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房租:指的是出社會後住家裡必須承受同住家人的情緒被稱之為情緒房租。
前陣子跟朋友聊天,從朋友那邊得到了一個新的名詞《情緒房租》,他說他的妹妹已經是有工作的社會新鮮人,由於大學時候的摩托車已經有點年邁了,所以她想換一台新的,正好當時買車有補助,她便毅然決然的換了,而這一換正是她開始接受情緒房租的開始....
朋友的爸爸聽到了他妹妹換了車之後非常生氣,
認為她為什麼都沒跟家裡人討論就擅自做主,而我朋友的妹妹是在過年前換的車,而他爸爸從換車到過完年後,一句話都沒跟他妹妹講過,因此
我朋友認為他妹正在繳著所謂的情緒房租....
我們都有在繳情緒房租嗎?
:你有要回來吃飯嗎?
:你要回來了嗎?
:你要去哪裡?幾點回家?
:很晚了,該回家了?
:啊你跟誰出去 我認識嗎?
:你就是都晚睡 才會身體差啊
:啊客廳髒了也不會說掃一下
滿滿的限制跟責怪,這可能是每個家庭的爸媽或長輩會有的對話,而身為晚輩的我們,在工作完回到家,或者放假的時候,仍要忍受著這些話語跟情緒,便會萌生想要搬出去住的念頭。
怎麼解決情緒房租?
我們認為的情緒房租,其實無疑不是長輩仍舊把你當成小孩看待,過度關心跟擔心卻成為了我們的負擔,的確,搬出去住也許能解決你認定的情緒房租,我們常說距離產生美感,但往往會讓自己跟家人的情感變的淡薄,其實我們常常忽略了溝通,可能很多人會認為自己的父母很難溝通,沒辦法理解自己,但任何事都是有因就有果,也許你必須去思考一下自己的曾經是否曾發生什麼讓他們擔心過,並試著改變自己,或者你可以做一些讓他們能安心的行為,例如主動告知真正的行程、大概幾點到家啊、跟誰出去啊之類的,而身為父母,其實也年輕過,不妨試著冷靜的、好好的聆聽孩子的需求,也許彼此都能少繳些情緒房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