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人物|驚悚片總有女人的臉──雪莉・杜瓦的《三女性》,與《鬼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去年初夏,雪莉・杜瓦(Shelley Duvall)逝世,享壽 74 歲。

看著追蹤的電影社群帳號分享一張張杜瓦在不同電影裡的劇照,我不禁想起《三女性》(3 Women,1977)裡的 Millie,她那遊走在虛假與真實邊沿的美。時至今日,人們似乎已有意識地避免「頌揚」或評論《鬼店》(The Shining,1980)裡杜瓦的表演,在討論該片的經典性與美學時,也不忘談及演員在拍攝過程中所承受的精神暴力。在本文中,我亦無意多著墨談庫柏力克執導演員的方式,以及好萊塢片場中的權力不對等與各種形式之暴力,而想將杜瓦在《三女性》與《鬼店》中的銀幕形象與女性角色對照討論,照見杜瓦如何以其演員的身體,對抗敘事與銀幕身體的框架,以解放多種女性形象,使她們立體起來。

《三女性》劇照/IMDb

《三女性》劇照/IMDb

從杜瓦身上長出的「三」(多)女性

《三女性》中雪莉・杜瓦飾演的角色 Millie 在水療中心工作,有著從容、不食人間煙火的氣質,於是甫來到水療中心的女孩 Pinky(西西・史派克〔Sissy Spacek〕飾)看著 Millie 就像看著她的理想自我,她欽仰她、靠近她,想變成她。兩女性的張弛關係於是成為《三女性》的主敘事。

兩人認識不久後,即成為室友, Millie 開著車載 Pinky 回家,紫羅蘭色的樓梯往上,一開門映入眼簾的是盡是黃色──梅黃色窗簾、鮮黃色檯燈、黃色碎花沙發、鵝黃色桌巾、芥末黃的絨毛地毯、檸檬黃的床單⋯⋯正如 Millie 說她最喜歡的顏色是黃色與紫色,她的家屋即是一個她為自己打造的黃色世界。如此精緻,些許詭譎,一如童話虛構場景般脫離現實,Millie 正是一個介於現實和虛夢的角色。觀眾看著她也正如 Pinky 總歪著頭,眼神撲簌地想著──她是誰?為何有著如此魅力?

《三女性》劇照/IMDb

《三女性》劇照/IMDb

《三女性》開場時以局部大特寫透過玻璃拍水池裡人們的臀、腿部,隨著下一顆遠景鏡頭從泳池右搖至隔著玻璃在辦公室看向泳池的 Pinky,我們才知道第一顆鏡頭是 Pinky 的主觀鏡頭:她隔著有些許反光、折射的玻璃,看著在水中有些變形的人們之身體,以及 Millie 的身體,卻不見鏡射的自我。

鏡子成為《三女性》中重要的元素。三位女性分別是室友 Millie 和 Pinky,以及鄰居畫家 Willie(Janice Rule 飾),Willie 的存在特殊,戲份少,卻時常出現在奇怪的地方,一次 Pinky 在家中隔著魚缸望出去看到在水池裡作畫的 Willie,一次則隔著酒吧玻璃窗望著外頭的她,鏡頭先從 Pinky 的視角出發,我們看見趴在地上作畫的 Willie 之身影,而後,攝影機轉而從酒吧外隔著窗戶拍窗邊的 Millie 和 Pinky,窗鏡的反射使得 Willie 小小的身軀介在 Millie 和 Pinky 之間,三人隔著窗鏡的身體「同框」並同處此一鏡面身體的平面上,卻又剛好被窗框分隔開來。Willie 或在波動的水體裡,或在光影跳動的玻璃鏡射裡。「3」的數字使得三人沒有最明確、直接、一對一的交換、對照關係,反而好似一面三棱鏡,相互折射,某人存在另外兩人之間,某人從兩人之間的鏡面、家屋中的水面中「長」了出來。 

