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速寫:國父紀念館庭園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特別的所在

國父紀念館的庭園一直是我心目中一個特別的所在,那裡承載了許多悠閒時光的記憶。過去,每當生活有些壓力,我總喜歡到那裡走走,看看展覽,或者純粹享受那片寧靜的庭園景色。

有些惋惜

最近聽說國父紀念館正在整修,心裡不免覺得有些惋惜。那熟悉的空間暫時被圍起來,似乎在等待一個新的開始。回想起從前,展覽結束後,我常會走到紀念館右側的小庭園坐坐,那裡的草地綠意盎然,長椅安靜地散落在樹蔭下,風輕輕吹過,帶來淡淡的草香與陽光的溫度。那裡是個完美的地方,適合小憩、發呆或者翻看剛買的小書。然而,隨著整修的進行,我不禁猜測,那片熟悉的景色是否還能保留它原有的模樣。

微妙的和諧感

過去的庭園裡,有一種微妙的和諧感。整個環境不需要太過華麗或刻意,只是自然地存在著,吸引著各式各樣的人。你可以看見散步的老人、帶著孩子的家庭,甚至偶爾有藝術家席地而坐,在畫本上勾勒國父紀念館的輪廓。這些場景如今可能已經悄然改變,或者說,在整修的過程中正醞釀一個全新的模樣。

內心的一處歸屬

雖然目前我已經有一段時間沒去那裡了,但國父紀念館庭園依然是我內心的一處歸屬。我期待整修完成後,再次回到這裡,看見它如何以全新的樣貌迎接我們。而同時,我也希望那些記憶中的小細節仍能保留——那片適合午后微風的小角落,那條從展覽館通往庭園的熟悉小徑,還有那股讓人放鬆的氛圍。

