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訪談?為創作者說他們的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讓石子飛一會兒吧。

投石問語,投石向行,遊走的前方也許是水,也許是路。

小說家寫世間百態的故事,那就由我代替小說家說出他們的故事。


大家好,

我是一個,熱愛訪談紀實,熱愛小說的台灣女生。

如果有在 Threads (連結如下) 關注的朋友,應該有注意到我二月會開始刊載

訪談小說家的內容。


訪談是紀實,是想帶讀者看到小說家的真實人生。

專注的不只是虛構的情節作品,也記載歷程中的窘境,或是悲傷歡笑。

簡言之也是一名作家的組成元素 (笑)。


要書寫小說家,不免也有人好奇我的過往和開始創造專欄的起源。

如果你也有了那麼丁點好奇,不妨讀下去~


熱愛小說與文學的童年


本行和創作與報導這件事並沒有重疊之處。但一直對訪談書寫興趣濃厚。

我開始堅定不移的想說出作家的故事。

佩服有些作家,能夠幫我這個沒太多文化的人,闡述出我難以宣之於口的情緒。

也因為被一些作品迷得不行,太好奇能夠造出這些文字的人,他們有什麼故事呢?


小學時我在補習班會偷看衛斯理傳奇,家裡人還一度禁止我看覺得年紀太小。

那是第一部讓我廢寢忘食的作品。後來喜歡的很紛雜:

著迷過宮部美幸,珍奧斯汀...大學書寫一些紀實類文章。


當我決定開啟這個人物訪談專題時,好像,原本四散的點終於回歸他們的主心骨。
連成了一條線,在一條前路未盡的軌道上行駛。


高中時候我有幾個至交,透過他們我知道「破報」:那是個會推薦電影和音樂的報紙

流通通路也是很小眾,至少我沒在便利商店看到過。

印象中每週二還是三免費索取,我的小夥伴們會小心翼翼把喜歡的章節剪下來。

我們當時都看起來很長情,但到底有沒有留存下來不得而知哈哈。


現在回頭看,我最喜歡的是那些評論裡面的「故事性」。

喜歡故事,所以我為喜歡的電影和音樂寫下長篇心得,窘的是我還會邊寫邊哭,實際上為何而哭我是真的不記得。


哭得越傷心,寫得越狠。

我會細細摸爬人物對話的細節,問自己「他們的眼神在說什麼」「這句話在整篇電影中

是什麼脈絡」......我有莫名的成就感,好像我看懂了什麼,自行拼湊出一個創作者想說的人生和情緒。


重新看小說,那是出社會幾年的事了。不是不看,是看不進去。

好像我有想像力的那片靈魂,在五年間出去遊蕩了一圈,突然又心滿意足的回歸了。我開始書寫,一步步透過小說這塊石頭,找到前路:像是訪談作家,像是做專欄。


投石?和訪談的連結?


在我完成第一篇訪談,三千字的採訪稿整理後,

是有顆石頭,沉沉地在內心落了地,但也有許多事物等待裁定。


小說曾填滿了我的荒蕪
在昧暗中投石問路的人,邊走邊做記號,去鋪就一條小說x訪談交織的路
石子落下的聲響,幫助我熱切的探尋前方的行旅是水是路

渴望訪談能夠打破小說的疆界,將小說熱愛者以及路人都吸引過來。


  1. 訪談對象和範圍:
    以台灣為出發點,接受受訪的也有幾位香港創作者。
  2. 訪談是流動的,不拘泥形式:
    迄今訪了三名受訪者。
    每回我都會和他們說,不用緊張,在兩三小時的談話中我們不必照訪綱來。

我深信:人在有熱誠的對話時,是最耀眼的時候。
這一篇篇我本著熱誠進行的訪談,我想貼合作家本質,帶讀者或也許暫時只是
看客的途經者,看到這些人的耀眼之處。

(如果看到這覺得太膩了,我幫你吐槽自己哈)