釋放匍匐在黃色房間裡的瘋女人

這個「長」出來的身分,以及相互依黏的女性身分使我想起美國第一波女性主義運動時期夏洛特・吉爾曼(Charlotte Perkins Gilman)的經典小說《黃壁紙》(The Yellow Wallpaper),敘事者是被醫生丈夫診斷認為有歇斯底里症的「瘋」女子,她開始想像居存空間中的黃色壁紙中住著一頭「怪獸」──另一個匍匐的瘋女人。家屋中,或說存在男人主導環境中的女性,唯有以癲狂的方式得以出逃,得以獲得重生,獲得另一個分身,重新長出新的身分。

《鬼店》劇照/IMDb

《鬼店》劇照/IMDb

在《鬼店》中,Wendy 最終完全地「發瘋」了,但也因而成為能從哥德式恐怖故事中出逃的女性。《鬼店》上映當年,原著小說作者史蒂芬・金(Stephen King)批評杜瓦的表演是「只會哭與尖叫」的人,批評由庫柏力克執導、杜瓦所詮釋的 Wendy 和自己筆下具勇氣的角色完全不同。當然,導演可以改變角色的設定,演員亦然。片中經典一幕:Wendy 顫抖地與 Jack 對話、一邊揮舞著球棒,一步一步後退上樓,攝影機正反打在 Jack 與 Wendy 之間,兩種不同的、近乎「瘋」的臉容交相出現,形成對比,也形成抗衡,杜瓦看似脆弱、充滿焦慮和恐懼的「瘋」既是退,也是向上,並且一步步牽引著 Jack。電影最末,Wendy 手持菜刀,層層樓逃出大飯店,開著車載兒子成功脫逃,她愈趨成為一個發瘋的女人,但我們幾乎能在杜瓦睜得大而圓,閃爍著恐懼並且顫抖的眼裡,看見女性的脆弱(vulnerability)如何可能成為勇氣,在精神上/物理上被關在家屋內部的焦慮,何以可能轉化爲向外出逃的動能。超自然力量降落在男性身上,而為了與之對抗,Wendy/杜瓦的演繹必須超越理性,超越史蒂芬金筆下的角色,她必須「瘋魔」,為以「存活」。

再回到《三女人》,片中 Millie 的黃色房間像極了對《Yellow Wallpaper》中黃色壁紙的破壞、改造與重建,杜瓦的身體與臉龐穿梭、出現在鮮黃的環境中,她告訴 Pinky 她遇見不同的伴侶,有的差點步入婚姻,但她從不曾搬進他們的房子,男人們可以來到這,一個她為自己打造的房間。Pinky 第一次來 Millie 家時,Millie 對著臥室圓鏡梳妝,說著自己如何裝潢、裝飾這個房間,鏡頭環視房內,並轉而對準鏡中的 Pinky,Millie 的聲音彷彿成為畫外音,而 Pinky 則可能也是此聲音敘事的主角。

《三女性》宣傳照/IMDb

《三女性》宣傳照/IMDb

在此,黃色的房間與壁紙不會破牆而出匍匐的怪物,僅悄悄地長出另一個女性身分,Pinky 恰恰像是從 Millie 的身體裡長出來的分身。她們各自書寫關於彼此的日記,偷看與朗誦彼此的文字,既是敘事者,也是敘事內容的主人翁。她們與鏡中成像的彼此對話,彷彿在照鏡子自言自語。

電影其中一幕,Millie 準備著晚上的聚會,杜瓦身著暖黃色挖背洋裝,手上繫著花叢,對著鏡子舉手投足,姿態萬千。杜瓦圓亮的雙眼目光具穿透力,穿透過她身前的鏡子,此時幾乎可以透過杜瓦的身體與眼神,建構出一個存在「虛」鏡中的想像的 Millie 形象,而此一形象也真正地穿越了電影的銀幕身體,鮮活地存在觀者的記憶裡。這個 Millie、這個杜瓦,是超越、消解鏡框的,這正是我在前文提及的,那遊走在虛假與真實邊沿的美。