新的樂趣與驚喜

在改變與更新中,我們也許都會發現新的樂趣與驚喜。或許下次再訪國父紀念館,我能重新拾起速寫本,記錄下一個嶄新的景象,而那些熟悉的記憶也將化為一種隱藏的溫暖,與新風景交織在一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普普文創
503會員
4.5K內容數
普普文創、水彩速寫、迷你短篇、文創漫談、心靈雞湯、踏青步道、智慧音樂、美食天堂、超級房間。
普普文創的其他內容
2025/04/24
午後的陽光斜灑在台北大直,街道邊的樹影隨著微風輕晃。我從捷運劍南路站走出來,眼前那棟高雅的建築映入眼簾——維多利亞大飯店,沉穩地佇立在城市邊緣,像是從歐洲舊城街道移植而來的一幅畫。它的紅磚外牆與灰白雕花線條在陽光下顯得格外溫潤,不張揚,卻自有一種內斂的華麗。門前的噴水池靜靜流轉,水珠在空氣中飛濺
Thumbnail
2025/04/24
午後的陽光斜灑在台北大直,街道邊的樹影隨著微風輕晃。我從捷運劍南路站走出來,眼前那棟高雅的建築映入眼簾——維多利亞大飯店,沉穩地佇立在城市邊緣,像是從歐洲舊城街道移植而來的一幅畫。它的紅磚外牆與灰白雕花線條在陽光下顯得格外溫潤,不張揚,卻自有一種內斂的華麗。門前的噴水池靜靜流轉,水珠在空氣中飛濺
Thumbnail
2025/04/21
台北敦化南路夜景 夜幕低垂,台北的敦化南路換上另一張臉。白日車水馬龍、商辦林立的街道,在夜色的渲染下,變得柔和而迷人。兩旁整齊排列的行道樹,如綠色隧道般延展,路燈從樹葉縫隙灑下點點光影,為這座城市勾勒出一條靜謐又浪漫的軸線。走在敦化南路的林蔭大道上,微風拂面,不時傳來機車呼嘯而過的聲音,但你會
Thumbnail
2025/04/21
台北敦化南路夜景 夜幕低垂,台北的敦化南路換上另一張臉。白日車水馬龍、商辦林立的街道,在夜色的渲染下,變得柔和而迷人。兩旁整齊排列的行道樹,如綠色隧道般延展,路燈從樹葉縫隙灑下點點光影,為這座城市勾勒出一條靜謐又浪漫的軸線。走在敦化南路的林蔭大道上,微風拂面,不時傳來機車呼嘯而過的聲音,但你會
Thumbnail
2025/04/20
臺北國立教育大學宿舍 午後三點,陽光灑在臺北國立教育大學宿舍的外牆上,舊式建築的水泥牆面斑駁卻不顯破敗,反而透著一股時間的韻味。窗戶外有晾著衣服的竹竿,T恤隨風輕晃,像是學生們生活的旗幟,在微風中宣告青春的存在。 門口總有幾台腳踏車靠牆排著,車架有些生鏽,車籃裡亂塞著筆記本、雨衣、或一顆還沒吃完
Thumbnail
2025/04/20
臺北國立教育大學宿舍 午後三點,陽光灑在臺北國立教育大學宿舍的外牆上,舊式建築的水泥牆面斑駁卻不顯破敗,反而透著一股時間的韻味。窗戶外有晾著衣服的竹竿,T恤隨風輕晃,像是學生們生活的旗幟,在微風中宣告青春的存在。 門口總有幾台腳踏車靠牆排著,車架有些生鏽,車籃裡亂塞著筆記本、雨衣、或一顆還沒吃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臺北國父紀念館 走進臺北國父紀念館,第一眼所見的,是那座莊嚴對稱、帶著濃厚中華風格的大殿建築。屋頂的金黃色琉璃瓦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遠遠就能感受到它的沉靜與威儀。這裡不僅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的場所,更是一座融合歷史、文化與市民生活的城市綠洲。 從光復南路側入口走進來,馬上被寬闊的廣場與成排整齊的林
Thumbnail
臺北國父紀念館 走進臺北國父紀念館,第一眼所見的,是那座莊嚴對稱、帶著濃厚中華風格的大殿建築。屋頂的金黃色琉璃瓦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遠遠就能感受到它的沉靜與威儀。這裡不僅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的場所,更是一座融合歷史、文化與市民生活的城市綠洲。 從光復南路側入口走進來,馬上被寬闊的廣場與成排整齊的林
Thumbnail
感懷的場景 這的描述勾勒出了一個令人感懷的場景,嘉義公園小河畔,這樣一個充滿歷史感和當代矛盾交織的地方,成為你情感和思想碰撞的舞台。你描述了從幾年前初次到訪,直到最近重訪的經驗,並提到了不同角度重新觀看這個場景帶來的反思。 孔廟與涼亭成為焦點 在這段街頭速寫中,孔廟與涼亭成為焦點,它們
Thumbnail
感懷的場景 這的描述勾勒出了一個令人感懷的場景,嘉義公園小河畔,這樣一個充滿歷史感和當代矛盾交織的地方,成為你情感和思想碰撞的舞台。你描述了從幾年前初次到訪,直到最近重訪的經驗,並提到了不同角度重新觀看這個場景帶來的反思。 孔廟與涼亭成為焦點 在這段街頭速寫中,孔廟與涼亭成為焦點,它們
Thumbnail
國父紀念館是位於臺灣臺北市信義區的國家紀念建築,係紀念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百年誕辰而興建的綜合性文化紀念設施,於1972年5月16日落成啟用,館區總面積達三萬五千坪(約11萬5702.48平方公尺)。除了具紀念功能外,建築本體周圍是戶外運動、休閒、藝文與知性活動的綜合性休憩公園。 國父紀念館由建築師
Thumbnail
國父紀念館是位於臺灣臺北市信義區的國家紀念建築,係紀念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百年誕辰而興建的綜合性文化紀念設施,於1972年5月16日落成啟用,館區總面積達三萬五千坪(約11萬5702.48平方公尺)。除了具紀念功能外,建築本體周圍是戶外運動、休閒、藝文與知性活動的綜合性休憩公園。 國父紀念館由建築師
Thumbnail
今天想要到植物園去,上了車到市中心,找個停車場,出來就看到中正紀念堂。中正紀念堂的建築非常雄偉壯觀。不過,坦白說,中正紀念堂給我的感覺有些複雜。一方面,它是台灣歷史的重要象徵,代表著過去那個威權統治的時代。另一方面,它也是一個充滿爭議的地方,有人認為它是威權統治的象徵,應該被拆除。出去右轉,前面有一
Thumbnail
今天想要到植物園去,上了車到市中心,找個停車場,出來就看到中正紀念堂。中正紀念堂的建築非常雄偉壯觀。不過,坦白說,中正紀念堂給我的感覺有些複雜。一方面,它是台灣歷史的重要象徵,代表著過去那個威權統治的時代。另一方面,它也是一個充滿爭議的地方,有人認為它是威權統治的象徵,應該被拆除。出去右轉,前面有一
Thumbnail
這是杭州南路與信義路間的入口,許久沒來,要不是為插畫展也不會到這來,它跟國父紀念館的味道就是不一樣,冰冷多了,許是琉璃瓦的藍,還有週遭已是少聽的濃濃外省腔調,那些來此納涼的老人們說的話,給人很遙遠的距離。 進入大堂被長長長長的人龍嚇壞了,還是有許多藝術愛好人,回頭出來找地方歇歇腳,看人餵松鼠,再看
Thumbnail
這是杭州南路與信義路間的入口,許久沒來,要不是為插畫展也不會到這來,它跟國父紀念館的味道就是不一樣,冰冷多了,許是琉璃瓦的藍,還有週遭已是少聽的濃濃外省腔調,那些來此納涼的老人們說的話,給人很遙遠的距離。 進入大堂被長長長長的人龍嚇壞了,還是有許多藝術愛好人,回頭出來找地方歇歇腳,看人餵松鼠,再看
Thumbnail
坐在國父紀念館的牛庄咖啡廳的庭園中看池畔,這裡最不缺的就是水泥做的欄杆,漆成樹幹狀,假裝自然,殊不知它本身就是讓人覺得匠氣之所在,只是就如同國父紀念館的存在是歷史因素所需,城市的宮殿建築就是形朔權位,創造高度與深度做出氣勢,幾十年過去漸漸不再雄偉趨近平民,庭院也屬於你我不再是別人的了。
Thumbnail
坐在國父紀念館的牛庄咖啡廳的庭園中看池畔,這裡最不缺的就是水泥做的欄杆,漆成樹幹狀,假裝自然,殊不知它本身就是讓人覺得匠氣之所在,只是就如同國父紀念館的存在是歷史因素所需,城市的宮殿建築就是形朔權位,創造高度與深度做出氣勢,幾十年過去漸漸不再雄偉趨近平民,庭院也屬於你我不再是別人的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