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不只是一位週刊總編輯的工作總結,可說是作者新谷學二十八年媒體工作的心得,他從記者、編輯,終於當上週刊總編輯,職業生涯順利成功。全書淺顯易讀,即使不熟悉日本時事,不知《週刊文春》威名,也能看的津津有味。
作者多次提及他曾連續兩期《週刊文春》全數賣完,得意之情躍然紙上。《週刊文春》是日本長年暢銷的綜合週刊,號稱「文春砲」,最大的賣點是常常刊登大眾有興趣的獨家新聞。
為何總有源源不絕的獨家新聞?新谷學表示,「我們以獨家新聞為目標」,自詡為進攻的媒體,呈現大家有興趣、想瞭解的報導。不過,為了取得獨家新聞,《週刊文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比如花了一個多月才取得某新聞的關鍵證據,或連續跟訪二百五十天,才製作一條新聞等等。當然,失敗案子的數量亦相當可觀。至於報導何時該堅持,何時該放棄,總編輯必須以當時的狀況判斷,沒有放諸四海皆通的準則。
看來新谷學之前主要是政治記者。他提及的工作心得,重點之一是如何經營政界相關人脈,這未必是影劇記者的不二法門。比如與人相約在「安全」的飯店共進早餐,或約好擦肩而過取得機密資訊等等,簡直是情報人員。
日本也曾有素人參政風潮,惟東京都、大阪府兩位知事(市長)光環退色後,素人政治不再是熱門話題。這兩位政治明星隕落,《週刊文春》當然也推了一把。大阪府知事是婚外情,新谷學透露如何取得第三者信任、以及周詳調查的種種努力。至於東京都知事,則是長期使用公務車去泡溫泉,屬於「正統派調查」,即主要使用公開資訊完成的報導,新谷學忍不住直接批評愛泡溫泉就該自費。日本媒體對政治人物的檢驗真是嚴格。
新谷學提及有時《週刊文春》發表了重要獨家新聞,惟其他媒體不敢跟進報導,而影劇新聞幾乎淪為大事務所的傳聲筒。只有《週刊文春》,堅持報導真相,不受各種勢力和意識形態影響。但為了自保,敏感內容一定請律師過目,且依律師意見修改。成效相當顯著,近來《週刊文春》官司沒輸(不賠償、不道歉)。報導獨家新聞,其實承受許多讀者不知道的壓力。
新谷學表示,「我們不過是週刊雜誌而已」,目的並非推動社會進步,或擔任正義使者,純粹紀錄人間萬象,在真相前謙卑。每週為了「會熱賣的新聞」、「有報導意義的新聞」,如何權衡而傷腦筋。也期盼趁著紙本仍有實力,建立網絡獲利模式,以便迎向未來或許更艱困的媒體環境。
我現在閱讀新聞報導,不免猜想媒體、記者是否有其立場,而報導又有多少真相。媒體真是危險又充滿魅力的行業,期待媒體為大眾帶來更多更好的報導。讀者能做的,大概就是支持優秀報導吧。
書名:《週刊文春 總編輯的工作術:當大家都說往右時,你敢向左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