而後 Pinky 出現,告訴 Millie 她期待與準備著的聚會取消了,鏡中的女子隨即消逝,鏡頭稍稍向右搖,此時精湛且有趣的調度發生──鏡中成像的是 Pinky 身體,形成一種視覺錯覺,彷彿 Millie 站在鏡前,卻照出了 Pinky 的身分。也正是自此時,奇怪的事情開始發生,不論是 Willie 的出現,抑或 Millie 與 Pinky 即將錯置的身分,這間黃色房間的鏡子、水體開始折射、容納不同的女性形象,詭譎、奇幻,而瘋狂。

雪莉.杜瓦與西西.史派克,《三女性》劇照。/IMDb

雪莉.杜瓦與西西.史派克,《三女性》劇照。/IMDb

驚悚片中女人的臉和身體的動能

Millie、杜瓦的魅力在於,《三女人》中她從被觀者的位置,漸漸成為敘事者,從她的身體與她「自己的房間」裡,彷彿不斷分裂出不同的身分。三女人的「三」正如三稜鏡,彩色的光譜於焉被折射出,幻化在敘事裡,女性掌握她們與男性的關係,女性觀察女性,「看」的動作被提煉,觀眾不可不覺察三女性(身分)之間的眼神流動,以及裝載這些「觀看」的玻璃、鏡面、水體,和銀幕身體。

如果說女性/女星面容與身體在長期由男性主導的電影產業中,容易成為被觀看的客體,那麼在某程度上,《三女人》透過超現實的夢境、調度與心理驚悚的元素,以及這三名女性形象的建/解構,釋放了女人的臉與身體,在死亡與瘋癲之後,匍匐存在虛實之間。

雪莉.杜瓦/IMDb

雪莉.杜瓦/IMDb

看著杜瓦知名的那張戴有長長下睫毛的照片,我看見的是某種拒絕被框架的女性銀幕形象,她尖叫、哭泣,以焦慮、恐懼與脆弱,予以自己逃脫的動能,她閃動雙眼,曼妙身體姿態換上一套又一套鮮豔奪目的衣著,成為不同的女人,在各式景/鏡框中釋放不同的女人,她既是鏡中那些女人,也都不是。黃色的房間裡永遠匍匐著女人的「瘋」,好萊塢看不見、視而不見的「瘋」在這裡成形,如此色彩斑斕,如此自由。

