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文藝之都墨爾本打工三個月後,由於工作和租屋處都有許多說中文的華人,想要在回台灣前體驗更加貼近澳洲本地的生活方式、在不同環境生活看看,所以興起了想要打工換宿(Work for accommodation/exchange)的念頭!
以前還在台灣時,我就有去馬祖北竿島以及屏東恆春當換宿小幫手的經驗,這次嘗試在澳洲換宿,網路上也有不少管道,例如我使用的國際平台Workaway,或者HelpX,詳細分析介紹可參考別人的整理。雖然這個網站的年費越來越貴(我註冊時60美元),但真的有不少換宿機會,如果成功找到落角處的話,省下的住宿費和收獲的經驗還是很值得的!
我開始找換宿的時間有點趕,所以鎖定昆士蘭州離布里斯本車程兩三個小時內的機會,在幾天內撰寫十幾二十封詢問信,幸運地成功找到了兩個換宿地點,都是幫忙打理花園的性質,共換宿十八天。
小建議:如果是想找在大城市市區(例如雪梨、布里斯本)幫忙照顧小朋友的Au pair(互惠生),因為很搶手,最好提早兩、三個月詢問,且這類的換宿時長通常要求以月起跳的,比較少開放短期幾天幾週的,可再自行評估。
另外,由於換宿是不支薪的,持旅遊簽證想深度慢遊的人也可以考慮這個方法。
就在我瘋狂寄詢問信、擔心找不到地方時,其中一間位在山區、提供舒適小木屋的雕塑花園Phoenix Sculpture Garden 的主人Margit回覆說可以接待我。
這座位於光榮山(Mount Glorious)的兩公頃大花園,是由澳洲雕塑藝術家Graham Radcliffe與來自德國的妻子Margit花費三十多年所打造的。夫妻倆年紀相差26歲,當Margit大學畢業、和朋友來到澳洲旅行時,和Graham相遇,兩人志趣相投並墜入愛河結婚,我問Margit,你們像是靈魂伴侶、是彼此最好的朋友嗎?她笑著說沒錯。
由於雕塑的大理石材產自義大利,他們曾經住在義大利六年以便工作,才又搬到澳洲,並買下了一片森林,三十五年來,兩人以低度開發、盡量不破壞原始林相的方式,一點一點打造出與大自然和諧共榮的雕塑花園,每週日開放大眾免費參觀,也接待學校的戶外教學。
2022年,年邁的Graham過世後,獨自維護花園相當困難,因此今年Margit在網站上招募了幫手,很巧的是我成為她第一位接待的客人。
儘管花園所在的山上沒有大眾運輸,步行只能到鄰近的咖啡廳,環境可以稱之為封閉,但Margit能夠到鄰近的車站接送,並且協助採買物資(就像網站說明的一樣),所以這一週不會太不方便,而且白天幫忙整理偌大花園後,晚上有個安靜獨處的空間,對我來說非常理想!很適合喜歡創作的背包客入住。
最主要就是幫忙除草!要用工具把碎石先扒開,把雜草連根挖起,雖然看似簡單但很耗體力,手法也需要練習一下,不過看到花園變得整齊的樣子也會覺得很值得。
另外有幫忙清除掉落在地面植物上的枯枝落葉、清潔房舍、幫藝廊門縫填上矽膠防水,也有幫忙割草,都市小孩第一次用割草機成就解鎖;週末時幫忙擺放桌子、茶具以及甜點,讓來參觀的遊客能夠自由享用。
整座花園有一百多件雕塑,僅此紀錄我個人特別有感觸或喜歡的幾尊。
在Graham過世後,工坊的模樣也就停在了那個時空。每一件未完成或棄置的作品都有附上說明,彷彿能夠看見藝術家本人在此創作時的光景。
我最喜歡的是這尊〈女人的秘密〉,現在,她的秘密很安全。
不要問一個創作者「這個作品花了你多少時間完成」,雕刻家不會去計算石材崩裂報廢後重刻的時間,畫家也不會去數捨棄的畫布和顏料,作家不會去算自己刪改多少字句。
光榮山蜿蜒的地形吸引了許多摩托車騎士來朝聖,當地的咖啡店每到假日外面就會停滿各種重機或檔車,當地社區也有設置物資交換站,大家可以把家裡多的農作物拿出來分享,非常可愛。
儘管只是短短的相處一個禮拜的時間,Margit和我聊了很多,包括台灣的文化、寫作、AI科技發展的趨勢與隱憂、個人對未來職涯和目標的探求,以及這座花園成立的初衷——不論外面的世界多麼紛紛擾擾,總還有一片淨土能讓你平靜下來,只要專注當下。在花園之中感受綠意盎然、蟲鳴鳥叫的無限生機,能夠消除焦慮與不安,也能冷靜下來審視自己的煩惱為何所起、不再慌亂,讓我更加明白自己回台灣後想要做些什麼。
親切的Margit也因行程之便,載我到布里斯本市區,讓我自由活動,探索這座美好的城市。這次的換宿經驗不只是讓我開了眼界,也讓我見證了世間真的有如此美好的愛情,能夠為世間留下永久的正面影響。
我真的非常幸運能成為花園第一位換宿幫手,希望將來的有緣人們也能一起珍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