個獲利豐厚底氣足,分飾著二個產業的領頭羊。也定然是台股在2025年的要角,應該怎麼看AI股和金融股的投資機會呢!
投資巿場是真金白銀的肉搏戰場,台積電為首的AI股在2024年走出驚驚漲的格局,2025年是否依樣劃葫蘆,可以看多追價嗎?
台積電最新財報(2024.Q4),營收8685億台幣,賺進了3747億,EPS 14.45 元。
最令巿場驚豔的並不是賺了多少錢,而是毛利率來到59%,2025年的資本支出估380億至420億美元。【持續成長】是台積電現階段的關鍵字。
股票巿場是最現實且敏感的巿場,如若全巿場對個股未來一年的前景有共識,那麼現在股價就會反應未來一年的個股價值;如若全巿場對個股未來十年的前景有共識,那麼現在股價也會反應未來「十年」的個股價值。然而地球在轉動,時間越久,伴隨的不確定性就越高。
以台積電目前所釋放的建廠計劃,包含新竹、台中、高雄等將持續建構高階產能,至少可以看到2029年。海外廠部份,包含亞利桑那州、日本熊本乃至於德國工廠,將自2025、2027、2028持續釋放出產能。
筆者在已發生的首波AI熱潮中,並未積極參與台積電,因為我不認為生成式AI或者聊天機器人能帶動大規模的終端消費支出,我一直在觀察科技大廠的AI算力競賽何時冷卻。然而科技的技術及想像力正飛速地往前推進,AI算力正鋪天蓋地的投向自動駕駛及人型機器人的領域。試想,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可能擁有足夠可靠度的全自動駕駛以及居家使用的各類型機器人。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在近日提到: 沒有台積電,2026年以後,所有的自動駕駛會全部不見。不論投資人相信與否,魏哲家董事長自信,台積電的技術能實現人們的科技夢想。
以金控族群為主的金融個股在2025年獲利豐碩,金控龍頭蔡家富邦金及國泰金受惠長期部位的資產價值回升,均創下僅次於2021年的亮麗獲利。緊追在後的全方位金控-中信金更因銀行及壽險等雙引擎而衝上獲利新高。各大金控2025年的配息均令投資人期待。更有甚者,釋放出了加速資產規模的擴充計劃,令投資人重拾了金控成長的期待。
金融業在2025年也將再次走出大多頭嗎!這個部份,筆者持比較保留的態度。
我們認為巿場氛圍定義在利率仍處於高檔,且美元經濟體依然活絡,如此銀行體系的流動量及利差收益仍將不遜於預期。然而緩降的基準利率卻不再對壽險業的長期持債部位給予強力的價格拉抬。
又如若通膨失控,累及銀行體系的流動性,金融業亦將首當其衝地面對流動性凍結的風險,這對於沒有實體資產的金融業無疑是最大的不確定性。
沒來的及期初買入台積電的投資人,容易有參與其它AI供應鏈的想法。對於科技產業新技術不熟悉的投資人,往往只能由公開訊息獲取供應鏈的資訊,然而當我們看新聞獲知消息時,個股股價大多已經漲一大段了。
設備股, 散熱股等,多在2024Q3見到了波段高點,以奇鋐(3017)為例,自2024.5.31高點817元下跌至近日500元,下跌幅度高達39%;BBU的熱門股順達(3211)也在巿場熱度上升時漲至240元,並快速拉回近日的182元,跌幅達24%。諸如上例等等,這些可獲取實質獲利增長的個股,股價均已反應了未來的獲利預估,一般投資人很難買到便宜的股價。更何況尚有部份族群仍處於開發中的新技術,還停留在本夢比的階段未能獲取實質利益者,例如目前正被巿場熱炒的CPO族群。
CPO族群尚未嚐到實質獲利的成果,又如若CPO在數年後開始量產獲利,將使得快速運算裝置的傳輸發熱問題得到革命性的解決,屆時迎來產業黯淡的將會是傳統散熱類股。
隨著科技的發展,AI(或者高速運算)將如同二十年前的網路,成為了事實。但也可能因技術的迭代,並非所有AI產業鏈都能長保榮景,台積電也未必不會消失。
所以朋友們應該理解,投資永遠存在有風險。並且在這個資訊爆炸且充滿想像力的世界裡,總有人比我們早知道。所以當投資人看到投信或外資法人釋放出看好的訊息,而個股股價也已上漲一段時,已經是不適宜入手的股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