我喜歡對談專注書寫的作家。

興許他們和你我一樣在黑燈瞎火中,試圖看清小說之路,作家前路。

讓石子飛一會兒的石,是投石問語,投石向行。

小說家寫世間百態的故事,那就由我代替小說家說出他們的故事。


未來規劃


對這個計畫我有很多想法,我想和作家討論深受他們影響的著作,
閒聊他們人生的重大啟發。

預計二月中開始發布訪談,也會同步在 Threads, FB等平台公告,

謝謝一路追蹤的你們的耐心。


我很難具體說出為什麼訪談作家,去比對作品和相呼應的人生經歷,

為何至關重要。但就和熱愛小說一樣,熱愛應該不需要太多的意義,

因為人生有太多其他事情,等著我們賦予意義。

那暫且,讓我一邊熱愛小說,一邊勤懇訪談。




此篇文章版權為「讓石子飛會兒」所有,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讓石子飛一會兒」是訪談小說家,作家與詩詞創作人的專欄。 2025年開始獨自開啟。2月20日發布第一篇訪談記事。 投石問語,在石子飛行的途中,什麼都不要想, 我們跳出訪綱,聊人生,逼出大家的淚水與歡顏。 讓讀者看到每本作品背後的真實人物。 側寫作家故事,比對作品,紀實作家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文字創作這件事,老實說直到上個月之前,我都會覺得那跟我是完全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畢竟我是理組的孩子,並且從來沒有展現過任何文筆方面的才能,重點是我也不是個大量閱讀的人。 人生最接近小說創作的時刻,大概只有看同學寫的小說之類的而已吧,國中有個同學很有才華的寫了武俠小說,每天都在等著看後續的作品,他用
Thumbnail
  跟動不動就幾十萬字起跳的小說比起來,我更喜歡寫不長也不短的故事;比起那些故事裡的世界觀很大,人物關係錯綜複雜,我更喜歡寫只有少少幾個人相處而發生的故事!
我從16歲開始用「逸竹」作筆名在各報副刊和雜誌寫文章,之後用過許言做筆名,也本名在各報副刊刊登文章,我寫短篇小說,散文,詩等,<異星孤俠傳>是我第一篇中篇小說,也是第一篇武俠小說,武俠小說的世界是不真實的世界,卻給了真實世界的我們某些慰藉,希望我的武俠小說也能如此。
Thumbnail
小說寫久了,總有一個聲音叫我去嘗嘗新。而既然要玩共創,肯定是寫一些無法獨自完成的故事。 懷著這種心情,我在方格子上東尋西覓,企圖找到與我有著異曲同工之處的創作者。
Thumbnail
即便已是滿十年資歷的網文創作老手,時間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不是爆紅作家,沒有跟出版社合作過,實力和行銷功力難以借力使力,在我心裡,走這種路線的小說家之路,難有自知之明。
Thumbnail
一個嘗試寫故事的人從來沒有中量閱讀,而且小說看得很少,這說出來恐怕給人笑話吧!但人生都活了四十出頭,倒也不怕人笑了。即使懂了基礎寫作技巧,目前已寫的作品仍無意注重人物塑造,及每頁精彩劇情細節。就連故事內容是什麼都不知打哪來了,又沒興趣自己幻想,這成為我最根本的小說困境,懶婦難為無米之炊啊懶婦!
Thumbnail
侍錄者是一個微小說的集創作,用一些生活中所發現的各種事物來當作創作靈感,也是藉由這樣的創作方式,來寫紀錄那些發生過的故事。
Thumbnail
侍錄者是一個微小說的集創作,用一些生活中所發現的各種事物來當作創作靈感,也是藉由這樣的創作方式,來寫紀錄那些發生過的故事。
Thumbnail
侍錄者是一個微小說的集創作,用一些生活中所發現的各種事物來當作創作靈感,也是藉由這樣的創作方式,來寫紀錄那些發生過的故事。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文字創作這件事,老實說直到上個月之前,我都會覺得那跟我是完全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畢竟我是理組的孩子,並且從來沒有展現過任何文筆方面的才能,重點是我也不是個大量閱讀的人。 人生最接近小說創作的時刻,大概只有看同學寫的小說之類的而已吧,國中有個同學很有才華的寫了武俠小說,每天都在等著看後續的作品,他用
Thumbnail
  跟動不動就幾十萬字起跳的小說比起來,我更喜歡寫不長也不短的故事;比起那些故事裡的世界觀很大,人物關係錯綜複雜,我更喜歡寫只有少少幾個人相處而發生的故事!
我從16歲開始用「逸竹」作筆名在各報副刊和雜誌寫文章,之後用過許言做筆名,也本名在各報副刊刊登文章,我寫短篇小說,散文,詩等,<異星孤俠傳>是我第一篇中篇小說,也是第一篇武俠小說,武俠小說的世界是不真實的世界,卻給了真實世界的我們某些慰藉,希望我的武俠小說也能如此。
Thumbnail
小說寫久了,總有一個聲音叫我去嘗嘗新。而既然要玩共創,肯定是寫一些無法獨自完成的故事。 懷著這種心情,我在方格子上東尋西覓,企圖找到與我有著異曲同工之處的創作者。
Thumbnail
即便已是滿十年資歷的網文創作老手,時間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不是爆紅作家,沒有跟出版社合作過,實力和行銷功力難以借力使力,在我心裡,走這種路線的小說家之路,難有自知之明。
Thumbnail
一個嘗試寫故事的人從來沒有中量閱讀,而且小說看得很少,這說出來恐怕給人笑話吧!但人生都活了四十出頭,倒也不怕人笑了。即使懂了基礎寫作技巧,目前已寫的作品仍無意注重人物塑造,及每頁精彩劇情細節。就連故事內容是什麼都不知打哪來了,又沒興趣自己幻想,這成為我最根本的小說困境,懶婦難為無米之炊啊懶婦!
Thumbnail
侍錄者是一個微小說的集創作,用一些生活中所發現的各種事物來當作創作靈感,也是藉由這樣的創作方式,來寫紀錄那些發生過的故事。
Thumbnail
侍錄者是一個微小說的集創作,用一些生活中所發現的各種事物來當作創作靈感,也是藉由這樣的創作方式,來寫紀錄那些發生過的故事。
Thumbnail
侍錄者是一個微小說的集創作,用一些生活中所發現的各種事物來當作創作靈感,也是藉由這樣的創作方式,來寫紀錄那些發生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