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三點,陽光灑在臺北國立教育大學宿舍的外牆上,舊式建築的水泥牆面斑駁卻不顯破敗,反而透著一股時間的韻味。窗戶外有晾著衣服的竹竿,T恤隨風輕晃,像是學生們生活的旗幟,在微風中宣告青春的存在。
門口總有幾台腳踏車靠牆排著,車架有些生鏽,車籃裡亂塞著筆記本、雨衣、或一顆還沒吃完的橘子。樓梯間傳來男生打鬧的聲音和某間房間放出來的音樂,流行歌混著某個youtuber的講話聲音,彷彿整棟宿舍都在「呼吸」。宿舍不遠處還有一棵老榕樹,樹根盤錯在地,像年年都在看著一屆又一屆的學生搬進搬出,戀愛、吵架、熬夜、畢業。這裡沒有華麗的設施,甚至有些地方看起來有點舊、有點亂。但這份「不完美」,卻剛好構成了學生時期的真實樣貌。這裡是過渡的空間,也是很多故事的起點。
也許多年以後,會想起這間宿舍的走廊、喧鬧、還有牆上不知道是誰寫的「相信自己」。會想起那段什麼都沒準備好,卻又什麼都敢做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