僅以此文獻給雪莉・杜瓦,小時候看《鬼店》,我只記得 Jack 的臉,朋友送我一個經典的「Here’s Johnny」書擋,我每每在書櫃前找書便會看著他,這張大臉烙刻在多少影迷心中。後來我才發現,Wendy 的聲影與臉龐,和她在片中釋放巨大「恐懼」的動能才是推動驚悚片敘事的重要關鍵。而《三女人》的驚悚也關於女人,關於女人的身分,關於她們對自己社會性別角色的想像,以及兩性關係的反思。這些驚悚片裡總有女人的臉與身體,她們是噩夢,是在水中浮動的想像,是透過鏡子或玻璃折射、在光影中躍動、變色變形的自由形體。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於人生的不同處境中看《花神咖啡館》就像一面鏡子,在經歷相愛的炫目神迷與分離的絕望當中,浮沉在對自己或他人的背棄感到強烈失望。我們可能會像安東身處於纏綿在新歡的巨大幸福與背叛舊愛的罪惡感;像卡洛要努力說服自己,靈魂伴侶遇上了更想望的對象;像蘿絲擁有了靈魂伴侶的平靜,卻也籠罩在傷害了卡洛的恐懼之中。
洪常秀的電影裡,無論是情慾暗自流動,還是逢場作戲;是平行時空,抑或是在夢中,人們都像是兩杯裝滿酒水的容器,放在容易搖晃的桌子上──稍稍碰到桌子便灑了出來,那樣真切的感情。我們無法確切分辨到底是那時對、這時錯,還是這時對、那時錯?是夢境或是平行時空?
李滄東導演的首部電影《青魚》透過物件與空間的運用來刻畫人物情感與心理狀態,並挖掘電影中關於命運與自我認同的命題,以及電影語言背後的藝術價值與哲學思考。而片名「青魚」同時也是貫穿全片的重要符號,是電影語言中的能指,指向沫東心底平凡恬逸的生活嚮往,是那只存在於過去,一去不復返的純真年代。
在博物館去殖化運動的背景下,《達荷美:祖靈回家》的價值在於透過旁述敘事(voice-over)以構建全新的主體性。片中,文物以第一人稱的方式「發聲」,講述它們從被掠奪到重返來源地的旅程。例如,一尊皇家雕像訴說自己在巴黎玻璃展櫃中的孤獨感,並表達出渴望回到故土與人民建立聯結的渴望。
2024 年底,【LINE TODAY 聚光賞】召集影視好手組成「電影打光團」,回顧 2024 年眾多精彩院線電影作品,選出今年照亮人心、聚集眾人目光且自帶鎂光燈的精彩作品。
本片從題材的殘酷程度,乃至炸彈使用的頻繁程度,其實都超乎預期。劇情尾聲,當最後一個尚未被回收的炸彈包裹送至單親家庭的小女孩手中時,我甚至無法肯定到底會如何收尾。雖然過往野木亞紀子總會替角色們留下一絲曙光,但此次整體基調實在太過尖銳,讓人一度懷疑最終會否再次賜死角色,藉由悲劇強化作品的批判性。
於人生的不同處境中看《花神咖啡館》就像一面鏡子,在經歷相愛的炫目神迷與分離的絕望當中,浮沉在對自己或他人的背棄感到強烈失望。我們可能會像安東身處於纏綿在新歡的巨大幸福與背叛舊愛的罪惡感;像卡洛要努力說服自己,靈魂伴侶遇上了更想望的對象;像蘿絲擁有了靈魂伴侶的平靜,卻也籠罩在傷害了卡洛的恐懼之中。
洪常秀的電影裡,無論是情慾暗自流動,還是逢場作戲;是平行時空,抑或是在夢中,人們都像是兩杯裝滿酒水的容器,放在容易搖晃的桌子上──稍稍碰到桌子便灑了出來,那樣真切的感情。我們無法確切分辨到底是那時對、這時錯,還是這時對、那時錯?是夢境或是平行時空?
李滄東導演的首部電影《青魚》透過物件與空間的運用來刻畫人物情感與心理狀態,並挖掘電影中關於命運與自我認同的命題,以及電影語言背後的藝術價值與哲學思考。而片名「青魚」同時也是貫穿全片的重要符號,是電影語言中的能指,指向沫東心底平凡恬逸的生活嚮往,是那只存在於過去,一去不復返的純真年代。
在博物館去殖化運動的背景下,《達荷美:祖靈回家》的價值在於透過旁述敘事(voice-over)以構建全新的主體性。片中,文物以第一人稱的方式「發聲」,講述它們從被掠奪到重返來源地的旅程。例如,一尊皇家雕像訴說自己在巴黎玻璃展櫃中的孤獨感,並表達出渴望回到故土與人民建立聯結的渴望。
2024 年底,【LINE TODAY 聚光賞】召集影視好手組成「電影打光團」,回顧 2024 年眾多精彩院線電影作品,選出今年照亮人心、聚集眾人目光且自帶鎂光燈的精彩作品。
