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懶得斷捨離的好理由

找到懶得斷捨離的好理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過年前通常是一年一度大掃除的時刻,以往只看重在清理平常不會特別去碰到的死角或閒置空間,但是這幾年「斷捨離」風潮盛行,大掃除就會加上將多餘的物品處理掉的任務。

    但是要丟掉還好好的東西,總是心疼捨不得,使得大掃除成了一件耗費心神、令人逃避的事。

    最近看到日本著名作家京極夏彥給學生的演講紀錄,主題雖然是在談論語言、文學、與書寫,但是其中提到了「整理整頓是人生第一要務」這一段落,順帶提到關於斷捨離的看法,跟主流的想法完全不同,非常有趣也引人深思。

    他認為「整理」並不是指扔掉東西,把物品一件一件捨棄,扔掉是不對的,以為把物品扔掉就沒事,這叫做放棄思考。假如會為了捨棄物品而傷腦筋,那還不如用腦子想一想,有什麼法子能把物品整理好,又不必扔掉它。

    他說:「要是有那個閒工夫花腦筋去煩惱東西是不是必要,還不如花時間在收納方面吧。當初就是因為有需要,你才把東西買下來的嘛,或是因為太想擁有它,所以就買了,因此還是花腦筋想想怎麼做,才能既保留物品在自己身邊,又能把它放置妥當吧!」

    京極夏彥還批評那些喜歡斷捨離的人,很多都是愛買全新物品的人呢!他進一步分析:「那些把東西全扔了的人,藉口說,身邊一旦放放著這些東西,就會產生對物品的執念,執迷和依戀不捨,要斬斷這種執念和執迷,最好捨棄全部的物品,沒有物品,就不會有執念、執迷了。但是非得讓物品從眼前消失,否則自己就無法感到舒暢,神清氣爽,難道就不是另一種執迷嗎?這種執迷,跟東西有無是沒有關係的。」

    他主張該好好整理的,應該是自己的腦袋,整理分為空間物理性的跟腦中概念性的,比如有人房間東西放得亂七八糟,但他對於東西擺放的位置都一清二楚,就是因為他做到概念性的整理。

    他認為只要確實地整理,再多的東西都能收納好,比如說,他在只有六張榻榻米的空間收納了許多書,而且還能在其中過生活。後來要搬家了,專業的搬家公司事先來估價費用。

    結果搬家當天,工人把書一本一本裝進紙箱裡,冊數多到他們預先準備的箱子裝不下。後來追加了九十個紙箱,搬運工人追加了十一人,原先估價的專業人員嚇了一跳:「怎麼看,也想不到這個空間居然能塞進這麼多書!」

    京極夏彥覺得他們實在太辛苦,不好意思,想多貼點費用給搬家公司,結果他們有專業的尊嚴:「按原先的估價就行了!」

    書本真的有彈性,很能塞,這一點我也是深有體會。

    對於斷捨離這件事,我主張還是要定期清理,但是要規範自己,只要是扔掉還沒壞的東西,代表你斷絕此類物品的慾望,也就是以後不能再增購類似物品。

   但是斷捨離只針對使用的物品或衣服電器等,至於相片、文件,與朋友往來的信件資料,那些值得回憶的紀念品,就不須在衝動之下給斷捨離掉。

    不要趁著興頭一鼓作氣將周圍物品全扔掉,因為完全身無長物,太乾淨,太有秩序,沒有任何生活必要之外的物品,也令人心驚。畢竟只有太上才能忘情,其下不及於情,情之所衷,正在我輩。

    身無任何紀念物,不只丟了人生的記憶,而且還會錯失與朋友的因緣及別人對你的期待。

raw-image

 他說:「要是有那個閒工夫花腦筋去煩惱東西是不是必要,還不如花時間在收納方面吧。當初就是因為有需要,你才把東西買下來的嘛,或是因為太想擁有它,所以就買了,因此還是花腦筋想想怎麼做,才能既保留物品在自己身邊,又能把它放置妥當吧!」

    京極夏彥還批評那些喜歡斷捨離的人,很多都是愛買全新物品的人呢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8會員
86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個人自認快樂與否有三種決定因素:幸福設定點,生活環境以及意向活動。     幸福設定點決定了將近一半的快樂因素,這跟個人特質一樣,會隨著一個人成長成熟而變得穩定,可以說是先天的因素。     生活環境只佔百分之十快樂與否的決定因素。生活環境包括了正面或負面的事件(一個快樂或受創的童年,有高學
 很多人在職時因為工作壓力太大,下班後只想窩在沙發上看電視,假日也在補眠跟購物中度過,沒有閒情逸致培養業餘興趣或參加社團,整個人就會對什麼都沒有興致,整天盯著電視看,失去生活的熱情。     繪畫大師畢卡索曾經說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我花了很多年的時間,才變得年輕!」是啊!多少人從進入學校就開始變
(一)什麼是和解?為什麼要和解? 隨著歲月成長,我們經歷過許多事情遇到許多人,記憶絕大多數隨風而逝,了無痕跡,但是在不同的生命階段,總會有些人,有些事,在我們心裡留下深深的印記,或許有人傷害過我們,我們也曾經辜負過別人,這些傷痕與遺憾,都需要藉由和解來撫平。 最近有個媒體曾經對熟齡族做調查,發現
 一個人自認快樂與否有三種決定因素:幸福設定點,生活環境以及意向活動。     幸福設定點決定了將近一半的快樂因素,這跟個人特質一樣,會隨著一個人成長成熟而變得穩定,可以說是先天的因素。     生活環境只佔百分之十快樂與否的決定因素。生活環境包括了正面或負面的事件(一個快樂或受創的童年,有高學
 很多人在職時因為工作壓力太大,下班後只想窩在沙發上看電視,假日也在補眠跟購物中度過,沒有閒情逸致培養業餘興趣或參加社團,整個人就會對什麼都沒有興致,整天盯著電視看,失去生活的熱情。     繪畫大師畢卡索曾經說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我花了很多年的時間,才變得年輕!」是啊!多少人從進入學校就開始變
(一)什麼是和解?為什麼要和解? 隨著歲月成長,我們經歷過許多事情遇到許多人,記憶絕大多數隨風而逝,了無痕跡,但是在不同的生命階段,總會有些人,有些事,在我們心裡留下深深的印記,或許有人傷害過我們,我們也曾經辜負過別人,這些傷痕與遺憾,都需要藉由和解來撫平。 最近有個媒體曾經對熟齡族做調查,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