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摩太(Asmodeus,希伯來文:אשמדאי,Ashmedai),亦譯作阿斯莫德,是出現在次經《多俾亞傳》及猶太經典《塔木德》中的惡魔,在神秘學書籍《所羅門的小鑰匙》中是七十二位魔神之一,排第32位的魔神,位階為王,統帥72個軍團,被十八惡靈所侍奉的女王。並且被傳為代表七大罪中色慾的魔王,且被描繪成一個擁有女性的頭外,還有著一個牛頭、一個羊頭,共有三個頭的外表。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基督徒認為阿斯莫德是九層地獄之王。另外,阿斯莫德還是七宗罪中代表色欲的魔王,據說就是他扭曲了人類正常的情慾觀念,而被阿斯莫德誘惑而犯罪的人們將會被永遠關在第二層地獄中。
在猶太人的卡巴拉(Kabbalah)書籍記載中,阿斯莫德的父親是以色列國王大衛,母親則是四大魔女之一、曾經嫁給墮天使薩麥爾的Agrat Bat Mahlat,因此阿斯莫德擁有半人類半魔女的血統。
阿斯莫德這個詞的字根一般認為源自於阿維斯陀語的『aēšma-daēva』,其中『aēšma』指憤怒,而『daēva』指惡魔。
科蘭·戴·布蘭西在《地獄辭典》中描繪的阿斯摩太
多俾亞傳中提到阿斯莫德附在辣古耳的女兒撒辣身上,她的七任丈夫在和她圓房前都遭他殺害,但是多俾亞在託名大阿納尼雅的兒子阿匝黎雅總領天使拉斐爾幫助及指示下,在洞房夜時以燃燒魚的心、肝的煙驅除了之後又被拉斐爾追上綑綁。
阿斯莫德在塔木德中的描述比起多俾亞傳中較少惡行惡狀的描述,比較被描寫為一個好相處且幽默的傢伙,不過和多俾亞傳中類似的是,在塔木德中他將慾望的對象轉向拔示巴和所羅門的妻子們。不過這裡的他也比較像個好色之徒而非兇惡的惡魔。 在其他傳奇中,它也被所羅門欺騙去建造神殿,但在另一故事中,變成是跟隨他多年。 在其他故事中,他被寫為所有陰影之王。 還有個故事,講述他娶了四大魔女之中的莉莉斯。
雷恩堡中的阿斯莫德雕像。
在寫於西元一到三世紀且偽托是所羅門王所做的猶太教偽經所羅門的遺囑中提到,所羅門召換役使的諸惡魔中,它預言了未來以色列國的分裂(該書5:4-5),也提及自己曾被天使拉法爾驅除過,和它討厭水和鳥。
在十五世紀由法國科蘭·普朗西所寫的地獄辭典一書中有描繪其外貌為擁有吐火的人、公牛、綿羊三顆頭及有著一條蛇尾巴,公雞腿。騎著一隻有龍的飛翼和獅子的脖子的怪物。
在中世紀偽託為所羅門王所寫的《所羅門的小鑰匙》中將它描述為所羅門七十二柱魔神之一,統領著七十二個軍團的王者。
所羅門王和示巴女王透過天使告知了他們孩子的事,這可能是對尼札米的《黃金閣公主的故事》的暗示。花園中被奴役的紅色惡魔,大概是阿斯莫德,他被強迫工作。
阿斯莫德被格里高利大帝任命為天主的騎士(天使)。 1634年,盧丹的修女們在盧丹的土地上引用了阿斯莫德的話。 阿斯莫德作為慾望化身的名聲在後來的著作中繼續流傳,他在16世紀的浪漫小說《弗萊爾·拉什》中被稱為「淫蕩王子」。1409年的羅拉德派手抄本《光之燈籠》將阿斯莫德與色欲這種致命的罪惡連結起來。16世紀的荷蘭惡魔學家約翰·魏爾將他描述為地獄百家樂賭桌上的銀行家和人間賭場的監管人。 1641年,西班牙劇作家、小說家路易斯·貝萊斯·德·格瓦拉出版了諷刺小說《調皮的惡魔》,書中阿斯莫德被描繪成一個具有頑皮和諷刺天賦的淘氣惡魔。故事講述了一個躲在占星師閣樓裡的流氓學生,他從瓶子裡釋放了一隻魔鬼。作為回報,魔鬼向他展示了馬德里的公寓,以及那裡居民的詭計、痛苦和惡作劇。法國小說家阿蘭-勒內·勒薩熱在其1707年的小說《魔鬼的誘惑》中改編了西班牙原文,在書中,他把他比喻為丘比特,他被西班牙學生唐·克里奧法斯·萊安德羅·贊布洛從一個被施了魔法的玻璃瓶中救了出來。他心懷感激,和這位年輕人一起經歷了一系列冒險,最終被重新抓獲。阿斯莫德被描繪成一個心地善良、精明的諷刺作家和人類社會批評家,這是一個富有同情心的形象。在另一集中,阿斯莫德帶著唐·克里奧法斯進行了一次夜間飛行,並掀掉了村莊裡房屋的屋頂,向他展示了私人生活中發生的秘密。繼勒薩熱的作品之後,他的形像出現在許多小說和期刊中,主要在法國,但也在倫敦和紐約。
sin七大罪 色慾 阿斯莫德