本片從題材的殘酷程度,乃至炸彈使用的頻繁程度,其實都超乎預期。劇情尾聲,當最後一個尚未被回收的炸彈包裹送至單親家庭的小女孩手中時,我甚至無法肯定到底會如何收尾。雖然過往野木亞紀子總會替角色們留下一絲曙光,但此次整體基調實在太過尖銳,讓人一度懷疑最終會否再次賜死角色,藉由悲劇強化作品的批判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筆者曾受到《狂舞摯愛》這部作品的鼓舞,一齣跨越歷史的女性舞蹈電影,那時的我就已被史黛芬妮迪朱斯托導演折服,直到去年她的第二部長片《時髦女子》再次入選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無疑證明了我心中的想法,她是應當受到關注的女導演,尤其喜愛導演這次敘事的優雅從容,以及攝影的細膩捕捉,整體相較於前作更趨成熟,
Thumbnail
一部充滿笑聲的「驚悚電影」,引導觀眾反思性別角色和善惡的定義,增長見識和智慧。
Thumbnail
悲劇發生的原因從來就不是戲劇感興趣的部分,觀眾要看的是角色如何滿負傷痕繼續活著。失去,同時獲得。生命從來沒有真正的微不足道。這是一部女演員的故事。
Thumbnail
用雙面女形容珍妮佛,直觀的說法是指她外表乖巧內心卻無比兇殘,但另一方面,彷彿也指涉了她身心同時處在被害與加害之間的矛盾,那些無助,哭泣,歇斯底里,某種程度而言之所以這樣逼真,也許不全然是演戲,而是她內在痛苦的反應。
Thumbnail
《惡女》終究展示了兩種惡:專屬於女性的,以及*「普世價值」的惡。前者虛假,卻實在帶來痛苦;後者真實,當事人卻毫無代價。正是這種反差指控了社會對「女人」的要求,甚至無關乎對錯,單憑浮光掠影就能定罪的膚淺。它餽贈觀眾的奧義,則是人應溫吞、無傷舒張自己的欲求,並捍衛自己舒張的權利;或者壓抑,期待不瘋。
Thumbnail
《女二》文字很高級,情緒很有厚度,細膩但不瑣碎。一個等功成名就的機會等了十多年的女演員,在追求夢想的漫長旅途中會有的痛苦、糾結、成長和昇華,都很完整、很真實。
Thumbnail
評論台灣同志文學的陳雪《惡女書》的女性書寫、女性情慾、慾望書寫。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筆者曾受到《狂舞摯愛》這部作品的鼓舞,一齣跨越歷史的女性舞蹈電影,那時的我就已被史黛芬妮迪朱斯托導演折服,直到去年她的第二部長片《時髦女子》再次入選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無疑證明了我心中的想法,她是應當受到關注的女導演,尤其喜愛導演這次敘事的優雅從容,以及攝影的細膩捕捉,整體相較於前作更趨成熟,
Thumbnail
一部充滿笑聲的「驚悚電影」,引導觀眾反思性別角色和善惡的定義,增長見識和智慧。
Thumbnail
悲劇發生的原因從來就不是戲劇感興趣的部分,觀眾要看的是角色如何滿負傷痕繼續活著。失去,同時獲得。生命從來沒有真正的微不足道。這是一部女演員的故事。
Thumbnail
用雙面女形容珍妮佛,直觀的說法是指她外表乖巧內心卻無比兇殘,但另一方面,彷彿也指涉了她身心同時處在被害與加害之間的矛盾,那些無助,哭泣,歇斯底里,某種程度而言之所以這樣逼真,也許不全然是演戲,而是她內在痛苦的反應。
Thumbnail
《惡女》終究展示了兩種惡:專屬於女性的,以及*「普世價值」的惡。前者虛假,卻實在帶來痛苦;後者真實,當事人卻毫無代價。正是這種反差指控了社會對「女人」的要求,甚至無關乎對錯,單憑浮光掠影就能定罪的膚淺。它餽贈觀眾的奧義,則是人應溫吞、無傷舒張自己的欲求,並捍衛自己舒張的權利;或者壓抑,期待不瘋。
Thumbnail
《女二》文字很高級,情緒很有厚度,細膩但不瑣碎。一個等功成名就的機會等了十多年的女演員,在追求夢想的漫長旅途中會有的痛苦、糾結、成長和昇華,都很完整、很真實。
Thumbnail
評論台灣同志文學的陳雪《惡女書》的女性書寫、女性情慾、慾望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