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界運作: 全面理解靈界生態, 同步保護並健全自己的能量, 讓身心再進化
作者:小湛
出版社: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01/17
這本書在說什麼
作者小湛,據她的說法,是在2012年練氣功後發現了她的天賦異稟,不僅能和她的靈魂Molu對話學習靈界的一切,還能看到凡人所看不到的靈異世界。
這本書說的是作者所理解的靈界世界觀。
雖然本書主要在說靈異法則,與宇宙萬物,但是作者大體還是強調:『我們是人,還是以人界的事為主』。這也是我認同的方面。
本書在通靈者這章有段很有趣的說法:「臺灣的土地能量密集,就像是個重時,會吸引相關體質的群體接近,約有1/5的人都具有通靈能力。」抬頭看看三步一宮,五步一廟不禁會心一笑。
當然「通靈」可不是什麼好玩的事,因為能跟靈界互動,勢必雙重消粍。
而且有些通靈方式是有害的。另外,如果通靈者的詞彙中沒有那個詞的資訊那麼會翻譯不出來;或是本身有一定的政治立場,有所執著,訊息能量差就會很大。
再準確的訊息,只要經由「人」之管道理解、翻譯而出,至少一半虛一半實。
所以原則還是,回到「人」的本身,人的一生都是靠自己走出來。我們本就屬於我們自己。
地球的靈界存在,都是精神能量的聚合體,祂們彷彿雲煙,深受地球氣脈的影響,能夠輕易變形。精靈沒有鬥爭心,但是精怪有。
精靈與陽性眾生,有趣的是作者將傳說中的:龍、鳳凰、獨角獸、貔貅、麒麟等等也畫為其他星球的外來種。
據作者的說法,她現在還可以看到龍在廟頂睡覺,龍主要是輔助星球的氣脈流動。而西方惡龍傳說,其實是個誤會所產的悲劇,龍族想減少人類的貪念而將錢財珠寶都藏起來,於是產生了屠龍傳說。(這是溝通的重要?不,就算溝通人類也會為了貪去屠龍。)
陰性眾生/精怪:精怪由當地的鳥獸死亡而幻化而成,比較有競爭心。
魔與晦氣的聚點物:
魔通常跟人的集體意識有關,像是戰爭、憎恨、怨恨的意念濃縮成魔,而產生了自我意識,雖然惡意是祂們的本質卻不代表祂們想要去傷害人。
魔只能挑動你心裡本來就有的東西,放大你的陰暗面。
人類的破碎能量:作者用「靈魂碎片」來解釋,生靈和亡魂是靈魂碎片,人死了,靈魂與多數的能量都會回到天上休息,只有少數不甘心、恨意等執者情緒,才會流落地表,越想報復、懷恨、哀愁、怨念會在範圍內遊蕩。
活靈的因素很多,是驚嚇、通靈者的「靈魂出體」,當然人的過度執著、憎恨、痴迷等也會造成活靈。
「每個都有靈魂碎片,人生就是在完整屬於自己的拼圖」
當我們今生的心態足夠穩定,能量飽滿了,我們能帶給自己安全感,就會產正向吸引力,把自己的靈魂碎片吸回來,隨整能量整合,更有力量。
本書最有爭議,也是我覺得最文化衝擊的一章:「宗教的信仰,能量的運作」
作者小時候老家的觀音都會以觀音的形象與她互動,而當作者成年後,再度聯絡祂才發現祂的真實模樣是雉雞精靈。祂已經有三千六百歲以上,喜歡人類,守護著區域中,會因為每家每戶人的信仰不同而幻化成不同的樣子。
精怪也會把信仰的能量拿去吃;如果屋主本身私慾、貪念、精靈就會保持距離,而精怪就會被慾望吸引。
作者可以看到神明的三層空間:第一層:神明形象(擬態);第二層:心態,對人友善或是不懷好意。第三層:真實樣貌:如花草樹木、猴子、蛇、白鼻心等本地原生種。
而在宇宙間,還是有個公家單位的存在,公家單位的精靈-正神,則是忙碌又充實,本書舉的例子是:台北的行天宮與龍山寺。
也有幫助地球的星際旅者,在作者看來祂們是四天使的化身,也是東方地藏王、觀世音、普賢、文殊菩薩的化身。
對於某些宗教場所:有些是精怪把持;可怕的是「灌頂」:師父進行灌頂儀式,把靈界的橡皮圈套在此人的腦門,頭頂的能量場就破了,引來精怪分食。但其實不需要害怕,心存善良,不要貪;世界上終究有一股穩定的沉著的力量。而不論是風水,還是精怪,人終究不能拿超過自己應得的能量。
這本書的內容其實和我之前看的相關說法有重疊,像是人出生前,其實和靈魂團隊商量好自己的人生劇本,甚至是父母。每個靈魂來這個世上都是為了學習自己的課題。
輪迴不是懲罰,業力只是顯示你善於處理的狀態。
『人類不一定能夠理解靈魂的安排,然而能出現在你人生路上的挑戰,都是因為你準備好面對才出現的。』
老實說……這本書我有些無法評價,該怎麼說呢?我本身有宗教信仰,對於看書的尺度也相當包容,但是這本書宗教信仰那一章還是給了我很大的文化衝擊呀!
好幾次,不禁合上書本,停一下!讓我先緩緩……。
一開始我在想如果有一天,我發現家中祭拜的佛菩薩背後是白鼻心之類的,有些衝擊,後來再想想,是我太自傲,大著相了!我們拜佛像,是心裡有佛,而書中善意的精靈們,怎麼說也是比我們多活很久充滿智慧和慈愛的守護者、護法神。應該要心存感激。所以看完這本書後,我每次禮佛都會說,謝謝你,守護這個家。
而本書在「信仰的能量」,「安心」是集體潛意識所能做出最大幫助,讓人們冷靜下來,為自己的生命做出最適合的決定。念經是要「真心地想為對方做什麼」你的心才能引入集體潛意識的正能量。無論加入任何宗教,有何理念,在全世界任何地方,終究要回到你的心,腳踏實地。
認真的看完這本書覺得它還是值得一讀的。我本人有認同的地方,像是本書一直強調要回到「人」本身,心存正念;當然也不完全是照單全收,畢竟,我有自己堅持的宗教信仰,我還是會相信佛教的教義,當然本書的內容也没有抵觸啦!網路上有種說法是這個時代是身、心、靈成長大爆發,我覺得好奇,多看是沒什麼關係,但是要保護自己,不要忘了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不要過度相信沉迷。活在當下,是最重要的。祝福大家。
#2025004
#20250104
#本書評分:9.0
#迷泥推推書
=============================(分隔線)
#迷泥推推書:9分以上,感動非看不可值得收藏,並且廣為流傳
迷泥推書:8分以上,不錯、值得看
迷泥讀書:7分打發時間可以看
迷泥看書:6分 加減看,其實不太推
迷泥好閒:未滿6分,只能說這本書非常不合我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