人們普遍認為阿斯莫德面容英俊,舉止優雅,個性迷人;然而,他被描繪成一瘸一拐地行走,並且一條腿要么有爪子,要么像公雞的腿。在勒薩吉的作品中,他拄著兩根拐杖行走,這便產生了《兩根拐杖上的魔鬼》的英文標題(後來又譯作《跛腳的魔鬼》),萊薩吉將自己的跛腳歸咎於與另一個魔鬼戰鬥後從天上掉下來造成。 1865年2月18日,作家埃弗特·A·杜伊金克給總統亞伯拉罕·林肯發了一封信,似乎是從昆西寄出的。杜伊金克在信上簽名為「Asmodeus」,並在筆名下方簽上了自己的姓名首字母,他的信中附上了一張報紙剪報,其中據稱是有關林肯在漢普頓路和會上講的一個不恰當的笑話。杜伊金克寫這封信的目的是告知林肯關於這次會議的歷史「一個重要的遺漏」,他建議將報紙剪報加入「國家檔案」。
根據卡巴拉和Shlomo ibn Aderet學派的說法,阿斯莫德是阿格拉特·巴特·瑪哈拉特(Agrat bat Mahlat)和大衛王結合的產物。 在《左發散論》中,描述了sitra achra(阿拉姆語:סטרא אחרא),意思是「另一邊」或「邪惡的一邊」,阿斯莫德被描述為生活在天堂第三層以太中的人物。他是薩麥爾的下屬,並與莉莉絲的年輕版或另一種形式結婚(薩麥爾與年長的莉莉絲結婚),阿斯莫德仍然能夠造成痛苦和破壞,但僅限於星期一。
天使們奮力拼搏,用鎖鏈拴住一條惡魔龍。在圖片的左側,阿斯莫德的頭隱藏在惡魔化身的峭壁上。這幅圖像以天使的形式傳達了惡魔激情與理性智慧之間的鬥爭,據說發生在人類的心中。來自西耶卡拉姆,1478年
在伊斯蘭文化中,阿斯莫德被稱為惡魔(阿拉伯語:شَيَاطِين,羅馬化:šayṭān 波斯語:دَيَاطِين ,羅馬化:šayṭān波斯語:دیو,羅馬化:dīv),名字叫 Sakhr,可能指的是他被囚禁在岩石裡,用鐵鍊坐在岩石盒子裡,用它被囚禁的命運並被扔進海裡的岩石盒子,或他與下層世界的慾望的連結。他是先知所羅門的顯著對手。人們有時認為他就是那個願意抬著所羅門王座的伊夫利特。在布魯奇亞的故事中,阿斯莫德向一位年輕的猶太王子講述了地獄的七層。
中世紀伊斯蘭教中關於阿斯莫德的伊斯蘭教註釋(tafsīr)評論頗豐。阿斯莫德成為《古蘭經》第38章第34節中的中心人物:「我們讓所羅門受到誘惑,並在他的座位上放置了一具屍體。然後,他悔改了。」塔巴里(伊斯蘭歷224-310年;公元839-923年)在他的《塔巴里年鑑》和他的經注中都將經文中提到的屍體認定為惡魔。 阿卜杜勒·拉扎克·卡沙尼(Abd al-Razzaq Kāshānī)對同一節經文進行了評論:坐在那裡(主權寶座)並拿走戒指的撒旦代表著基本的塵世本質,統治著物質的下層海洋,被稱為Sakhr,即岩石,因為它傾向於最低級的事物並依附於此,就像一塊因沉重的石頭而依賴。 阿齊茲丁·納薩菲將所羅門描繪為哈里發,是統治智慧的象徵,其任務是將肉體的激情控制在適當的服從範圍內,否則力量將奪取思想的寶座,並轉變為篡位的惡魔,所羅門的戒指象徵皇帝對自然力量的掌控,但所羅門卻因陷入情慾和偶像崇拜而失敗。 尼沙普爾的阿塔爾(Attar)闡述了一個類似的寓言:一個人必須表現得像一個勝利的「所羅門」並鎖住 nafs或低級自我的惡魔,將惡魔王子鎖在「岩石」中,然後 rūḥ(靈魂)才能邁出通往神的第一步。
《先知故事》(Qiṣaṣ al-Anbiyāʾ)中通常包含的補充資料對所羅門的懲罰以及阿斯莫德隨之而來的暫時勝利給出了各種理由;有時是因為在家庭糾紛面前做出不公正的舉動,或者將戒指交給惡魔以換取知識,而大多數來源(例如 Tabari、ʿUmāra ibn Wathīma、Abu Ishaq al-Tha'labi、ibn Asakir、ibn al-Athir)都認為他的其中一位妻子犯了偶像崇拜的行為。 當阿斯莫德將戒指戴到手指上時,他變成了所羅門的形狀,坐在王座上,統治著邪惡,而真正的所羅門從沐浴中出來,宮殿裡沒有人認出他,因此被流放到街頭,成為乞丐。最後,所羅門在一個港口找到了工作,負責掏魚肚子。40天後,假所羅門的邪惡行徑引起了人們的懷疑,王室大臣阿薩夫在魔王面前朗誦了一些神聖的經文,魔王無法忍受朗誦,憤怒地尖叫起來,扯下了戒指。隨後戒指掉入河中並被一條魚吞下。魚最終來到了真正的所羅門的餐桌上,他重新戴上戒指,立即被忠誠的精靈包圍,並把他抬到王座上,在那裡,所羅門和他的軍隊、精靈、鳥類和野獸與阿斯莫德戰鬥,並在惡魔失敗後將他鎖在石頭裡。
sin七大罪 色慾 阿斯莫德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